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对性质命题的定义、种类、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解释。性质命题的定义不能以"性质"为种差,以"命题"为属概念;单称性质命题没必要与全称性质命题合并;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必须严格区分;主谓项分别相同的性质命题之间不存在真假不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3.
词汇语义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语义场理论是词汇语义关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往的研究强调词汇语义关系的差异,而忽视词汇语义关系基本模式的研究,这限制了语义场理论的发展。词汇语义关系的基本模式体现词汇语义关系的共性,在认知语言学的视野下,词汇语义关系基本模式的研究将能对词汇系统的语义动因、词汇形式和句法形式的关系等有关词汇本质的问题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时体处理问题.汉语的"了"、"过"、"在"、"着"、"起来"和"下去",在语义上相对应,是常用的典型时体标记,以它们为例进行语义对比分析,以时态逻辑为形式化描述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汉语时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5.
约量词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量是从"量范畴"的角度对表示"大约"、"大概"类义进行的归类.将"约量"归于数词的一个小类是不科学的.从量范畴角度将约量词归入语义范畴则更科学.约量专题研究大致分为:(一)对约量进行历史的研究;(二)对表约量的词语进行研究;(三)对约量的语义解释;(四)对约量的语用研究;(五)对约量的对比研究;(六)对约量的扩展研究.各家对约量的研究过多注重形式描写而缺少功能解释;语法平面研究的比较多,而忽视语义、语用平面上的研究;研究多从本体入手,对比研究不够等.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约量进行解释将拓展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对由"一"构成的词语或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认知规律的语义解释与关联,通过对"一"的语义进行不同的分类,探讨其认知规律,最后呈现出"一"的语义图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对"给予"动词的涵义作了详尽的解释。从语义上可以将给予动词具体分为"给"类、"通知"类。给予动词具有生命度、空间度、定向度等特征。我们采用现代汉语研究的新方法——描写、分析、穷尽等,对给予动词的语义性质、分类范围、语义特征、语义选择、句法选择、句型构成的规律等进行探索,以揭示给予动词在基本层面上具有普通意义的体系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追问     
追问人的本性既有提高社会实践水平的功用,又具有人类对其自身存在意义追问的形而上学性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界定一直囿于"善""恶"的争论中。西方也不乏对"人之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今人对人性的探究,离不开汲取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养料,离不开撷取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根据人类及其文化发展至今的实际,进行逻辑之推论和思维之抽象,实现理论创新。而对人性作"追求幸福"的界定,既能解释群体,又能解释个人;既能解释人的物质追求,又能解释人的精神追求;既能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又能解释人的行为性质;既能解释人类社会的整体演进,又能解释社会生活的具体展开与发展;既用语简洁、表述直白,又内涵深刻、表义普遍。  相似文献   

9.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不具备"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本性质,所以精神心理现象的本质当是"知"(觉知)。  相似文献   

10.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界定,我国实务界与理论界各说各话,没有共识。理论界在解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往往根据国外黑社会犯罪的界定作语义推演,理论难以指导实践;实务界则运用形式解释,以填充构成要件的方式检控被告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俨然演变为"口袋罪"。对此,适宜的解决办法是立足中国国情,运用语境解释,根据已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审判实践,找寻该类罪的实质要件。同时,对该类罪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作适当修正,确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出罪通道。  相似文献   

11.
语言研究科学化的实质就是语言学理论要切合语言事实,须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公约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从本质上讲,语言就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自然约定而成的、用于日常交际的一套公约。因此,语言本身是简单自然的,研究者应遵循"简单自然"的原则,以实证研究为主,发现、归纳和解释语言公约,使语言研究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2.
以语义层面为突破口,以认知理论为框架,阐述了隐喻的本质、种类和影响其理解的相关因素.传统的隐喻观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不能解释许多语言使用现象.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南阳民间剪纸中蕴藏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一直长久广泛地流传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间。主要体现在表现题材对自然题材的选择上,和以"形象"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及通过对自然形象儿'本质形"的把握表现上。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真谛作本质解释时,针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而展开关于"即使事物的成分相同而在其不同层面上的不同结构对应不同性质"之规律的讨论。从剖析矛盾、剥离人意切入,不但要剖析事物的结构,且要深入其根本结构之中,方可探其根本性质。若认定教育的宏观、整体上的结构所对应综合性的整体性质为教育本质,则其学术硬伤至少有:1.伤及教育本质的客观性;2.不具备充要性;3.不具备普遍存在性;4.不具备普遍成立性。只要论点中存在上述任何一项学术硬伤中都会导致该论点被否定。通过讨论"教育之真谛乃是促使教育能动参与者之变"的观点与教育结构的内在关系、教育的物资基础及其客观性、充要性、普遍存在性和普遍成立性来求证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品牌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中,而经济学却可以对品牌的性质给出一个更为本质的解释。品牌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契约。从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在对品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品牌是品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建立在对品牌信任基础上的一个复杂的关系性契约,同时在分析品牌的契约性质的基础上分别对品牌忠诚、品牌延伸与品牌危机等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涉己态度对传统关于态度及其归属的解释框架提出了挑战,即它引发人们重新考虑态度内容的本质及态度归属的语义解释问题。对此,文献中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弗雷格式的解释、三元关系的解释和自我归属的解释。研究发现,这三种解决方案都存在问题,并且涉己态度的特殊性以及涉己态度报告在自然语言中的存在性也值得怀疑。鉴于此,论文提出涉己态度问题需要结合态度及态度归属研究领域的其他难题以及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语言事实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历来是作为独立系统同企业分开研究的,然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和企业具有共同的本质,都属于长期稳定多边契约组合的社会生产组织.城市和许多企业一样也属于"内公外私"产权,即对内公有或部分公有,对外具有私有性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城市之间有市场竞争,为什么可以经营城市和需要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同成熟市场经济的城市性质存在重要区别,即前者属于地方或城市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而后者属于城市市民主导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遵循民法典编纂的"透明度"要求,有关"动机错误"制度的立法与解释需要关注"裁判法理"的抽取与比对。针对性质错误与事实错误,裁判法理存在重视"内容化"与重视"相对人样态"的不同进路,并形成具体的裁判法则,突破了传统错误论的范畴。而从"相对人样态"出发来看待动机错误的话,存在以"不实表示型错误"的要件化在立法与解释论上实现"一元论"的可能。但由此而产生的体系效应,以及错误论与契约解释乃至契约责任的关联仍然有待继续考察。  相似文献   

19.
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适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生命有机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适应系统。对外部自然界的开放性适应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方式。自然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是以自然工艺为基础的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虽然包括自然适应的层次,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人工技艺为基础、通过自由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双向适应。这种实践领域的双向适应是人类文化世界的基础,但人的反理性、反"仁道"的行为,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也会破坏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会产生反文化的效应,造成适应危机。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一个多维度量级模型来解释"即使p也q"的量级意义和句子的生成,并指出量级差异的本质是常规关系和非常规关系的不同。这可以解释两类特殊的"即使p也q"句:条件肯否对立句和假性反蕴涵句,从而证明量级性是"即使p也q"核心语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