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长期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障碍将消失,并购所依托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解决,资本市场势必将引发新一轮上市公司并购的高潮.本文将"股权分置"时代和"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进行对比,指出股票全流通后上市公司并购将会在并购动机、并购方式、支付方式、转让价格等方面产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对比了股权分置改革大规模展开和股改完成后我国并购市场可能产生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变化,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方式的可能途径和程度,进而提出主并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并购支付方式与融资方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证券市场将彻底告别以往的"股权分置"状态,迎来新的"全流通"局面。全流通时代并购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会出现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收购方主动性增强且并购动因理性化、出现更多的要约收购、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让价格市场化以及外资并购更加活跃等新特点。与此同时,全流通时代的并购也存在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并购效率低、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以及外资并购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潜在的市场垄断威胁、并购引起失业以及恶意并购等问题。要完善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政府、责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政府部门和责任机构应完善并购立法,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规范关联方并购,完善协议收购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减少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公平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应明确并购动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变更支付方式,提高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4.
股权制衡对并购中合谋行为经济后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弘  刘星 《管理科学》2012,25(3):34-44
以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股权制衡对并购活动中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影响。通过大股东效用模型论述股权制衡的治理功效,构建以Shapley指数计算的股权制衡度变量,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6年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模型推论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尝试以并购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时,将采取向高管人员提供利益回报的方式与其合谋。如果公司中存在制衡股东,高管人员获取私有收益的空间将被压缩,低效并购造成公司业绩损失的情况也会减少。实证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时,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高管人员通过并购获取的私有收益越少,公司的并购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5.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并购会异常活跃。在行业整合前提下,呈现出行业分布明显,产业并购多于财务并购,定向增发手段成为主旋律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含义与目的分析的电器000527收购小天鹅000418的收购案为参照案例,大致阐释了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基本方案与实施方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最后总结了股权并购与重组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中国2004-2007年有关并购后所有权转移的191家上市公司数据检验2006年我国公司法调整及股权分置改革后,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否加强.结果发现,并购后控股股东掏空动机整体较之前有所降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之前有所加强;同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敏感性大于前期.敏感性增加意味着控股股东在对与掏空行为密切相关的两权分离程度的关注程度、伺机抉择性更强;掏空的方式、方法、手段将更具隐秘性、多样性.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不能由此结束由两权分离所带来的掏空行为;在海外的一些发达或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但同样存在类似行为.由此,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陈健  席酉民  贾隽 《管理评论》2009,21(5):3-12
基于前人对于控制权制衡的研究及我国的现实情况,作者提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制衡与关联并购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并运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4年间的关联并购数据,对假设进行了二项逻辑回归分析。本文验证了第一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即基于博弈的控制权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少;附属于集团公司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关联并购行为。基于股权比例的竞争力指标与关联并购行为发生的关系并不明显;第二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多,从而证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对并购风险的可转债与阶段性支付模型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模型研究了可转债和阶段性支付在抑制双边道德风险以及减小不确定性风险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SZ能源集团并购案例详细考察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结果表明,内嵌转股期权的可转债支付合约可以有效抑制并购中的双边道德风险,在阶段性支付的辅助下,则更能有效地防范市场相关风险。最后,为了更好的说明可转债和阶段性支付对于并购风险的防范作用,我们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了可转债和阶段支付的应用情况,发现阶段性支付思想已经体现在并购的现金支付方式中,但是可转债支付在国内并购中的应用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企业并购支付合约选择理论模型,从并购方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企业对不同支付合约的偏好,包括现金、股票和现金加股票3种合约形式.研究发现,控制权利益的存在可以获得一个现金加股票的最优合约均衡解.在此基础上,模型分析了并购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目标方股权集中度、相对交易规模和行业关联度对并购企业合约选择偏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并购方控股股东出于对当前控制权利益的保护,对现金支付合约有明显偏好;另一方面,并购方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规避,对股票支付合约有明显偏好.模型结论弥补了仅从实证角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贺薇 《经营管理者》2011,(1):40-41,24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股改后的定向增发使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利益一致,驱使控股股东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形成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推动力,极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财务业绩提高效果。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绩效会出现提高现象的研究假设,并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描述统计法对2006年实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样本后续短期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相关的财务指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且通过T检验高度显著,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2.
8月1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股权激励是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股权授予中不能无偿量化存量国有资产,也不得由国有大股东单独支付激励成本。国资委在推进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中,采取的是规范起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做法,先在法制环境比较健全、治理结构比较规范的境外上市公司中实行,然后在境内上市公司中试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目前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性办法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即将正式发布。国企引入股权激励要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3.
康健  李昂  安然 《经营与管理》2015,(2):108-110
笔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2009~2013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中,筛选出1475家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宏观、微观因素如何影响并购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3个宏观因素和6个微观因素,运用Stata1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Tobit截取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果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好,应采取股票支付;如果股票市场行情是"牛市",宜采用现金支付;如果货币政策宽松,宜采用现金支付;如果公司资本结构稳定,宜采用现金支付;如果企业未来有较多的投资目标,可选择股票支付;如果主并公司信息不对称严重,则应采用股票支付作为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惠卫丽 《经营管理者》2009,(23):195-195
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比如股权分置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和不规范,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层的股权激励机制面临的两大制度难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迎刃而解,应该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蒋弘  刘星 《管理工程学报》2012,26(4):17-25,126
本文通过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股权制衡对并购信息披露质量以及主并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制衡能够显著改善并购信息披露质量,同时提升主并公司的价值.并且,由于控股股东在并购活动中一贯采用不共谋策略,使得股权制衡对主并公司价值的正面促进作用,不受大股东之间股权性质异同的影响,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研究还发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和采用关联并购方式都有利于主并公司价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公司治理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它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入手,最终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影响,包括保荐费、上市公司合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刘威麟 《经营管理者》2012,(5X):271-271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最终支付方式的选择并对完成并购后的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支付方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反映投资者偏好的现金股利溢价并不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解释力显著增强。这一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偏好。股票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在股改前后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与中小股东的偏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选择的筹资方式、支付方式是否合理将对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企业对筹资方式与支付方式的选择成为并购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体制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股权激励模式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型股权管理模式,企业运行情况、市场经济背景、企业管理制度不同,其股权激励模式的实行效果不同,所以目前我国各大上市公司应用股权激励政策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和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和实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