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托尔斯泰是欧洲作家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色彩的作家。他认真研读过诸子学说 ,并将其精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从“仁爱修身与道德自我完善”、“无为不争”和“勿以暴力抗恶”、“兼爱与全人类的爱”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诸子学说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对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题辞“伸冤在我 ,我必报应”做了全面论述。第一部分追溯题辞的来源 ,提出作家托尔斯泰宗教道德的渊源 ;第二部分论述了题辞对整部小说的切入 ;第三部分论述了托尔斯泰后期创作批判热情与宗教道德观念的同时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第一个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日记的全译本,而本文则概括出日记的五个特征:一,高度的诚实态度;二,准确的分析性;三,深刻的哲理性;四,丰富的文学性;五,广泛的记事性。托尔斯泰日记既是一部作家个人生活的编年史,道德自我完善过程的记录,又是一座文学宝库。托尔斯泰日记对我们多有启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无论是中国的林语堂还是俄罗斯的托尔斯泰,他们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挣扎于东西文化的夹缝之中,徘徊于两种文化的选择之间。对于站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之巅的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曾这样说道:如果不说明托尔斯泰与东方的关系,那么,他的传记是不完整的;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的林语堂则是不中不西,却又中又西的“一捆矛盾”。  相似文献   

5.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和哈代处在新旧文化碰撞的世纪之交 ,由于文化传统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 ,他们为人们寻找出路的方式和目标也不一样。玛丝洛娃通过限制感性生活来达到精神幸福 ,苔丝则追求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说明托尔斯泰只能在现代文化的大门外痛苦地徘徊 ,哈代不仅超越了传统文化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超越了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由我国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戈宝权先生作序、王智量教授倡议并任第一主编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托尔斯泰辞典》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将戈宝权先生为辞典撰写的序文在本刊先期发表,以饷读者。多年来,在研究中俄文学关系史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伟大的俄国作家,从普希金、冈察洛夫、托尔斯泰、契诃夫,一直到高尔基,都曾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生活和思想发生过很大的兴趣,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而其中尤以托尔斯泰的表现最为突出。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成绩最大的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革命导师列宁曾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与儒道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常研读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亲自翻译《道德经》并写了评论孔子、老子的文章。在20年当中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理论的著作有近十种。他承认所受到的影响,从孔子来的是“很大”,从老子来的则是“巨大”。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有从儒、道学说中汲取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转折点     
1828.8.28列夫·托尔斯泰诞生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19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复杂的一个。他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艺术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文化领域也刻下印记,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末期,托尔斯泰用小说《复活》作为他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生命与荆楚文化保持着血缘般的亲密关系。荆楚文化以其丰富的哲理内涵,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文化思想及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作家在用身心解读荆楚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蕴;荆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创造,他们的文学生命中有着浓重的荆楚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1.
从托尔斯泰早期的战争小说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尔斯泰早期的战争作品以其在战争中的深刻体验为基轴,描绘出一幅永恒而真实的战争图景,鞭挞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命的毁灭以及对人的精神的摧残。指出了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贪婪追求是导致战争的首要原因;参战的士兵彼此之间相互厮杀却并不怀有敌对的情绪;应以理智驾驭激情,拒绝同类相残、毁灭生命的行为。反映了作家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特思考与深入探索,体现出作家珍视生命、关注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倡导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托尔斯泰的思想更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夷夏观主要是指中原农耕文明对北方游牧民族所抱持的一种引而不发的防御性政策,而软权力理论认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精神元素构成了美国的权力资源,赋予美国在相互依存的世界政治中很大的优势。中国夷夏观与美国软权力论在诸多方面有可比之处,如都根源于文化上的优越感,注重道德感化,承认军事效用的有限性;但二者在所反映的民族性上有差异,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也迥然有别,精神主旨也大不相同。这种比较能够增进我们对软权力理论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时期的作家常自喻为"美人",今天则有不少作家被冠以"美女作家"称谓。称谓的变化折射出认同的变化,背后则是古典文化与美学精神的变化。"美人"作家,其内在精神气质偏"悲",这种"悲"性精神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化内在气质的特有表达;"美女作家",其内在精神气质则趋于"乐"性,这一精神也契合了当代文化娱乐化发展的时代精神。作家称谓从"美人"到"美女"的嬗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美人文学的终结和美女文学的兴起,意味着古典文化与美学悲性精神有一种向娱乐化以及深层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一脉相承的文化嬗变趋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流变史中 ,繁富的地域文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定区域内作家个性的养成 ,同时也推动着我们民族的文学不断发展。荆楚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 ,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 ,其精神内质不断得以拓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审美生成 ,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 ,荆楚文化对中国文学、中国作家的影响更是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的。立足于 2 0世纪中国作家文学创作的根本 ,探寻作家的文化个性、价值取向、审美志趣与荆楚文化的内在联系 ,当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罗昌智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其宗旨为博爱精神,内容是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和禁欲。托尔斯泰相信并欣赏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托尔斯泰主义与中国的儒教思想一拍即合并在其中得到了充实、完善和印证。托尔斯泰主义是“福音书”和东方,特别是中国宗教哲学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6.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其主体精神,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精神中都有体现,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了革命性转换和升华;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中,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生态文化视域,并放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对陕西作家的创作进行审视来看,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的陕西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他们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深植于他所生存的环境、故土的地域文化;始终关注现实,坚守平民立场与情怀;坚守艺术精神和纯艺术的道路;对于人文立场与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儒道互补;以和为贵;实践理性四个方面.提出我们应该继续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刚健有力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期,俄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与文坛上有盛誉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会见。由此开始了他们十年左右的交往和相互影响。高尔基继承和发展了托尔斯泰所坚持的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从高尔基与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作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杂糅语言,包括中国英语词汇、句法和修辞,把中国元素渗入作品中,从而生成了后殖民理论大师霍米.巴巴所阐述的"第三空间",在解构美国文化霸权的同时,重塑了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