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牛文澜 《兰州学刊》2013,(5):202-204
关于简本《五行》的作者,学界大都认为是子思所做,通过与《中庸》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内外关系中都有两个指向,即:由内而外的指向和由外而内的指向。但《中庸》以由内而外的指向为主,简本《五行》以由外而内的指向为主。在最高境界方面,《中庸》将"圣"作为最高境界,简本《五行》中"德"是最高境界,而"圣"只是五行之一。简本《五行》第一章中五行的次序是仁、义、礼、智、圣,这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简本《五行》整体思想的次序是圣、智、仁、义、礼,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有很大不同,故简本《五行》第一章所言的五行,是对子思所作《五行》的引文,而简本《五行》第一章之后的作者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长期存在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思想史及文学史和先秦西汉有关古籍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以往研究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特别是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晏子》与今本《晏子春秋》、竹简《孙膑兵法》、汉墓帛书《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比较,根据《晏子春秋》自身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与《左传》和《孟子》的关系,来论证其成书年代。  一、《晏子春秋》成书于西汉初年质疑前不久,有两位学者在有关论文中提出,“《晏子春秋》的成书应该是在西汉初年”①。实际上,这种观点梁启超早已提出。此后…  相似文献   

3.
陆建华 《学术界》2006,(2):126-131
本文对尹振环先生证明简本《老子》非节选本、《老子》不是成于一时一人的二十六条证据提出疑义,在此基础上,说明简本《老子》是残本,《老子》的作者是老子(老聃)。  相似文献   

4.
在《晏子春秋》研究中,对其文体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属子还是属史上,由于《晏子春秋》书名出现甚早,它的含义就带有其成书时代的特征。"晏子"之"子"不是对老师的称呼,应释为"老爷";"晏子春秋"之"春秋"是史书的通称,所指乃"齐春秋",《晏子春秋》为专记"晏老爷史"的史书。由于《晏子春秋》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其谏辞问对,至刘向校书,将其按照谏、问、杂分类编排,变成了强调思想性的子书体例,《晏子春秋》变成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的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下儒家首列"晏子",并非《晏子春秋》的简称,而是《晏子》更能体现其子书的性质,从此,《晏子春秋》就以子书的面貌流传于世,直至《四库全书》始还其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定州《论语》分章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若晖 《齐鲁学刊》2006,16(2):20-23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论语》之性质约有二说,李学勤先生以其为《齐论》,刘来成、单承彬先生则认为是《鲁论》。实际上,王素先生已经指出,由于郑氏注本以及传本或今本都是融合本,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齐论》和《鲁论》,根据这种比较是无法确定简本《论语》的性质的。王素先生认为简本分章一般较今本为少,从而否定简本为《齐论》说。但考今本章数,三十章以上凡六篇,而简本虽已残缺,其残存的十枚章数简高于三十章者即有五简,简本最高章数四十七章也高于《集解》本最高章数四十四章。因此,王素先生根据古书《齐论》章数多于《鲁论》的记载所判定的简本和今本《论语》归属,恰恰是南辕北辙。有学者认为汉代《论语》文本的出现都是在《古论》发现之后,本文不能赞同。武帝时经学出现由齐转鲁的倾向,以《鲁论》为主,融合《齐论》的文本应在张禹之前就已出现。因此,八角廊汉简《论语》很可能是与古、齐、鲁三家《论语》并行而内容互有同异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而非太史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本《老子》的出土为解决《道德经》的作者问题提供了更为可靠而直接的史料。简本《老子》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 ,结合先秦两汉典籍 ,可以确证今本有而简本没有的内容在春秋末期就已存在 ,是老聃所说 ,这说明 ,简本是今本的摘抄本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  相似文献   

7.
再读郭店竹简《老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对郭店竹简《老子》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前已有一个较完整的《老子》原本,简本则是它的节选本;另一种认为,简本《老子》是一个完整的原始传本,今本则是在简本的基础之上增篡而成的。本文认为,简本《老子》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多种老子语录或著述中的三组文字,是春秋末年流传下来的,至战国晚年才由后人合编增补成较完整的帛书本《老子》和今本《老子》的。至于简本《老子》与儒家的关系,虽说简本《老子》没有后来的“绝仁弃义”那样公开反儒的文字,但亦有贬抑儒家思想的倾向。对于这点我们也是应当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的成书时间与思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晏于春秋》一书集中反映了晏子的有关思想。关于《晏子春秋》一书的成书时间、体例、作者、思想属性等问题,争议颇多,我们认为《晏子春秋》虽以晏子命名并反映了晏子的一些思想,但从该书的整体来看,它更多地体现了该书编撰者的思想。《晏子春秋》是成书于西汉初年的一部思想著作,它的思想不属儒家,不属墨家,也并非原本的晏子思想,它兼采儒、墨、名、道、法等家思想而为一体,具有杂家思想的特征,并与汉初黄老思想有相似之处,是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带有时代特征。一、《晏子春秋》…  相似文献   

10.
两个版本的《蟋蟀》,主题思想都归结于"康乐毋荒"。"康乐毋荒"之思想,就其哲学意义而言,不仅与清华简《耆夜》周公另外两首诗一致,而且也正是《周礼·大司乐》乐德之教的精神之所在。但具体言之,二者旨趣亦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在于:"康乐毋荒"之诫,今本始与归皆在"职思"之事,事具体而急迫;而简本归趣则在"终以康"之理,理抽象而思远。简本《蟋蟀》比《唐风·蟋蟀》更为原始,以乐教语说形态附着于《耆夜》,后随《耆夜》等书类文献,于楚昭王时由晋入楚。《唐风·蟋蟀》之原本乃某位黎国大夫为刺末代黎侯,变化接近简本的早期乐歌《蟋蟀》而成,黎灭国之后,流播于晋,后收入《唐风·蟋蟀》。《毛诗序》所传《蟋蟀》"刺晋禧公俭不中礼"之说当源于子夏与魏文侯说《诗》。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译论突破了传统的纯语言转换之文本中心主义,更加关注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隐匿在译本背后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不对称的权力差异成为后殖民译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数量、写作和文本选择等方面影响着后殖民文本的翻译。基于此,在历史与比较的分析方法上,强势文化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归化为主,弱势文化解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异化为主,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杂合策略,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不断提高本族文化机体的适应性,对本族文本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论语》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以女性视角审视、倡扬儒家“礼教”思想的一部伦理学著作。然而,通过对《女论语》文本及文献记载的有关历史资料的解读。发现现存《女论语》的文本与作者并不契合,且作者的言行与文本所宣扬的内容也多有离析。尽管如此,由于《女论语》的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特点,自问世起即对中国女性的心理与行为,乃至中国社会的演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晓宁 《理论界》2014,(4):144-146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是徐时仪先生的又一力作,凝聚先生30余年的心血。著作分量厚重,内容广博,分为上下两册,共计九章、二十五节(含绪论),涵盖《朱子语类》词汇的方方面面。徐先生扎根于文献,从事实出发,网尽现有朱子语类、语录的各版本,梳理了成化本系统各本间的关系,及"五录"与"三类"各本间的传承。通过对各版本的梳理和对勘,一方面纠正了诸多现通行校注本《朱子语类》的阙失,另一方面依据各版本的异文窥测语言的历时演变。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朱子语类》中的异形词、同素异序词、多音词以及词组层面的语块,以概念场为入手点,点面结合,展开词汇系统研究。进而从语言、思维、文化等多角度,力求解释共时层面中的雅俗并存和历时层面的文白转变的动因,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展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鲁克俭依据西方马克思学的“最新成果”批评了该书“代译序”作者所持观点的历史“陈旧性”。其实,作者并非没有注意到陶伯特等人的这些新资料,只是坚持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不能简单地建基于马克思学之上。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基本编排方式,不仅仅是文献的结构问题,还涉及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问题。至于日本学者大村泉等人认为的广松涉没有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新成果,并且审订者对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评价过高等问题,必须指出,译介广松涉是因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由于他是一位自觉进行东西方对话的思想大师。中外学者的这些不同意见表明:必须认真谨慎处理西方马克思学的文献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要的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逻辑的认识,并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推进这一科学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5.
封传兵 《云梦学刊》2014,(3):127-130
蒋藏本《唐韵》所引《说文》与大小二徐本《说文》相互比勘,大多可以互参互证,多条能够订补传本大小二徐《说文》之失,有时甚至证成《说文解字注》段氏之说.《唐韵》所引《说文》对于恢复许书原貌具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Liang Tao recently wrote an article the attitude,position and methods of Guoxue(国学)study:Comments on Mr.Liu Zehua's 'Guoxue view' of Royal power doctrin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Guoxue edition of Guangming Daily,December 7,2009.As Liang's article involved the question how to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Guoxue hot,  相似文献   

17.
徐斯年 《齐鲁学刊》2006,10(1):145-148
袁良骏先生的《民国武侠小说的泛滥与〈武侠会党编〉的误评误导》一文在《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作为《武侠会党编》的编者之一,本人对袁文中的某些论点表示不敢苟同,并对袁文不讲逻辑、不顾事实之处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18.
谢济 《殷都学刊》2007,(1):33-35
林沄先生以字体为标准,指出《甲骨文合集》第四期卜旬辞一部分应上移到第三期,以消除卜旬辞分期的奇特现象。其实,《合集》没有错误。林先生说字体是甲骨文断代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董作宾先生的十项标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今本《竹书纪年》纂辑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富祥 《文史哲》2007,(2):22-46
今本《竹书纪年》的原本出于唐代,是开元间整理国家藏书时,由当时所保存的古本《竹书纪年》不完本及历来所积存的一些附录性注释资料,统加整理、改编和增补而纂辑成书的。其年历主要依据僧一行的《大衍历》推排确定,并加入了干支纪年。此即《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竹书纪年》14卷本,而全书实未有定稿。宋代尚存此本,南宋乾道间编制的《中兴馆阁书目》著录为《竹书》,而已复有残缺。驯至明代,整理者合并其卷次,又将原本的附录材料散入本文之下,遂成今本《竹书纪年》2卷。今本的史料多有增改,年代亦多有错误,但它的大部分内容条目还是承古本《纪年》而来的,且并未完全突破古本原载的夏、商、西周年代框架,因此在古史研究和上古年代学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