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保护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协调和解决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利用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的世界遗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引发了苏州古城保护的热烈讨论。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经验来看,现状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并非易事。调整发展对策、寻找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迈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保护世界遗产的新平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止 1 999年底 ,全世界 1 4 9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有 6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我国已有 2 3处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的世界遗产仅占全世界遗产名录的 3.6% ,这与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崇高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我国还将有也应有不少项目有待申报。而申报和管理世界遗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介绍和总结。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6.
赵岩 《老友》2008,(9):48-49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江西上饶三清山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省唯一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因被认为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而受到全球极高关注,加之申报世界遗产的程序复杂、竞争激烈,因此,申报世界遗产被视为摘取"金字塔尖的荣誉"。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三清山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认为: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区边界合理,有效地保护了景观的自然性和维护景观品质所必需区域,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一致同意将中国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王虎 《华人时刊》2004,(7):F002-F002
6月28日上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书面贺辞。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田本届会议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举行一届会议,本届会议于6月28日至7月7日在苏州召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现有178个缔约国。中国于1985年加入此公约。迄今,中国已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8.
保护世界遗产首先且最主要的是世界遗产所在国的责任,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上,世界遗产所在国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保护政策、法津的制定上。我国世遗保护立法初具规模,但法津法规尚不健全,仍是目前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一大缺憾。应尽快制定国家级世界遗产龙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遗产保护法》,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地方世界遗产法律体系,即时修订已有的世界遗产保护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真的是世界遗产大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和世界各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状况入手,论述了"世界遗产"应该包涵的深层内在价值、世界遗产大国的科学态度、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代表了人类共同的财富和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世界遗产资源的国家,从而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达35项,包括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6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4项。本文总结了世界遗产现状,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此外,本文还就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遗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之时,福建作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立足福建省各地的申报状况,概括提出“近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遗产的新突破”、“远期实现全省均衡布局”的战略目标,以及有关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上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其“突出普遍价值”、独特性和唯一性。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不仅包括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蕴含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涵,两者密不可分。物质要素是文化景观的“形”,文化内涵是文化景观的“神”,文化景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文章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景观系统解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物质要素的“形”,以梯田稻作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神”,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解读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本质,可以为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发展经历了制定保护公约,公布遗产名录,建构全球战略,申遗趋势蔓延,遗产保护成风的进程。近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公约,普查、整理、入选各级代表作名录,颁布相关法规,建设传承人保护示范基地,进行学术交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表象符号的图形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如出一辙,都是人类古老文化中“天圆地方”哲理的应用;从表象符号产生的时间看,前者出现在公元1540年,要比后者出现的1978年早438年;从表象符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看,两者同出一理,都是中华古老文化的运用与体现。如此说来,商丘古城之于世界遗产标志,便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有鉴于此,我们把商丘古城称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相似文献   

15.
新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时期,西部地区在新时期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新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特色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参加2004年首届丽江"世界遗产论坛"的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