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发"字小议     
"发"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今都很常用.它有两个来源,即"發"和"髮",原本音义皆不同,汉字简化两者合二为一.去声"发(髮)"用法比较简单,其本义是头发,引申而表长度单位,这个意义今已不再使用;平声"发(發)",较之前者,用法灵活而复杂.其本义为发射,它的引申义很多,其中有不少沿用至今.对多义词而言,必须首先抓住本义,然后依源导流,梳理引申义,这样才能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这种工作,对研究汉语历史词汇、促进词义研究的深入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出版的几部大中型语文辞书对"发"字义项的收录及其释义经过了由少到多、由简趋繁和由粗至精的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完善。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辞源》仅收"发"字义项十二个,失于疏漏,且个别义项的排列未能充分照顾到时代的先后;《汉语大字典》为"发"字列出二十三个义项,对前者有所弥补,但也不免有将临时的语境义误作固定词义的现象;《汉语大词典》是国内迄今为止收录"发"字义项最多的一部词典,仅动词一项就达五十四个,可谓详尽,但强立、误增甚至漏收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其有些释义尚需作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4.
释“寧(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虽有多种写法,但其意义都是表示"安宁"。小篆"寧"字形从"丂"而非"丁",从"寍"得声。"寧"由本义"安宁"引申又有动词"问安"奔丧",副词"寧可;岂,难道;竟,乃"及作为连词与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6.
文章探讨了"险"字的义项,重点阐述了三个问题第一,"险"有"不平"之义,其本义是"地势不平,难走",其近引申义是"泛指一般的不平",这可以从"险"的反义词是"平"和"易"中看得出来.第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第三,用这个词义系统与<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相对照,指出<汉语大字典>的义项(4)"遥远"、义项(8)"疾、迅猛",逸出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之外,引例又是孤证,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一曰”是许慎分析汉字形、音、义的重要训释体例一、言义者,二、言形者,三、言声者,四、兼言数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颁”通“斑”这一注释说明现行字、词典和古籍注本对“×通×”、“×同×”这一术语的使用很不规范,从而混淆或模糊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应当明确其真实含义,规范使用这一训诂术语,才能说明由于汉字形音义孳乳演变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被发左衽”一词中的“被发”辞书中释为“披发”或“散发”,忽略了这一词具体的实践依据,是不准确的.通过对这一词出现的语言环境的全方位考察,笔者以为“被发左衽”中的“被发”最主要的意义是“辫发”(或“编发”).至于一些学者将这一词中的“被发”释为“断”或“剪”的意义,缩小了此词中“被发”的外延,过于武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中"除"有四个常用的义位:"台阶"、"清除,去掉"、"修治,整修"、"任命、授职",本文就立足于"除"的这四个义位,考察"除"的词义引申问题。文章在确定"除"本义的基础上,分析"除"常用义的引申线索,探讨古汉语中这四个义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2.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中的21个"擒"字分为四组,分别释为斩(首)与杀(头)、克服与攻克、消灭和擒获,以澄清<百战奇略>所载之原意.  相似文献   

14.
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动作行为是具体的,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们在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组词造句时往往只取某一特征,这就是语境意义.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语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打”的基本义项中都含有“击打、撞击”之义,这正是“打”的本义.“打”的构词功能很强,其复合词组合程度很高,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这也正是“打”被广泛使用的内在原因之一.探讨常用词的发展演变,将有助于发现和总结汉语词汇发展规律,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囧”字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囧”作为象形文字在2008年突然流行起来,并发展成一种全新的“囧文化”,被赋予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新意。笔者就此字的意义、产生、造字法原理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粗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一直影响和指引着一代代人的翻译实践,同时也被许多学者作了各种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尤其是对“雅”字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结合我国翻译的现状及古籍对雅字的论述,“雅”在当代应该理解为“正确(correctness)”,才能在当今的翻译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代文献和辞书对“祏”字的释义多为“藏主石函”,事实上这一解释是对该字的误解误用。文章从字形、古音、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证明“祏”的本义应为神主,同时将通过对“石室”一词的解释来揭示出现这种文献误解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爪”字的本义为覆手持物,其实也就是“抓”的本字。甲骨文“爪”字,像一只向下伸出的手而特别突出手指的部分;金文的“爪”字则更在指端添上指甲,所以“爪”字的本义也指人的手指,又是指甲和趾甲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动物的脚——爪子。  相似文献   

19.
《说文》认为,番字从釆,是兽足义。对此前人已有怀疑。番字上米下田,意为播种;从词源学角度看,凡从番之字皆有散开之意;春秋时番氏曾掌管土地人民,这与他们擅长农业有关。因此,番的本义是播种,是播之初文。  相似文献   

20.
金春梅 《东方论坛》2005,(3):106-110
对<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敦煌变文字义词典>有关说法表示怀疑,初步勾画了"但"从动词到副词再到连词最后变成助词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