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保障。但是,我国城镇化在建设的进程中,暴露出许多关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如城市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开发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或许不太明显,但是在未来城市土地扩张中会越来越明显,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3-23
最近.有关媒体在苏皖川等地采访时发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方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解决小城镇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的矛盾.使城镇化“变味”成了大拆大建和圈占土地,导致农民的产权、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三权”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作为一个山区面积占94%的省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需求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必须调整当前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在稳住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将城镇化的发展转移到坡度较小的荒山上,本文由此提出“城镇上山”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妊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要素及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措施和方法,为城镇土地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土地的保障程度取决于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土地提供的收入稳定性和重要程度。问题是,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实际有多大比重的人口拥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农民拥有的土地是否能够提供稳定充分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不断凸显,影响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稳定。“城中村”改造关系到城市发展整体质量,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只有对“城中村”改造过程的各种难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中村”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建设空间不足.通常的解决思路主要是通过合理布局下的集约化,节约土地拓展发展空间,但总有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农民利益冲突问题.尽管有些城市采用诸如"土地换社保"等方式,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身份转换,但许多农民却不愿意以失去土地和熟悉的生活方式成为城镇居民.丽江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采用"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丽江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始终与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伴随着城市化现象而产生的。在城市化进程开始之前,许多土地利用问题并不存在或者影响程度不大。本文探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下土地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推进城镇化与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压力和阻力均较大,如何在盘活现有城市空间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找到一条不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且符合省情的土地管理模式,对推进“四个河南”建设、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有力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转型,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失业和贫民窟,但压力也开始显现。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些挑战,倡导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本报告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六大优先领域:一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二是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三是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四是改革城市规划和设计;五是应对环境压力;六是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本报告提出的政策议程是全面的,需要确定优先序。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土地方面的议程;其次,政府需要关注各种形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最后,在全面铺开以市场为基础的城乡土地转化之前,需要开展更多试点。其他改革也应尽快提出落实改革议程的全面规划并建立监测督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建筑用地与其他基础用地规划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以福建省城镇化建设为例,研究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的高效模式。进而为有效突破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遇到的瓶颈,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杜欣 《经营与管理》2012,(10):45-47
河北省推进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河北省一直以"建设型"思路推进城镇化,即通过扩张城市空间以获取土地升值,通过土地财政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以产业集聚吸引农村劳动力。由于人为压低了城镇建设用地、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使得城镇化呈现出较强的快速低成本扩张特征。但这种低成本扩张并不可持续,目前很多低成本推进城镇化的因素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3.
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力”正在深度激发。同时。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导向模式转变为问题导向型。不断提高城市微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镇化由量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引致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土地的占用,必然引起原来的土地权属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作为一项财产,土地及其之上的权利主体之间的组合、分离自然变得频繁,在这样的变动中,厘清土地财产权及其对应的财产权类型上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肖颖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321-322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棕色土地”再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引入“棕色土地”的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棕色土地”再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树立全面绿色繁荣理念、建立城镇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法治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就业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确立了科学规划。为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促进城镇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健全城镇治理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随城镇化进程加快,老城区出现的“城市病”日益凸显,为减轻旧城区交通、就业、居住等压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地方政府纷纷扩张土地进行新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得到稳步推进,环境逐步改善。然而,我国新城区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如功能定位不准、重硬指标建设忽视软指标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蒋东生 《管理世界》2005,(7):150-151,168
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新政”(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给了所有吃“土地饭”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信号:因土地因素获得超高利润和额外财政收入的“便宜饭”将吃不成了,关于“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将开始从纸面上,落实到实际中,新的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始了。“土地新政”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土地市场治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保障;进而传统的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