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凤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416
针对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及其六部天主教小说所反映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拯救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的方法,分析了校园三部曲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拯救以及六部天主教小说中宗教拯救的内容,得到了深陷泥潭、道德沦丧的知识分子们需要通过文化拯救、宗教拯救,以便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达到宗教和人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3.
马凤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4.
陶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53-358
戴维·洛奇的小说《好工作》中对于空间的细致刻画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使用三种空间结构形式,即连续的空间、彼此中断的异质空间以及不能沟通的异质空间,洛奇完成对背景城市“卢密奇”的整体性构建,刻画了具有鲜明阶级属性及性别属性的异质空间。此外,与经典工业小说互文,实现了文本之间穿越异质空间的对话。三种空间构成了小说的故事空间,戏剧化地再现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和传统人文主义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马凤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148-149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6.
陈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18-121
小说《换位》以戏仿作为主要叙述策略,在对文学经典的主题、语言、情节、人物以及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大胆戏谑仿造的同时,以一种充满游戏感的方式传达了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嘲讽和反思,反映了小说创作者的创作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陈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1):133-135
戴维·洛奇(David Lodge)的小说《换位》从文学视野反观美国60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正统文化运动.该运动反叛权威、颠覆经典、动摇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皆有所体现.同时,小说对其所推崇的吸毒、性革命及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嘲讽和不屑. 相似文献
8.
郭红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87
戴维·洛奇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世界》以身体为叙述的起点与终点。作者不仅以身体为基点来体察、书写学术世界中的教授学者,而且以此来分析、评判形而上的学界理论。《小世界》中的身体书写包括两个层面:身体作为欲望的载体和身体作为象征的符号。除直接的身体书写之外,小说中还有建基于身体的哲理之思,即身体性是写作与阅读的实质和身体对虚假的解构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9.
蔡志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90-94
传记小说是近年来英美小说创作的新倾向,越来越多的作品运用小说技巧讲述真人真事。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成功地将传记和小说这两种文类有机融合,在故事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特色鲜明。戴维·洛奇传记小说体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和题材创新的思考,反映了他的传记小说观。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引证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探究归纳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观。 相似文献
10.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英国著名学者、小说家兼评论家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各种聚焦手法,通过讲述主人公亚当·埃普比一天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处于天主教教义压抑之下的现代小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1.
《小世界》是洛奇校园三部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像一个文本的万花筒,融合了各种斑斓的色彩,既是一部理论与创作相融合的理论化小说;又是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点于一体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同时还体现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融合。洛奇的创作实践为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当代小说家指出了一条继承、融合、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3-29
启蒙理性是当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启蒙辩证法通过探讨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揭示了"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局面。抽象理性逐渐沦为权力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社会大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我持存"状态,这与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的主体性确立状况相背离,理性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要破除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就必须对"理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即从理性形而上学内含的经济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在多元视野中发现理性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杨俊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1):45-51
作品是一个由创生、接受两种力量在物态文本基础上交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可命名为“场式作品存在”。作品场域内的作者因素和读者因素在普遍心理结构和语言公众性的支配下经由文本达到交感,由会义、对话直到敞开,使场式作品存在成为充满动感的有效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朱蕴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98-100
马洛夫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坛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示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对立,探索矛盾的调和和统一.本文试在分析作者的"二轮转"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对作品主题的烘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杨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1)
抗日战争前期 ,国统区各党派和各界各地广大妇女空前团结起来 ,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 ,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 ,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7.
郑靖茹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24-30
昆德拉著作的话语空间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话语” ,而是人类的一种主要实践活动 ,浸透着昆德拉对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类的反思和怀疑。其著作话语空间的构成有 :通过文学思考的哲学话语空间、人类学意义上的话语空间、美学话语空间、语言学话语空间、音乐学话语空间等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54-159
有关民族对其集体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完整的版权利益 ,在精神权利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许可使用制度不仅利于监督和控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使用 ,而且是有关民族实现版权利益的有效方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限制制度有别于传统版权法上的一般作品 ,同时 ,应建立符合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特点的侵权行为和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2):180-183
建筑作品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技术性的综合特点,与其他一般作品相比,其著作权问题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运用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原理,探讨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适用条件以及建筑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内容,初步构建起建筑作品著作权制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聿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26-128
保函是国际商务活动,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中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担保形式.本文主要介绍涉外商贸活动中常用的几种保函及运作方式.指出在商贸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教授此类专业知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