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内容阐释了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主张自由化和私有化,致使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及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必要性产生质疑;政治上否定国家干预和公有削,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导致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思想上鼓吹极端个人主义,以致部分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提出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和加强网络监管,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以消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识能力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永成 《南都学坛》2007,27(4):101-102
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是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新自由主义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国际经济条约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工具;二是新自由主义的法律全球化逻辑是在否定国家主权。国际经济法应对新自由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并正确认识国家主权,另外还要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制度上做出某些调整和安排。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思潮不仅仅是一种纯学术理论,而且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通过揭露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本性,辩证地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明确政治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占领文化阵地、坚持知行并重等方面,探求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基础上,强调资本主义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的各种学派的总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破绽在于只从效率角度看待产权,否定习俗、传统和共有的社会价值观对财产权力配置的影响和作用。市场万能论否定政府对经济有限干预的必要性。极端个人主义将人等同于动物而忽略人的社会属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盛行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弱化。二是个人主义盛行导致机会主义盛行和人们行为短期化。充分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片面性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打着宣扬私有化、崇尚个人主义的旗号对各领域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尤其带动了西方价值观的输出和渗透,对大学生自由观的建构造成一定的误区。通过透视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实质,探究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自由观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对中国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先后掀起了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斯洛自我实现论、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遁世哲学以及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想热潮.现代西方思潮的传播虽然对中国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中国的大趋势.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势必会对师范院校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商品经济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具有消极的影响.这表现在:商品拜物教对师范院校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消极影响;商品经济运动形式所具有的分散性会诱发某些学生自由主义泛滥;商品经济强化个体利益的倾向会诱发某些学生个人主义膨胀.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具有积极作用.这表现在:商品经济的平等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民主体观念和民主意识;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商品经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泛滥在宗教界的反弹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崛起。由于具有更多的政治共性,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走向联合。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使命”意识;强化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论观;强化了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强化了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宗教自由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 ,新自由主义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一个世界性话题。那么 ,为什么要讨论新自由主义问题 ?新自由主义的特性和实质是什么 ?它的国际政治表现及其影响是什么呢 ?为了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亓成章教授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思潮是当今极具现实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推崇全球化,反对封闭、僵化、落后;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与活动空间,培养了大学生的国际化视角;增强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冲击。为此,必须加强全球化思潮理论的系统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全球化思潮的基本含义、主要观点,认清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加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和谐发展意识教育,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借鉴和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加强国情世情教育,坚定发展理念和信心,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沈从文的影响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从这一点看,沈从文以他的编辑思想、文学主张、文艺创作影响了一大批作家,使他们成为自由主义作家;第二表现为传播了自由主义的文艺思想,以他的自由主义文艺观、文学独立观、以及健康自然的生命观、宇宙观影响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美国和欧洲尤其是英国青年反抗新自由主义专制的斗争。首先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攻击,其次详细描述学生反对新自由主义专制的表现,提出应该在更宽广的视角下分析青年反抗运动,最后指出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造成的危害,即消除了批判性性格塑造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正在重新认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但是,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刻分析和客观科学的评论尚嫌不足。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尽管分支流派较多,但是,在基本理论原理和原则方面,当属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地位最为重要。剖析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有关理论,主要从哈耶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领域的地位、他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进程、他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比较独特的新阐释和对新自由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他的理论局限性和谬误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最后,阐述我们对于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应持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断侵入中面临种种挑战,出现不少与高校教育目的相背现象。本文拟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新自由主义挑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的侵袭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经济理论体系,又是一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其主要主张是:在经济上,认为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在政治上,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在意识形态上,抨击集体主义和公共产权。实践证明,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给拉美发展中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政治灾难和信仰危机。文章揭开新自由主义的神秘面纱,指出迷信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是涵盖了所有领域的思潮,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思潮。针对思潮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思潮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易风 《中华魂》2014,(11):16-19
正新自由主义是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产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复活和再现。西方新自由主义三大经济政策体系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形形色色的经济理论和为数众多的政策主张基本面虽然相似,但差异不小。西方国家政府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剖析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以及其倡导者的理性和其追随者的非理性;说明了为什么其倡导者极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但在现行国际经济框架内仍然存在许多无奈;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应如何避开和消除新自由主义的不利影响,汲取其精华;最后分析了全球化、边缘化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 ,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有 :主体意识增强 ,竞争意识强烈 ,崇尚务实 ,人际交往意识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 ,并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 ,旨在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网络已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积极影响表现为:拓宽大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渠道,丰富其人际交往方式,帮助其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消极影响表现为:导致大学生人际情感趋向疏离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道德品质受到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一批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