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2.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1894年8月朝廷命其为台湾防务帮办,10月起署台湾巡抚。自此起至1895年6月初内渡,主持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8个月。唐景崧在台主持的抗日保台斗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0月中旬就任署台湾巡抚起至1895年9月中匈中日马关议和止,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唐景忠根据朝廷谕旨布置台湾防务,调兵遣将、筹响募勇购械,进行抗日保台的准备工作。1894年10月13日,朝廷明降浙旨,电寄唐景崧,“台湾防务极关紧要,唐景益既经署理巡抚,责任基重,一切事宜即责成该抚安为筹划,并著与杨峡移、刘永福会商布置,…  相似文献   

3.
略论丘逢甲抗日保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前,腐败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不顾举国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出卖和抛弃了台湾的土地和人民。台湾人民以举起台湾民主国的黄虎蓝地旗为起点,进行抗日保台,与侵台日寇浴血奋战近五个月,使日寇付出了比之整个甲午战争还要大的伤亡代价,才占领台湾。台湾民主国所播下的斗争火种,一直鼓舞着台湾人民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直到半个世纪后台湾重归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一生,是英勇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生,也是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的一生。其间同日本的关系甚巨,本文将略述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在台湾以“抗倭守上”为号召,组建义军,准备抗击日寇来犯。次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布割让台湾,丘逢甲悲愤交集,以“全台义勇统领”、“在籍工部主事”名义向清廷“刺血三上书”,坚决反对割台,表示:“万民誓不从日!”“百姓无依,惟有死守”。①在挽回无效的情况下,他又倡言台湾自主自救,建立“台湾民主国”…  相似文献   

5.
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关于收复台湾的立场与主张徐鲁航一前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大陆与台湾,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逢台湾在遭受外来侵略时,都得到来自大陆人民和祖国政府的支援。如1662年,台湾人民在郑成...  相似文献   

6.
丘逢甲与乙未抗日保台运动戚其章100年前的乙来年,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保台运动席卷台湾全省,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篇章。在这场运动中,有一位非常活跃的人物令人注目,他就是丘逢甲。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丘逢甲评价不一,聚讼纷坛,莫衷一...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早在抗日保台斗争以前,他便在台湾积极从事教育以报效祖国。内波以后,他更是锐意于兴学启民智,向封建传统教育挑战,积极创办新学,在粤东“劝办学校以百数”,①桃李满天下,“学生出其门者千余人”,②“在其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材至多。广东革命志士,多半出其门下。”③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然而,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④不论在论述洋务教育或维新派的教育时,竟未有片言只字论及丘逢甲,我们认为,这是不公允的。丘逢甲从脱离洋务派走上维新道路,到由改良走向革命,由一个爱国主义者完全…  相似文献   

8.
1895年,一纸卖国的《马关条约》,把祖国的台湾省置诸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一时强使台湾与大陆分离开来。但是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始终同祖国大陆同胞休戚与共,息息相通。他们誓不臣佞,永不屈服。爱国的台湾同胞前赴后继,不断起来开展抗日斗争,使日本在台湾的统治者不得安宁。“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而“七七”事变则宣告中日战争的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台湾同胞亦全力以赴,同祖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抗日战争,经过整整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战的战果是辉煌的。在这辉煌的战果里,就有着台湾同胞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全民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条件下进行的,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高举民族解放的光辉旗帜,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为建立和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作了不懈的努力,它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成为抗击日伪军的主要力量,为夺取抗战性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台湾出版的一些书刊,在论述中国的抗日战争时,大肆歪曲历史真相,极力抹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他们把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战所作的努力和让步,说成是对国民党的“投降”,是“为挽救其灭亡的厄运”;攻击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并非为了抗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到了明朝中叶,荷兰人、葡萄牙人才相继入侵台湾,使台湾被外人占领。但很快被郑成功所收复,尔后清王朝又派兵征讨,至统辖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而再次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抗战胜利,台湾归还中国,但由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纵容下发动内战,结果是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被中国革命所推翻,退守台湾,美国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人为地造成了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呕心沥血,其中尤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侵略者。在日据台湾的50年里,祖国大陆人民并没有忘记遭受日寇蹂躏的台湾同胞,尽己所能,开展对台湾情况的介绍与研究,为中国最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笔者查阅图书、报刊资料,试图对日据时期祖国大陆台湾研究状况作一述评。祖国大陆对日据下台湾研究的草创(1895~1927)20世纪初,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办了许多杂志,介绍西方的新知识,鼓吹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利用在日本的有利条件,开始关注台湾问题,如《浙江潮》经常刊发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文章。《江苏》杂…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参加了众多与抗战相关的文艺活动,发表了许多与抗战文艺相关的真知灼见。在西南联大,闻一多组织排演了《祖国》《原野》等抗日话剧,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闻一多认为,在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要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期待着更多“时代的鼓手”出现。同时,他认为民歌中所蕴含的“原始”和“野蛮”,也正是当时抗战所需要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闻一多还认为,中国新文艺应该彻底尽到它反映现实的任务,文艺要下乡,进工厂,回到群众那里去为他们服务。闻一多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力提倡抗战文艺,他认为民族主义是复兴的根本,但他并不因此而提倡复古,而是继续呼唤科学和民主,要求发展新文学,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尝云 ,谭嗣同的《仁学》 ,曾“题曰‘台湾人所著书’ ,盖中多讥切清廷 ,假台人抒愤也。”( 1 ) 我认为 ,谭氏这种“假台人抒愤”的作法 ,是与他深沉的台湾情结分不开的。而形成这种台湾情结的原因 ,既有家庭的 ,即他亲爱的哥哥谭嗣襄不幸客死台湾 ;又有国家的 ,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这两件事都给他以极为深刻的刺激 ,所以不仅将其写作的《仁学》题为“台湾人所著书” ,而且从方法论上为写作《仁学》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一谭嗣同的仲兄谭嗣襄 (1 857- 1 889) ,长嗣同8岁 ,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有为…  相似文献   

14.
“优时七上清帝书”著名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七次上书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也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很精彩的一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因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惨败,日本迫使李鸿章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二万万两。消息传出,举国震怒。康有为正以举人身份在北京参加会试,对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的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在青少年时期的诗作,就有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思想,《台湾竹枝词》即是一例。一、《台湾竹枝词》的写作、湮没及其发现《台湾竹枝词》的写作时间,据丘琮《丘公逢甲年谱》所载,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是年,应童子试,受知於台抚兼学使丁日昌,补弟子员。赴试时,沿途尚须潜斋公背负。试古学,全台第一。以公年最幼,送卷最早,丁中丞特命作全台竹枝词百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宝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中华儿女血汗浇灌,炎黄子孙世代蕃衍。但是,近百年来,它屡遭帝国主义的觊觎和侵略。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这国土沦丧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爱国将领刘永福和台湾军民一起,高举反割台斗争的大旗,浴血苦战。他们的英雄业绩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璀灿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日据后期出现的台湾新文学,同祖国大陆,以及当时世界上其他被压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并无差异,既属于20年代以后,国际上崛起的反帝反殖新兴文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故在台湾新文学中,不仅有对殖民当局统治意识形态的抵制,还有对民族身份的坚守,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或公开或隐蔽地消解、颠覆、破坏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各种“统合”措施和“同化”政策。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以杨逵为代表的“台湾左翼文学”。虽然杨逵使用殖民者的语言创作,却仍然完整保留了强烈的“中国意识”及“台湾属性”,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代的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日趋逼仄,而岛内又因奉行“戒严”时期钳制言论、打压结社的高压政策而暗流涌动。1970年10月,因台大哲学系研究生王晓波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保卫钓鱼台》的檄文,而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1972年底,台大举行“民族主义座谈会”,在校园里首次开展关于统、“独”的论战,后因政治势力的介入逮捕王晓波、陈鼓应等多位台大师生而结束,人称“台大哲学系事件”。本期访谈对象王晓波教授是台湾保钓运动的推动者和“台大哲学系事件”的受害者,他对两次事件的背景和始末的口述,不仅展现了台湾高层的政治斗争和台大哲学系的学术流派纷争,也揭示了两次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台湾哲学学科发展乃至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这篇访谈,我们可以管窥台湾民众在民主化进程中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台湾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干预学术、学术影响政治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选以来 ,曾在《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0 0周年之际 ,跑到日本表示“将台湾割给日本是中国人的大不幸 ,是台湾人的大幸”① 、“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② 的中华民族败类吕秀莲 ,屡屡向媒体发表谈话 ,她编造谎言、颠倒是非、混淆视听 ,极力企图把宝岛从祖国大家庭中永远分割出去 ,其罪恶行径是对历史史实和国际法的根本违反 ,是绝对不能得逞的。(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地理因素看。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6条第一款对大陆架所下的定义规定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下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  相似文献   

20.
高路 《江汉论坛》2003,(6):67-71
辛亥革命肇始于台湾被割让日本之际,初期台湾曾被作为民主革命的基地之一,而且辛亥革命领导人一直注重动员台湾民众投入到争取国家民主、祖国统一的革命运动之中,视台湾的抗日复国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正是牵动两岸民众共同期盼的辛亥革命,使台湾虽孤悬海外仍生发着与大陆民众一致的政治向往和信念,使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民众始终保持着与大陆人民的同胞之情与民族认同。当今,辛亥革命史学术交流又在两岸走向统一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