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王维诗歌和绘画的分析,指出了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从而点明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一种传播生存智慧的哲学,调节着众生心灵世界的平衡.作为盛唐山水诗的开创者,王维深度融合了南北禅宗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空明静秀的境界,他的山水诗常体现出心境与物境、物境和禅境的交相渗透,尤其在水云意象的运用上,直指禅学之"性"与"缘",佛性之空寂静净与佛境之自在自如在此得以打通,呈现出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深层融合,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论王维的禅风禅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受禅宗影响很深。禅宗对王维来讲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 ,更是信仰上的归宿 ,所以他身体力行 ,修证佛法。禅宗追求澄净、无暇的心灵世界 ,使王维的人生态度趋向追求适意、随缘 ,王维的诗歌表达了他作为一名佛教徒的修证心得 ,即破执与了悟 ,这恰是他诗中的禅意所在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思维赋予诗人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顿悟然领、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诗人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梵我合一,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中,使其山水诗形神兼备,意境空灵,禅趣盎然.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王维习禅的原因,进而论述禅宗对王维山水诗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现的一种“脱俗”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领域中,包括审美思想、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显然,“脱俗”成为黄庭坚美学思想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7.
王维诗歌创作受到禅宗思想影响,其诗歌以禅入诗,意境与禅境浑然天成,蕴含着一种禅境的清静空寂之美。本文从“性空”“动静”“体悟”三个侧面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通过对比评析不同译本的策略、效果,提出禅诗翻译既要再现诗歌的禅意,也要兼顾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绘画史上,禅画《寒山拾得图》是非常重要的禅宗题材。寒山、拾得的审美形象源自禅宗典籍,到宋代确立了其基本的审美特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禅宗美学思想。宋元时期此类题材及其美学思想传播到日本,对日本绘画审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日本禅宗美学在美国的传播,《寒山拾得图》对美国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旨趣也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生活风格艺术情趣都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将佛教禅宗义法灵活运用到社会政治中,实践了佛教与人生的统一。他更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佛教禅义融入艺术创作中,用佛禅义理去审视自然,表现自然,这也是其进行诗歌艺术创作、形成其艺术特征最重要的思想背景。王维无论从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上,都丰富和完善了佛教禅义在诗歌领域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诗佛"王维的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著称.因此,翻译王维诗的过程应是解读禅、禅境及着力再现诗意禅境的过程.译者要充分地将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切思巧译,力图达到准确传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在意境的营造上,突出地表现为诗境和画境的融合。禅宗的所谓"见性"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审美的态度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儒道之互补,这便是诗画交融的哲学根基。在创作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首先是由王维实现的,而理论上的系统总结与提倡则是苏轼。苏轼以后,文人画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已初具规模。经过前代的发展,尤其是宋代的奠基,才有文人画在元、明、清的蓬勃发展和高度繁荣。  相似文献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程,借用禅悟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仍然是诗,是诗的妙悟之境,是诗美的实现,而不是以诗为载体,谈玄说道,阐发禅理。  相似文献   

13.
一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当时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掸理”。后人称之为“诗佛”。他的诗受到佛教禅理的影响,古代诗论家评之:“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词句,皆合圣教”。“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掸”。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王维中年以后的诗歌创作,确实受到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诗作有一部分直接宣扬禅宗的哲学思想,有些则借山水景物,表现虚无空寂的境界。本文试图分析王维部分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中的禅理,及其如何融于所描绘的山水景物。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青年开始奉佛。他在《大荐福寺大德道  相似文献   

14.
"外人内天"是王维诗文中表达的理论思想。"外人"之"人"包括了儒家修身、治国之道即"内圣外王"的全部内涵,指理想化的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内天"之"天"则指超脱于尘世俗念之外的佛教修为,即达到色空无碍,生灭不二的真如涅槃境界。这是既置身宦途,同时又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笃行佛教禅宗的"诗佛"王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禅宗以其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在审美理论方面,禅宗在庄玄哲学影响的基础上,对"意境"理论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意在言外等主要内客,以及意境的艺术创造,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就了"意境"这一美学理论的最后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世人多从庄子美学 ,来研究其与禅宗美学的关系 ,忽视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其实老子美学中的许多思想也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旨在将老子之“道”与禅宗之“禅”两种抽象的审美指向加以比较 ,谈谈老子与禅宗两种自然主义审美风格的特点和异同。自然 ,是中国美学的支点 ,也是美的感性所在。窥豹一斑 ,探究古代自然美之特质 ,也能显现出道家和佛家两种审美的意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7.
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维历来有"诗佛"之称,其诗中的禅境确实是唐诗中佛教尤其是禅宗追求之境界最完美的体现,这种评判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深入到王维的思想中去探寻时,发现他思想的主流却是儒家的.他终生行迹、交往以及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的虔诚信奉,均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倾向.佛教思想只是他灵魂苦难的避难所,是自我解脱的妙方而已,并不是他的人生信仰,他骨子里还是强烈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20.
佛教禅宗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本文从作品构思、描写手法和艺术表现三方面探讨了禅宗对素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表现之影响 :王维在作品构思上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动静结合的描写 ,表达的自然、凝炼、含蓄之中无不渗透着禅宗的气息 ,其间也写出了王维徜徉于宁静、优美的山水田园之间洋溢于心中的纯净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