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是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点对中文报刊新闻标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论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研究是对修辞领域隐喻研究思路的突破,Lakoff&Johnson(1980,1999)、Lakoff(1987)对隐喻的研究掀起了语言认知研究的高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以方位词涉及的概念隐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空间隐喻普遍性、体验性、民族性、层级性、连贯性和多样性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空间隐喻是语言外系统和语言内系统共同作用产物的观点。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论证隐喻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观点,而且系统地讨论了空间隐喻的六大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于惯用语的生成与理解,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与传统语言学理论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不再把惯用语视为结构和意义上都是任意的、不可解释的,而视为是可分解的、可解释的。根据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中的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对汉、韩五官惯用语进行分析,找出其异同,对语言教学、翻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当代隐喻研究的发展,并以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为基础,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比较汉英与味觉有关的隐喻的共性。该分析提炼了汉英以"味觉"作为源域的共同的概念隐喻,并讨论了共性的基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支持莱考夫等关于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情感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抽象的和难以用实证来研究的理论之一。鉴于此,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神经语言学三方面对情感隐喻体验基础理据的探究发现: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研究认知语言学里的情感隐喻理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拓宽了情感隐喻研究的视野;同时也验证了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与体认性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隐喻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进行一些探讨 ,旨在寻找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理论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揭示了概念隐喻与隐喻性语言的区别。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概念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和思维的体验性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对隐喻的研究。隐喻的基础是体验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一类事物,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更好地形象地分析了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本质。  相似文献   

10.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在国内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根据国外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尽量多地收集有关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信息和资料,概括了认知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对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为国内认知社会语言学在研究应用方面增加一些可供交流借鉴的观点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对隐喻的研究已延续了2000多年.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对隐喻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以一本著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起点,对隐喻的研究逐渐转向认知语言学方向.在此期间,认知语言学家对心理语言学的隐喻观做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隐喻认知观.因此作者认为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来隐喻翻译的研究,译学观点基本上是建立在两种语言的转换基础上,但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避开隐喻认知的隐喻翻译研究是片面的。汉英翻译更是认知主体积极、复杂的认知活动,它利用和丰富了受众领会和创造的普通隐喻。基于汉英隐喻的差异对比,喻体异化、直译与意译互补、寓意补充三个隐喻翻译取向的提出,为实现隐喻翻译译文"有形有义",相得益彰的目标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作为研究自然语言的一种新潮流,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认知语用研究,新认知语用学旨在运用依据人类基本认知方式解释语言现象的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解释言语产生和理解、语用推理和会话。通过探讨认知突显在隐喻构建中的作用,可以发现认知突显如何充实关联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熟语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熟语学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隐喻的表达方式是语言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以及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熟语中的绝大部分是以隐喻概念作为基础.熟语通过隐喻具备了理据性.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义学中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认知语义学语义变化机制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概念隐喻上,而对概念转喻的机制讨论得还不多。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转喻已被看做是与概念隐喻作用相当的另一种认知机制,并在认知语义学中得到了应用。整理了国外运用概念转喻研究词汇语义变化机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修辞学、哲学和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均未对隐喻的内涵范围、表现形式、以及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展开科学系统的界定和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认识语言学将语言的隐喻表达看作人类共有的概念隐喻体系的外在表征。认知视域的概念隐喻理论引导人们将隐喻理解为人类将身体经验所获取的认知向未知抽象领域的映射。人类通过隐喻映射来认知未知的、为身体经验所不能感触的抽象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认知的视角谈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隐喻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而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学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隐喻,把隐喻分成共有隐喻和特殊隐喻两大类,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隐喻翻译的不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译文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在近几年得到很大发展,其范围日益向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发展。本文从修辞、语言学、认知及社会作用等多角度探讨了隐喻的多重功能,使人们对隐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认知与范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传统上,人们把隐喻归入修辞研究的范围.G.Lakoff以及Svorou等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提出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范畴化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的认知方式、范畴化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应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育之中。但隐喻在外语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外语课堂中的隐喻学习研究、隐喻能力研究及外语教育中的隐喻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外语教育中的隐喻研究状况进行评述,供外语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参考,以促进外语教育中的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