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新生 《领导科学》2012,(31):43-44
与用干部同样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干部,而培养干部甚至比用干部更复杂、难度更大.三国时期,曹操、孙权、诸葛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在培养干部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应引以为戒. 诸葛亮之误区:伯乐相马 案例之马谡:天才的陨落 早期的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一直亡命天涯,疲于应付,人才培养始终是其短板.  相似文献   

2.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孙权在称帝前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身处内忧外患之中。他锐意进取,开土拓疆,深知人才之难得、之可贵,因而能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对那些特立独行、极具个性的人才,爱护有加,大胆使用,并能做到用而不疑,对某些人才的缺陷也不吹毛求疵,遂使江东人才辈出,雄视魏、蜀。孙权为防止优秀人才遭遇"逆淘汰",采用了多种方法,其权术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莉 《领导文萃》2014,(8):99-100
哲理的故事: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吕蒙策划并实施的"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后,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遍寻名医,但吕蒙的身体依然每况愈下,除了要服药外还要每天针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5.
吕蒙与王平     
人才,既需要发现,更需要培养。如果发现了人才,只是一味地使用,那么人才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又使用、又培养,人才才会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三国时期吕蒙与王平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吕蒙幼年丧父,自小没读过书,因家庭贫困,十五六岁便背着母亲,偷偷混进军队,当了一名小兵。在军中,吕蒙年龄虽小,但聪明伶俐,平时作战机敏勇猛,很快引起孙权的注意。在征黄祖的战斗中,吕蒙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亲手斩杀了黄祖的大都督陈就,为消灭黄祖立下头功。为此,孙权提升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对他更加重视。孙权刚刚铲除了黄…  相似文献   

6.
姜少勇 《决策探索》2008,(19):91-91
在群雄并起、群英荟萃的三国人物中,张昭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相似文献   

7.
姜少勇 《领导文萃》2007,(1):107-109
在群雄并起、群英荟萃的三国人物中,张昭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相似文献   

8.
正孙权,字仲谋(182年~252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能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诚如其兄孙策临死前所言:"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霸,在战阵之间决机取胜,你不如我。但在举贤任能,使其尽心尽力,以保江东方面,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曹操麾下行军主簿杨修,因"数犯曹操之忌",终被曹操以乱猜"鸡肋"口令定罪为"造言"、"乱军心",落得个被斩首示众的结果.在现今社会中,对于领导与下属,我们多提倡领导知下属以便因材施用,实际上,下属知领导,也有助于未令而先行,得令而立动.那么,作为下属,该知领导有多深呢?重读<杨修之死>,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11.
正"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对吴国当家人孙权的称赞。对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来说,东吴比较有意思。三国之中好像它最低调,却总在夹缝中游刃有余,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建国,却在三国中享国最久。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对蜀国灭亡后吴国单独与魏国对峙17年的历史一笔带过,轻视之意跃然纸上,但撇开作者的偏见和历史的迷雾,以现代思维来深  相似文献   

12.
领导艺术也是一门减压艺术,领导者尤其要懂得有效化解忧虑、分摊工作压力。孙权早年通过责压、信压、恩压给予下属适当压力,驱动下属心甘情愿为他分担压力。领导者要做到张弛有度、正确授权、恩威并施,以分摊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3.
田磊 《领导科学》2020,(1):62-64
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在江淮军事重镇合肥进行的一场大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虽然远在汉中,但实际上是这次战役的指挥者,他深知每一位下属的性格特点,做到知人善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性格互补的优势,通过创造一起共事的机会、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以危机激发团队成员的斗志、运用正确的战略决策促进团结、将充分信任与监督制衡相结合等方略来统御众将,使他们摒弃前嫌、团结协作,以七千守军大破东吴十万之众,解合肥之围。曹操在逍遥津之战中融合不同性格下属的方略值得新时代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粪和鸡蛋     
三国时,吴王孙权故意唆使太子嘲弄诸葛恪,太子便对诸葛恪说:“请你吃马粪一石。” 他本以为诸葛恪会忍气吞声的,不料诸葛恪却偏偏笑眯眯地回了他一句:“请太子吃鸡蛋三百。”  相似文献   

15.
<正>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素以高瞻远瞩、指挥若定,忠君报国、鞠躬尽瘁,公正无私、品德高尚而著称,又因智谋超群被人们誉为"智圣"。世传他未出茅庐,即定三分天下;及之出世,初烧博望坡,再烧新野城,烧得曹军焦头烂额;曹操大兵压境,刘备危若累卵,诸葛亮则独身过江,说孙权、激周瑜、舌战群儒,终成孙刘联盟。他晓天文、知地理、懂阵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借"东风、烧赤壁、大破曹军;妙取荆州后,气公瑾、夺西川、占汉中,终成三国鼎足之势。蜀国遭挫后,面对强敌五十万大军,他足不出户,兵不血刃,退却五路兵马;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根据职务回避的相关规定,地方的党政一把手和组织部长不能由本辖区人员担任,下属职能部门负责人则大多是本地人员.换言之,就是一方是"空降兵",另一方是"地方军".同样,三国时期,曹私、蜀汉、孙吴三大集团基本上也都是外来政权,"空降兵"与"地方军"的相处问题是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课题.三大集团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给今人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带兵要知兵,知兵要知心。领导干部同下属谈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就称其为最细致入微的宣传鼓动形式。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了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需要继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同下属谈心制度。党的  相似文献   

18.
<正>领导在下楼时,不慎把脚扭了一下。趔趄了几步,领导灵光一闪,计上心来。领导喊来下属,连声叫疼。下属忙搀扶领导到屋里,请来医生给领导捏了一番,又涂上药酒,用纱布把脚包好。领导还吩咐下属去买副双拐。这样一来,领导就像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很惹人注意。接下来的日子,不断有下属来探望,有人还劝领导回家休养。领导说:"眼下有不少工作需要处理,我得坚持工作。"于是,领导住在了带套间的办公室里,又派人把夫人接来陪护。自然,吃喝拉撒都由单位报销。  相似文献   

19.
伊明 《决策》2010,(2):37-37
很多时候领导很忙,而下属却很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解决下属的问题上,也就是时间受下属支配了。这涉及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义是伦理道德上的重要道理和基本原则。三国时儒家思想盛行,最看重的是君臣大义。那么周瑜深明君臣大义吗?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四月初,孙策被仇家刺杀,年仅二十六岁。他十九岁的二弟孙权匆忙接了班。突发巨变,使得江东的政局顿时严峻起来。在外部趁火打劫的,有西面上游的军事小强人黄祖。黄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