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闽东畬族服装服饰技艺是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畬族服装服饰之一的“福安装”系列中,凤翔畬族服装服饰具有突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本文以田野考察资料,力求解读凤翔畬族服装服饰技艺的生成环境、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其对历史的传承与现实存留状况等等,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保护、弘扬凤翔畬族服装服饰技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民族"寻根意识"是20世纪末中国朝鲜族小说最明显的意识倾向之一.本文通过朝鲜族小说描写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析了朝鲜族小说所表现的民族"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苏藏族族外婚姻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尔苏藏人族外婚姻人员的家庭背景、个人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作了简单分析,并与族内婚姻情况进行比较,提出了影响族外婚姻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找出了这些族外婚姻的下一代对于尔苏藏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出现的问题.由当前影响族际通婚因素的变化情况,预测了今后族际通婚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人早期的图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周人的图腾,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据统计有以下七种意见:1.“周文王的图腾是龙”,周武王则“大有以鸟为图腾的可能”;2.周族“以龟为图腾”;3.周族以麒麟(即麋鹿之属)为图腾;4.周族以犬为图腾;5.周族以熊为图腾;6.周族“以‘稠’为图腾”;7.周族以大龟鳖——天鼋为图腾。①近来又有第八说,认为周族姬姓以虎为图腾。②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看法,错误之处一定难免,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图腾是人类原始的思想产物之一,是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具体体现。图腾原为北美印第安语的音译,意为“他的亲属”。当时的人们缺乏现代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族坟墓制度作为先秦主要的墓地制度之一,是奴隶社会宗法制度在丧葬领域的具体体现.楚国作为先秦时期南方重要的诸侯国,其仿周制以立国,自然继承了周代的宗法分封等级制度.故可知楚国族坟墓制度起源于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并且在一系列楚墓发掘中均能发现族坟墓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论周族的起源──兼论黄帝姚政关于周族的起源地问题,自三十年代钱穆提出:周族最初的根据他不在陕西,而在山西大河之东的说法[1]以来,就成为史学家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有认为“周人出于白狄”[2];有认为“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3];有认为“周族起源于陕...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双方合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一要建立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二要举办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交易会,三要加强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要打造中国朝鲜族文化特色浓厚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9.
外差族是源于密码学的一种新型组合设计.丁存生争常彦勋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且建立了外差族与不相交差族之间的联系.文章利用6阶分圆数得到外差族和不相交差族进一步的结果,给出了丁存生和常彦勋提出的问题1的一种构造.  相似文献   

10.
语言问题是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变量之一,其中多民族国家在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及推广上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族际冲突,对其和谐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印度、原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均因“国语”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流血冲突;苏联原各加盟共和国对本国国语的推行措施也引发了激烈的族际对抗与冲突.独立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一种或几种本土语言作为本国国语,无论作为本国的象征或是族际交际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语言状况的实际,对其推行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强制推行;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看,多民族国家在推广国语、官方语言的过程中,应坚持多语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贵州文学创作多元化的背景下,戴绍康、赵剑平、王华等仡佬族作家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性与民族特色的优秀小说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仡佬族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于越为夏帝少康之后,自先秦到两汉时期,并无人怀疑。三国吴人韦昭对《郑语》:“芉姓夔越”作了断章取义的解释,作出“楚、越同源”的错误论断。后代以此为据,以讹传讹 。本文考证夏、越关系的源流,考证了史伯与司马迁的关系;访问了夏越后裔,从而纠正了“楚、越同源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13.
寒士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寒士文学自两晋南北朝开始兴盛,至元明时期一度发展为时代文学的主导力量。刘宋朝寒士鲍照的人生、创作等方面特征明显,代表性强,且生活时代较早,堪称寒士文学的一大范型作家。鲍照有治平理想但无法实现,同情和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关爱亲人,其人生坎坷流离,个性执著,人格分裂。鲍照一生忧国忧民,锲而不舍,最终死于乱军中,为"既悲且苦"的悲剧性寒士作家的范型。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巴代扎系统的民间信仰尊崇张赵二郎为启教祖师,信奉三元法主、家先等神祗以及一些地方神,在仪式中主要使用牛角、竹卦、师刀、牌带等法器,最重要的法事是还傩愿。这些都是梅山教的重要特征,因此湘西巴代扎系统的信仰实为梅山教,或曰湘西的苗传道教,其传入湘西的时间大约为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15.
成也民间 ,败也民间 ,生命对于赵树理 ,呈现出了悲剧性的一面 ,但是这种悲剧性在他的文本之中却是通过戏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读赵树理的小说 ,尤其是其前期的小说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极具幽默感。如果从民间诙谐文化的角度对此加以阐释的话 ,那么 ,存在于赵树理文本中的笑并不是浅薄的、低级的噱头和闹剧 ,而是内涵了对丑的揭露以及对美的歌颂 ,具有深刻的严肃性和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出色的编辑工作者和农村工作者。观其一生,无论是创作活动,还是编辑事业,或者是农村工作,其所作所为,无不从人民利益出发,他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和实践者,他的言行说明了他首先是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作家和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延安的民间文学与五四以来的民间文学不同,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全国文艺界推广和发展。民间文艺家赵景深、蒋祖怡等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遭到批驳。围绕“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学界展开了论战,最后,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学”为目标,一度遭到颠覆的传统文学地位略有回升,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同分有“人民性”的特质,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18.
《易》为明道之书,以《临》《观》两卦为例探究其治国理政思想。就两卦之象和卦爻辞来看,《周易》治国理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三、顺天应人,诚敬化民;四、允执厥中,贞正行难;五、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六、观民设教,考正得失;七、教思无穷,保民无疆。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思想研究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不是个历史观命题,它既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的观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统治术的观点,还区别于当代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万能主体的价值观观点.它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0.
魏国在战国初期一跃成为强国,并称霸中原,缘于多方面原因。其中,改革、变法,实现经济发展;礼贤下士,知人善用;重视三晋联盟及周边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改变不利的地理位置,为其称霸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当时秦国还比较落后,尚不强大,这也使魏国最终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