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创作的想象 ,是作曲家带有自发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音乐教学中的想象是有意无意沿着作者的创造思想轨迹 ,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的想象空间不尽相同 ,但都遵守再造性想象原理。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揭示新媒介文艺生产的深层媒介逻辑及社会历史语境,新媒介文艺生成性研究引入德勒兹的“生成”理论,通过将“生成”作为新媒介文艺的技术意向,开展对构成新媒介文艺生产域中作为基础锚点的主体、时间、空间的生成性探索。新媒介文艺生成性研究发现:新媒介的内在生成性偏向,使新媒介文艺生产域中的主体生成为人机间性主体,形成人机协作式生产;使时间生成为结晶化的星丛时间,引发时间生产力的增强、中间时间的开发、时间深度意识的退场;使游牧空间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征服、差异空间的生产以及异质空间的创造实现空间生产力的增殖,为跨媒介叙事提供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3.
生成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教学案例,阐述了音乐课堂生成教学的内涵和实现音乐课堂生成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从整体教学观念出发,强调培养儿童理解音乐、喜欢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综合能力;授课时对孩子心理的重视以及充分调动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混合式教学情境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又与在线教学有所区别,因此生成性资源在混合式教学情境中的进化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与在线教学情境生成性资源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生成性资源的特征,并根据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构建出生成性资源的进化模型,进而提出生成性资源进化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庄子乐论,多在世态人情的叙事中加以表现,深入研究其意义能发现音乐与美学理论的许多根本问题,如音乐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专对性、音乐情感的本真性、音乐文本的多义生成及其与接受者的对象化关系的论说,生动反映出自然朴素的美学崇尚,以及对社会、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初MIDI技来的诞生,为现代音乐技术钓发展创造了条件。从MIDI、电脑音乐,到多媒体音乐电脑和网络化教学,都已在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政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等音乐院系的教学中,配置和应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对该教学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其在音乐教学、创作、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梦幻性是理解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关键点,歌剧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音乐主题,构建起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德彪西对创造梦幻般音乐世界的执迷,体现了他对音乐、梦以及人的心灵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意识已经悄悄渗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教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认识还不足,重视还不够,开发和利用的层次还较浅,教师生成性教学的观念仍需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应逐步形成自己在生成性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资源的激发者、教材资源的挖掘者、开放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和教师资源的增长者。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接受音乐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日后的事业成就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的自身美的塑造,最终表现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健康完美的人。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一生热衷于音乐,从事音乐工作,写出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他对音乐的体会是深刻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能造就人的心灵,教会他欣赏纯洁的享受,发展道德品质。”他还认为:“音乐将…  相似文献   

1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原本的”音乐观念。奥尔夫将原本的音乐观念与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媒介——“元素性”音乐。无素性音乐以原本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它是一种自然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的,采用适合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媒体和方法,由儿童自己创造和表演的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早在20年代产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解歌曲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创造育人环境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但其基本理念是:音乐是人的教育,从儿童出发,挖掘人人具有的音乐潜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的原本性、创作性、综合性。笔者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及基本内容引入钢琴教学。从识谱、节奏、技巧、感觉、创作五个方面作了实证研究。本文阐述了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于幼儿钢琴教学.将会推动钢琴教学向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音乐课,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教育理念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解多元文化,关注过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内在契合性。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新课标契合性的深入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借鉴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从而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学习资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生成性教学资源又是学习资源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通过对生成性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本研究肯定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并结合笔译实践教学课堂中的真实案例,从差异型资源、问题型资源和错误性资源三个方面探讨了笔译课堂上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成性教学需要我们明确它对教师的要求及其实现路径。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教师的平时工作、备课环节和组织课堂活动中;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开放性与真实性、民主性与创造性、敏感性与智慧性等特点。从教师自身、学生以及教学重点、疑点、难点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生成性教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 ,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 ,发掘创新潜能。立足实践 ,我尝试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 ,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 ,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觉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  相似文献   

19.
目前 ,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与标志 ,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创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 ,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如何把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创造教育理念转化成为教师容易理解、可以操作的音乐教育行为呢 ?本人认为 ,探讨研究 ,总结创造性儿童音乐教学法 ,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为审美教育,遵循音乐审美教育性质特点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才是受学生欢迎的。音乐的审美教学可统筹为认知性审美、情感性审美、思想性审美、创造性审美四项目标内容。按这四项教学目标性质标准来实施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监管、督导,音乐教学将取得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