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可用两个经济学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二是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我国称之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一下为富裕,其中,30-40%为比较富裕,20-30%为  相似文献   

2.
唐惠敏 《科学咨询》2005,(13):10-12
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可用两个经济学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二是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我国称之为温饱);40 50%为小康;40%以一下为富裕,其中,30-40%为比较富裕,20-30%为非常富裕,20%以下为极端富裕.  相似文献   

3.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经济指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引用。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正在逐年下降,甚至达到最富裕水平的指标。普通中国居民的生活正真达到了最富裕水平吗?这是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恩格尔系数为什么会在中国失灵,本文将从中国的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来浅析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智光 《经营管理者》2013,(21):206-20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之前的十四个消费税税目中有的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或常用品,有的则成为生产资料,对这些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必将使消费者对必需品的消费受到严重限制,同时还会使相关行业生产发展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此次消费税扩围方案进行研究,说明此次扩围将如何引导人们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 生活消费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所必需的商品。生活消费品市场的境况如何,未来走势怎样,应当如何适应?最近,我们就此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走势:新一轮消费浪潮来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活消费品市场已先后涌动过两次浪潮:1982至1985年,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实用消费品消费浪潮;1988年至1990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拉动耐用生活消费品大门,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3种消费结构系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中,有3种系数经常被用到:恩格尔系数、萨氏恩格尔系数和新恩格尔系数(信息消费系数)。这3种系数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在消费结构研究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已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购买消费品时会更亲睐于品牌产品或是进口产品。本文将从国内外品牌间的竞争力出发,通过对比,找出影响竞争力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商品走进了人们的经济生活。这些琳琅满目的金融消费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金融消费需求。比如当消费者对自己的财产、健康或退休生活感到担心时 ,就有涵盖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财产险、火灾险、养老保险、少儿保险等保单可供你选购 ;想要到银行汇款 ,光是个人结算工具就有信汇、电汇、汇票、信用卡、电子汇兑等多种花样。可以说 ,金融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时尚正在悄然兴起。在商品货币关系下 ,消费需要往往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金融消费跟普通消费还不同 ,金融消费需求只包括货币收入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  相似文献   

9.
恩格尔系数带来的富裕幻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决策》2006,(5):44-45
从公开的信息看,恩格尔系数在“小康”、甚至“温饱”档的城市已不多,绝大多数处于“富裕”或逼近手“最富裕”,而且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似乎普遍比发达地区要低。从而形成种种“富裕幻觉”。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移植到中国后普遍失灵。  相似文献   

10.
孙学文 《科学咨询》2004,(13):36-39
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728.5美元,每人每天消费接近2美元.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从1978年的57.5%降为37.7%,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但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贫富差距急剧拉开,这种收入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思想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反映,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水平.单位内部的思想纷争,一般是指单位人员由于在思想水平、社会阅历、文化基础、判断能力、切身利益和个人实践等方面的不同,而发生的对某类事项、某些问题的争议或矛盾,是思想水平、理论素质、生活修养的一种综合反映.内部思想纷争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思想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12.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山东省居民消费的有关资料,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为使山东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消费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素真  高峰 《经营管理者》2014,(18):104-10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将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居民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模式,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变化以及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特定的关系,所以,研究"旅游恩格尔系数",并找出这种内在的、特定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本文主要是研究上海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对上海居民的消费决策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可显示消费者的富有、地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 时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家庭范畴的消费上,人们注重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一些人的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和日渐丰满的钱包便失去了正确把握,使家庭消费走入误区。 ●崇洋消费,钱包掏尽为哪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洋”消费品大量涌进中国,小  相似文献   

16.
郑小玲 《经营管理者》2009,(13):225-22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统计指标产生混淆,事实上,这两个指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商业统计的指标,它“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②售给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③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的食堂的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已生产的产品;④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  相似文献   

17.
有个被人们听烦了的老“故事”,说的是中国的老太太和美国的老太太在天堂门口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总可以放心了,因为昨天我终于还完了买房子的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也终于可以放心了,因为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无论故事是否杜撰,它起码表明了一个道理:消费观念的巨大差异。说得再直白些,就是你得会花钱为自己安排好生活。改革开放,在为我国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同时,时尚的消费思想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那旧有的、传统的消费观念。动辄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房子也一下子真的成了百姓们的消费品,让人捉摸不透。成片成片的商品房总能很快…  相似文献   

18.
<正> 保健型:衣、食、住、行、玩各种类型的产品,除了具有使用功能外,还应有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保健作用。 功能型:产品同时具备保健、娱乐、开发、智力、科普、特种防护、教育等各种功能。 欢心型:产品在使用或消费时,使人们感到欢心愉快,尤其是轻工、旅游和日用消费品。 组合型:包括从原材料组合到造型结构的组合。组合产品是由基本件和组合件构成的,特点是:节约材料、节约占地面积,式样新颖、用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前言结构变化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结构红利假说”加以说明。其主要内容是 ,由于各部门生产率的水平和增长率具有系统差别 ,因此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生产率增长慢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生产率增长快的部门转移时 ,就会促进由各部门组成的经济体的总生产率增长 ,而总生产率增长率超过各部门生产率增长率加权和的余额就是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也即“结构红利”。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较早反映在克拉克和库兹涅茨等人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 ,并继而成为增长核算文献的一个分析重点 (Denison,19…  相似文献   

20.
舒基元 《决策》2004,(8):17-18
工业化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是人类社会绕不开的发展阶段。对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来说,大力发展工业仍然是必须的选择。一方面,工业是人类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纽带,资源再丰富、环境再好(比如原始社会),如果没有通过工业转化成消费品,它也只能是潜在财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乃至社会都得不到进步。另一方面,工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没有工业的发展,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