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淳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23-30
从形成过程及教育特征来讨论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韩国初期书院的出现,反映了在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变化的基础上,教育逐渐从一般的中央集权转变为分权的新形势;儒学工夫论是书院教育得以巩固的特有理念经间,退溪的心学道统论对初期书院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书院祭享空间与讲学空间关系反映了儒学知道体系中尊德性与道间学、道与学的关系,其祭礼礼仪有社会约束及符号意味;从家学和家庭教育的特征来看,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入了初期的书院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曹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6-120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20世纪初,书院逐渐被学堂取代。平定书院由私办转为官办,政府干预逐渐加强,书院不自觉地被纳入科举取士之中,其功能开始转移。清末改制将书院改为学堂,近代化的教育改革与书院变迁之间产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平定书院的近代变迁,一方面推动了平定教育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呈现出教育体制革新与平定教育衰落的畸形关系。研究平定书院的近代变迁,能够从微观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特别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走向以及窥探近代学校改革与城市的近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继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98-102
对于书院制度,今人对之研究不多。事实上,书院制度的育人模式有其优点,如书院制度所蕴含的非功利性的治学态度,以自由、和谐为特征的讲学、辩论的教学方法,谦虚、开放的辩学心态,意蕴深厚的文化道场,灵活多样而又注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等等,即使在当代仍然有其重要的启迪意义。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同古代的书院制度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借鉴、吸收古代书院制度的合理部分以促进当今的研究生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书院教育的社会效益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进入没落期,书院教育所特有的魅力也在此时随着官学化程度的加剧而有所衰退,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大范围地介入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取之于社会,并且返哺于社会是明清书院教育最大的亮点。梳理和分析明清书院教育这一社会功用和历史经验对于当前高校如何有效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有许多值得鉴见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詹海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21-24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院制度及其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72-7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力图从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教学模式、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 色,以探寻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书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始于唐,成于宋.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关系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政治层面上的支持以及文化发展的推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书院的兴盛.宋代书院不同于当时的官学和一般的私塾,其选址的超然避世、办学经费的相对独立和学术交流的自由自主使它获得了千余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邱炜耀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126-132
白鹭洲书院自南宋建立后,渐次成为庐陵地区重要的文教中心.书院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了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大批爱国志士,同时引领庐陵士风,实施社会教化.白鹭洲书院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了庐陵地区,培育了文章节义、崇文重教的庐陵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殊的重要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智育伦理化特点.书院山长和教师认为人的智识同仁、义等德目一样,来源于天或性,智识的功用只是促进其他德目形成的伦理思维性工具,把智识仅仅狭隘地规定为道德知识.书院教育的这种智识论理化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伟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76-79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在其发展的末期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17世纪后期的启蒙教育家颜元,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一种习行经济的书院教育,并对书院的治学内容、培养目标、为学方法进行了一番改造,其事物之学的学说体系对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春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0-101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是一位白银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留下的文学遗产是丰富而又珍贵的。他不仅是当时一位重要的小说家,更是一位重要的戏剧家。本文主要介绍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及其几篇主要小说。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发展于元代,于明清时期达到普及,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的教学特色,如学规、讲会制度、自学制度,对当代大学的办学类型与发展定位都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封龙山书院教育自汉唐至明清经时期历了初创、发展、辉煌与中衰等历史阶段。在长期书院办学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价值的特点:以培养道德高尚的人才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儒学课程为主并兼容其他专业知识、教学环境优美以及师生关系融洽。封龙山书院教育作为石家庄古代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值得挖掘珍视并弘扬。 相似文献
15.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弊端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在官学以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这为理学与书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他既是理学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象征。在王阳明身上始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他一方面探索并实践着圣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理论,一方面他自己和门人又把他拔高到彻底超越大众的至高神位;一方面他表现出对朱熹所获得的神性般崇拜强烈不满,并且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着捣毁偶像的工作。结果是,拉下了一个上帝,自己又坐上了上帝的神位。 相似文献
17.
课艺评点: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侧记——以钟山书院、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性文学创作有所关注,而后者对地位卑微的词作积极肯定。这些评点对于提高生徒的文学创作水准、拓宽生徒的文学创作视阈以及增强生徒的文学创作自信心等方面大有裨益。不过,由于二者过于重视表彰成就而忽视揭示缺点,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徒更好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薛军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本世纪初年物理学传入中国。在此后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一代代留学生不断将最新的物理学知识和理论带回国内,使当时杨振宁、李政道就读的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学教学水平与国外著名的大学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所以他们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留学教育史上的辉煌一页。这一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并在他们学成后吸引他们回国,促使中国的教育真正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谢笑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1):102-105
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以下突出的特征 :(一 )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提倡教学相长。古代书院的这些教育教学特色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