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4,(13):21-21
又是一年骊歌唱响时,盛夏的空气里交织着欢笑和泪水.、中考、高考,毕业季、升学季,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部忙并痛着。这种痛会一直压抑着,直到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找到理想的工作中国教育就是这样,7月生死季,鲤鱼跳龙门,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至今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贺海峰 《决策》2013,(11):20-25
金融改革。呼声日高。入秋以来,陕西神木信贷危机余波未平,温州老板“跑路潮”又升级到了第二季。民间金融乱象,何以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根源在于金融制度和体系不尽完善,金融业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决定》公布之后,一个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创新季已经到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何探寻破解难题的思路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告别以往10%增速的高平台,中国经济增速如今逐季回落,凸显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5.
第十四届西博会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西部开放的新风貌和西部发展的新成果,展示了西部地区蕴含的巨大潜力。在中国经济发展“第二季”中,西部的潜力被普遍看好。借助西博会,西部地区有望加速实现扩尢总量、优化存量、调整结构并行,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新看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自来水行业规制改革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从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目前,中国城市自来水行业规制改革以及规制体制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来水行业改革的现状分析,提出自来水行业改革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自来水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障用户利益,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于景浩 《领导文萃》2012,(17):31-36
2012年4月1日,缅甸议会补选成功举行,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如愿选入议会,并将于本月23日入职。4月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视频演讲,她首先称赞缅甸总统吴登盛及其同僚"让缅甸走上了一条历史性的道路",然后向刚当选的昂山素季"表示祝贺"。有分析人士称,这"一先一后"的态度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对缅甸当前政治改革的态度,也表明美国在吴登盛身上寄托的希望,要远多于昂山素季。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4,(6):130-131
《中国改革再出发》 改革已达成共识,中国“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在表面的改革共识后面,是深刻的分歧。未来中国的改革,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成为我们把握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4):10-11
新的政经周期,中国改革向何处去?《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从产权、民权、政权三者关系的历史纵深出发,回顾、反思了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并提出下一步应重拾求真务实的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坚持双轨战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并就党的建设、土地制度等关乎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给出具体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撰文认为,110年前的戊成变法,是近代中国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改革,其中一条论据,就是为政者在对改革的认识与决心方面,戊成时期的中国皇帝光绪实际上超出了作为现代化改革成功者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日本天皇明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就当前中国全局而言,“发展”主要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从全局上研究中国发展,首先需从哲学高度对改革加以思考。而当前中国的哲学对中国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它几乎没有为其提供充足而具体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对改革的人性假设(根据)、改革中的价值观、改革中的人格转变与人格塑造、改革中的人的地位和作用等有关改革中的人的问题,缺乏具体而深入系统的思着。改革自接是通过人和通过活跃人来进行的,也是为了人和为了港商人的,如果忽视人,不解决人的问题,缺乏对人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书屋     
《决策》2013,(10):96-96
改革的逻辑 这本文集讨论的,是一个很难改的体制,如何在不改更难的预期下,继续改革的逻辑。 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不改了行不行?干脆宣布中国已经建成了新体制,再也无需改革,行不行?想来想去,答案是不行。  相似文献   

13.
辛鸣 《决策》2005,(1):56-56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今年中国的发展态势越发明朗化了,这就是今年将是中国的“改革之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这一时期,不仅改革发展的呼声更加高涨、改革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而且改革遭受的阻力、改革碰到的难题、改革面对的“对手”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同志与反对改革、阻挠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都主动亮出自己身份、观点和立场。如果我们应对正确,则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快马加鞭再上新台阶;如果应对不当,则可能痛失机遇,改革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辛鸣 《决策》2006,(7):54-54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改革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场伟大的实践,最初的理论支点竟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没有系统成型的理论建构,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不容我们坐而论道,设计好了蓝图再去施工。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广角》2002,(11):6-6
中国入世已经一年了,在入世后的前九个月中,中国经济在平稳中取得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而且与上年增长幅度逐季下降相反,是一种上升的趋势。工业、农业、第三产业部呈回升趋势。同时,经济增长中还呈现以下特点:工业生产不断攀升,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进出口高速增长。外资输入规模稳定上升,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内需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物流业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之兴衰,决于治国之策;治国之策,决于放管有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本质上是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就是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物管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邓聿文 《领导文萃》2011,(21):27-28
从中国的政治光谱及对改革的态度看,当前社会对改革本身就很难达成基本的一致,改革不能取得基本共识,就很难推动下去。这是中国继续改革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经济思维的完整逻辑结构,既是对经济改革目标诸规定性内在联系的反映,又是对经济改革进程探索和研究的结晶,是改革历程及其规律性的逻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中概念、范畴的运演,反映了改革的现实和阶段性推进。这一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紧紧嵌套的螺旋式圆圈:在逻辑推演上由起点到终点的认识圆圈;在改革运作上由起步到推进至深化的实践圆圈。用历史的方法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     
《领导文萃》2009,(6):9-9
复杂问题挡不住中国的路 实行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超级大国。回首30年改革,中国人自己说出了其成功公式的4个要素。第一,改革初期不破坏政治制度,而是提高经济效率。第二,不从城市而从农村开始。这样能尽快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尽量减少改革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20.
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改革的浪潮在中国第一次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共识,日本的军刀终于撕开了中国士大夫傲慢的外壳。但即使涵盖范围极广的戊戌变法,也没能如明治维新那样进入“深水区”,满清小团体将维护自身利益的准则包装成了对改革的稳健持重,这进而导致了改革成为一场野心家的闹剧和既得利益者反攻倒算的流血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