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封建化进程已经产生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早期土地为公社公有制度逐步为封建私人占有制度所取代.自由农民或因国王赐地而丧失土地,或为寻求安全“委身”于领主而交出土地,经济上、人身上依附于领主,或因在司法上受封建主的审判降低了身份,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加强.  相似文献   

2.
黑死病是中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对英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英国社会农奴制瓦解的重要因素,导致了英国社会封建主义危机的加深。但英国社会的变迁不是始于黑死病的“休克”转型,而是其前后社会发展长期演变的结果,农民从传统领主势力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底层逐渐走入历史发展的舞台,演变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促进了英国社会的整体转型。本文从长时段历史研究的视角阐述黑死病前后英国农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变化,探析黑死病与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关系,以求教于业内方家。  相似文献   

3.
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剥削的本质特征。在中世纪西欧的领主庄园内,农奴的“人身作为土地的附属物”(《资本论》第3卷第891页),和土地同属于主人的财产。领主对土地的等级占有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条件,而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土地依附和司法依附关系则成为封建领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体系结构,是形成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主要特征的重要渊薮,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参验,首次对楚国土地制度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西周时期,楚君对周天子具有经济附庸关系,楚国的土地从名义上说为周天子所有,楚人则只是占用土地;从春秋初期到战国中期,楚国的土地所有制走的是一条国君所有制与里社占有制、领主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相结合的道路;楚国土地所有制主要有王田、食邑和小私有土地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庄园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于13世纪臻于极盛,但14、15世纪之后便渐趋式微,并在16世纪最终瓦解。究其原因,农奴的锐减造成庄园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继而导致庄园经营无以为继;劳役的消失,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引起经营方式的转变;此外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种种原因决定了庄园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英国城市一般比较容易获得自治权,城市特权是以向封建领主承担义务为交换而享有的封建权利。因此,11-13世纪的英国城市尚不具有反封建性,其作为权利主体,在法律地位上只是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长期存在 ,其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长期延续。在这种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之下 ,实行严格的土地属最高封建领主一人所有和严密的份地制 ,限制了农民内部更大的阶级分化 ;实行的领主庄园与农村公社同体的制度 ,模糊了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观念 ,这就严重的阻碍了土地的私有 ,使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成为不可能 ;采取平分土地与平分负担相结合的制度 ,严重的限制了农民离开领主土地的自由 ,使农民世世代代地被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之上 ,极大的阻碍了商业、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阻碍了商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更难以兴起 ,结果使新兴的生产关系—地主经济难以产生 ,导致封建领主制的长期存在 ,使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处于迟滞发展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存在的独特的句法现象。文章根据最简方案中特征核查理论,以CP分裂假说为前提和认知语言学中"射体-界标"的认知凸显关系,从话题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汉语"领主属宾句"的生成,并且分析了英汉话题结构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对广大农村形成过两次冲击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12至14世纪时,由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这样一种经济关系逐渐向农村渗透,由促使封建领主将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地租为始,从而对农村的封建经济起着侵蚀和瓦解作用,引起了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小农生产和小农家庭经济成了14、15世纪西欧农村的基本经济模式。文中以大量的材料,分析了农奴所交地租及负担其他杂役情况,折算成货币地租后对农民和领主所带来的利和弊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遭到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寄进”、“分封”两种形式和途径,形成了自下而上层层依属的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与西欧封建庄园领主制相比,这些都成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这一特点,有助于把握日本封建社会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性及其价值理念带来的理性、自由、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欧洲和英国社会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于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奢侈消费不再背负道德批判,奢侈消费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外贸扩张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社会成为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和形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都铎和早期斯图亚特时期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王室政府性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公域和私域的模糊不清。政治方面,国王、王室与近代意义的国家,王室事务与公众事务混为一谈;经济上,王室经济与公共领域经济收支和管理并未剥离;社会方面,对社会下层的社会管理的公域性和对社会上层控制的私人依附性相互交错。弄清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公域和私域的模糊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时英国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是指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对欧共体预算缴纳大于它从欧共体预算所得,要求改变其净缴纳国地位而与欧共体发生的矛盾。英国与欧共体的预算矛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加入欧共体谈判之时。预算矛盾的成因有多方面,主要有欧共体在英国加入之前先行制定的预算制度的约束、英国自身经济结构的不利因素、法国的阻挠、英国谈判策略有失误之处等。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的产生对其后英国与欧共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影响,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亦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在外族入侵不列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其"等级君主制"形成前的1700多年里大致经历了公元前5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公元10世纪统一国家的形成;1066年位于欧洲大陆诺曼底的公爵威廉率军入侵;从威廉二世到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社会改革;1295年英国议会形成等历史阶段,从而使英国政体从"贵族民主制"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相似文献   

15.
英国宗教社会服务与主流的国家福利之间的关系经历了4次主要变革,不同时期宗教慈善组织通过更新自身来调整与国家的关系,获取在慈善领域的发展空间,并为专业社会服务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沉淀。将宗教服务放置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内考量,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重塑的过程中,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在于鼓励宗教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福利输送,需要政府提供系统的制度支撑,建立社会取向的社会政策,赋予宗教服务一定的发展空间。悬搁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争论,以民众需求为本位,可以吸纳宗教资源以弥补法定福利供给不足的现状。政府与宗教慈善组织需要对自身分别作出调整,结合本土福利资源的情况,以福利水平的提升为共同目标促成合作。  相似文献   

16.
诺曼征服以后,在英国形成了一个诺曼贵族集团.12世纪早期,第二代诺曼贵族审时度势,利用联姻、地产、社交等家族成长策略,建立了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既实现了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也为英国贵族集团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英国贵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新兴阶层,以商人阶层、乡绅以及约曼农阶层和专业人士阶层为代表的中间阶层构成了18世纪中产阶级精英的主力,这些新兴力量的出现和崛起,不仅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等级色彩浓厚的社会结构,而且对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直接促成了19世纪更加成熟的中产阶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的转变,性质也由社会福利转变为市场行为。通过对英国社区照顾重要环节的分析,希望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土化过程乃至养老模式的建构做出参考,在社会福利与服务的范畴予以启示,并在我国的安老服务与社会工作实务做衔接的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走进不列颠大学--英国理工科高等教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英国高等院校理工科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管理方法,比较了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差异,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两国高等理工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为什么社会保险没能诞生在当时工业化最发达的英国,而是意外选择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英国的德国呢?本文运用制度主义的嵌入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保险历史选择德国而不是英国作为诞生地,是有着内在的必然性的。是德国经济、政治、思想、社会条件与社会保险制度契合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