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理论界》2019,(7)
"诗歌作为一绺金色的线穿过诗人的心灵",艾米莉·狄金森将诗歌视为她生命的灵魂。狄金森的诗歌素来以朴素、简洁的口语化语言著称,其诗歌富有浓厚的哲理思想和人文主义气息。近年来,学界对狄金森的研究限于从生平、诗歌修辞手法、女性主义等方面入手。本文试图以狄金森的素朴诗学气质为线索来探索其诗歌内部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语词形式、修辞手法以及哲学思索等多重维度,在简洁质朴的诗句间深入探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蕴含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狄金森的诗歌,探索其诗歌在形式、格律音韵以及语法语义上等各方面对传统的叛逆及其相应的陌生化效果,总结她的诗歌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语义含糊性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个人事业方面的基础,继而探讨了由此而迫使她去寻求如何在诗中隐藏、掩饰她的感情和思想,如何把它们包含在她的词汇和句法之中.因此语言成了狄金森思想感情的密码、符号和面具.诗歌语义的含糊性实际上是狄金森一种自觉的策略.正是这种含糊性,读者才得以在广袤的想象空间驰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抛弃婚姻生活、社会交往和一切功名利禄 ,始终与诗歌为伴。她的诗作展现了一位独特女性对生活表面形式的拒绝和对生活内在本质的恋慕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 ,也是最真实的狄金森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世人了解最多的是其诗歌形式的怪诞奇丽及其超验主义和清教主义并举的相互矛盾的哲学思想。狄金森的诗作中自然诗歌就达500余首,在生态意识日益高涨、文学作品的生态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今天,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其自然诗歌,可以揭示出其自然诗歌的生态美学价值。狄金森诗作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自然的复魅"、审美性。她的自然诗是艺术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绿色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复义是狄金森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主要包括词汇、修饰性短语和整首诗等。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复义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产生了一种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是构成狄金森之谜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她诗歌的多重性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埃米尔,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诗人。狄金森出身于马萨诸塞州安姆斯特镇一个富裕人家。家族以恪守传统自诩,家规森严。狄金森一生,除了在安姆斯特学院读过六年书和在霍里约克女子神学院学习过一年外,几乎都是在安姆斯特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狄金森自幼受清教思想熏陶,后来又受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的影响,造成一个封闭的超现实主义的个性。由于狄金森不愿意向公众敞开心扉,因此她创作出来的1700多首诗,生前仅发表8首。虽然狄金森生活圈子狭窄,题材多集中在个人的感受上,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狄金森以其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她的诗作寓意深邃,富有哲学味道。因而她用独特心灵构筑的诗作不仅带有浪漫主义的特征,而且在意象、诗律、意境等方面大胆创新形成厂自己独特的诗风。她的诗作与美国当时杰出诗人的作品一样标志着美国民族诗歌的成熟,并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狄金森的诗作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在美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Interlanguage理论中variability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连续体为基本观点,讨论了学习者的各种变异的类型、特征。这对于语言(教育)工作者了解为什么语言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应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同一种语境下使用了不同的语体、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与目标语不一致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论狄金森诗歌意象对现代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云梦学刊》2000,21(2):92-94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她极具个牲特征,超前的诗歌意象表现手法确立了她作为美国第一个现代派诗人的崇高地位。她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技巧与20世纪初开现代诗歌先河的英美意象派理论和文学鉴赏大师T.S.艾略特提出的“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的理论都有惊人相似的吻合。本文拟从狄金森意象这一角度,介绍意象派和T.S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技巧,以论述狄金森诗歌意象对现代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世界文学史上,几乎没有第二位像狄金森这样在生前默默无闻而死后又让世界突然震撼的诗人。本文对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她诗歌的主题意蕴并揭示诗人的成长经历对她诗歌的主题意蕴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时秀娟 《齐鲁学刊》2001,(2):101-104
偏离概念的引入对中国修辞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偏离都是修辞,只有语言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语义偏离、语法偏离)才是修辞。偏离有正、负之分,正偏离是修辞,负偏离则不是修辞。语法正偏离对于修辞有积极意义,但语法偏离要保持一定的“度”。语法与修辞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多有对政治的观照和倾向。因为师承的缘故,成名初期的作品,张爱玲的文艺思想"右"倾,但是在作品中,也不乏对国民党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针砭。解放后,张爱玲依据当时的文学创作标准,创作了包括《十八春》、《小艾》等一系列"左"倾作品。在离开大陆后,张爱玲又开始对其创作的"左"倾作品进行修改和删节,回归其"右"倾的文艺理念,同时,她还创作了《秧歌》、《赤地之恋》等多部"右"倾小说。但无论"左"倾还是"右"倾,张爱玲在作品中对世相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探索,才是其成为经典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与男性文学家齐名的一位诗人、词人、文赋作家。其创作丰赡,各种体裁兼备,诗词文赋均写得好。她的诗词中蕴含着崇高的感情因子,与其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丈夫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被她词中忧伤的婉约和诗中刚烈悲壮的激情以及赋中强烈的爱国思想所打动。其诗词文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思想,显现了民族的、社会的文化群体特征,成就了她诗词文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零度与偏离理论不但是修辞学研究,更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论。由于这一理论在解释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方面有很强的操作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这一理论发生背景、理论地位、理论的发展完善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认为准确把握上述三点是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以《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自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然而,这部奇书的作者留给世人的约200首诗歌却很少有人问津,研究更是鲜见。本文查考、梳理了现存的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编辑和研究材料,试图让女诗人艾米莉.勃朗特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探究《呼啸山庄》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政府在政策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政策执行困境,容易产生一些政策执行偏差。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些偏差,不仅会影响基层政府自身职能的发挥,降低效率和质量,还会严重影响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针对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来具体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偏差纠正对策,高效对接,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构建精准执行政策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基层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维护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许兰雪轩是朝鲜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诗人,她在诗中展现了几种古代女性的丰满形象,即聪慧开朗、充满幻想的少女形象,不满现实的怨妇形象,遨游在幻想世界中的仙人形象,关心民间疾苦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侧面,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成长历程,诗人的自我艺术形象也在诗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安德鲁.马维尔的诗歌《致他羞涩的情人》以常见的"及时行乐"为主题,但较之先前的同类诗作依然独具魅力,让人倍感清新。这与诗作中比比皆是的"偏离"现象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偏离"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思索诗人的用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诗作的含义。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诗作中的"偏离"现象来阐释《致他羞涩的情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执行成效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现象,表现为选择性执行、机械性执行和替换性执行等。政策执行偏差存在的原因有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等。为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政策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