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新疆两种未发行(流通)纸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是北洋政府时期殖边银行于1925年拟在新疆发行的一种纸币;"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则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于1945年在新疆发行的纸币。两种纸币的发行银行、性质、时间以及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结局却是一样的,都失败了。"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未及发行便因殖边银行总行倒闭而夭折;"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虽然发行了,但在当日就因发现印刷有错而被全部收回销毁,最终也没有流通。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后发行的“法币”为不兑现纸币,从而为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对此,笔者表示异议。1935年币制改革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市面上除了流通银元外,还流通纸币,即银行券。人们可持银行券向发行银行兑换银元。这种钞票即为可兑现纸币。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时,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市面只流通钞票,即所谓“法币”。为稳定币值,国民政府将白银换成外汇,规定每元法币合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后又与美元发生联系,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并由国家银行“无…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上半叶,宾夕法尼亚等许多北美英属殖民地政府,相继通过发行纸币成功地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货币供应不足问题。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实践所体现的理论意义,至今仍然没有过时。这些理论意义包括:一、纸币等象征性货币具有金银等贵金属铸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二、一国货币供应和创造的任务应当主要由国有银行承担。  相似文献   

4.
石涛 《理论界》2009,(12):100-10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国家银行)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创办的银行,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国家”冠名的银行,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中央银行。国家银行自1932年2月正式成立,到1937年10月结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党的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元朝有一整套相当完善的纸币流通制度,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点金术”,在世界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对于封建政府来说,与纸币流通相伴而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之事。元朝并不例外。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元代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元代的通货膨胀及其危害 元代初期有一套较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例如:发行纸币有十足的金银作为储备;设立平准库,准许民间以纸币兑换金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的不同机制及其对货币供应量的不同约束按照最一般的理解,通货膨胀产生于纸币的过度发行,并取决于一定的政府行为,因而是与开动印钞机的机械行为联在一起的。然而,在中央银行制度下,这种联系变得愈来愈模糊,一定量的货币供给首先与特定的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而不直接表现为政府向流通界注入钞票。事实上,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供给都根源于其特定的货币供给机制。在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货币供给方式及其货币扩张的途径是各不相同的,从而构成了不同阶段货币流通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宋代发行纸币的经验包括官交子分界、限额、准备本金、新旧相因以及回笼纸币等,其纸币理论则有:兑换纸币思想,即发行兑换纸币不需十足本金;力行回笼,稳定货币的“称提”思想,以及钱楮并用的“子母相权”说和“钱实楮虚”说。  相似文献   

8.
央行票据     
正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是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具有根本的区别: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而中央银行发行的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10.
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以印行纸钞为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庞大开支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不发展,尤其是矿冶业、铸钱生产不发展的结果,以及要子孙世守帝业的向往”。我同意元代发行纸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财政需要,但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所有纸币的发行主要都是为了财政需要。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纸钞没有准备金,并对两条史料提出质疑。这两条史料一条出自《续文献通考》,一条出自《元史新编》,两书都是清人的著作。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将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此外,中国封建社会中还有民间发行的纸币(兑换券),也应属于本文的讨论对象。因此,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一、中国封建社会发行国家纸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二、中国封建社会中维持国家纸币币值稳定的措施。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民间纸币。  相似文献   

11.
清初发行过纸币,“钞尝行于顺治八年(1651年),岁造十二万八干有奇。十年而罢。”目的是筹饷,数额不大,很快就停发,对清初社会和经济领域没有带来负面的影响。之后就没有再发行过纸币,虽然期间也曾有人提议发行纸币,但都被否决:“嘉庆间,侍讲学士蔡之定请行钞。  相似文献   

12.
各国增印的纸币,所有权归谁,在法律是空白,这是不应该的。增印纸币归政府以及银行所有,是完全错误的。增印纸币应当归全体国民所有并且应当平均分配给全体国民。如果为了处理重大紧急问题而增印纸币,可以暂时不将这些纸币分发给国民,而由政府集中使用,但是,政府必须向国民打借条,然后定期归还,并付利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货币发行权一般集中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从宏观上讲构成一国货币的发行和回笼 ,即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一国基础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国货币的最终回笼。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等于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的乘积 (Ms=mB) ,如果货币乘数m相对稳定 ,则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就取决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B的大小。也就是说 ,在一国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一国货币流通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该国中央银行从事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的结果。因此 ,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制度,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存款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工具。近代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长期缺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致力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建设。抗战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式建立,并经历了准备金由四个国家银行共同保管到中央银行单独保管的演进历程。存款准备金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践中却背离初衷,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调剂金融的积极作用,这反映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畸形发展和职能缺陷。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18世纪中西经济大分流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此前发生的中西金融大分流.13世纪,当面临相同的财政压力时,无论是南宋政府超发的"会子",还是威尼斯政府发行的债券,理论上都是国家向社会发行的信用凭证,本质上均是国家信用的资本化.以国家信用的逻辑而言,南宋纸币体系极易崩溃的根源是国家信用不足,而威尼斯公债体制的稳定运行得益于国家信用之完善.两者之间国家信用的差异更是影响了后来的中西金融大分流,其主要的历史表现就是,英国在国家信用确立并强化的同时率先完成了金融革命,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国家信用依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注定无法内生出金融革命.由此可见,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只是通往金融革命的不同路径,根本驱动国家实现金融革命与崛起的是保障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稳定运行的国家信用.这一点,对于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启示重大.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魏永理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王朝发行的官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纸币。(一)中国国家纸币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交子不是产生在北宋京城所在地的中原河南,而产生在西南的四川呢?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时铜...  相似文献   

17.
流通纸币增长率模型及其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创建的表示流通纸币增长率与GDP及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要素数量关系的模型,可用于计算流通纸币良性赤字发行的上限;这一模型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当前世界虚拟货币体系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用发行硬通货的方法超限发行巨额纸币,获取巨大利差,却未负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向世界传递通货膨胀。根据该模型可以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其原因,一是美元巨额膨胀向我国的传递;二是我国多年赤字的累积;三是我国负利率出现,“凯恩斯陷阱”已经形成。当前应采取措施把人民币流通量增长率控制在良性通货膨胀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1933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所辖闽西善后委员会在龙岩县设立闽西农民银行,办理存款、放款业务,并发行纸币在闽西境内流通。次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闽西农民银行关闭,所发纸币也同时停止使用。关于闽西农民银行纸币的性质问题,是近年来历史货币研究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纸币流通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现就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作用及其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的分歧意见提出一些看法。关于纸币流通规律内涵问题我国理论界对纸币流通规律内涵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看法,以郭大力同志为代表。他认为:“一个为纸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单纯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必须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限制在没有纸币流通时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的范围以内。”其结论是:“纸币流通的规律实质上就  相似文献   

20.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