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此文以绍兴莲花落为例,从历史层面的纵和地理层面的横及与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来看其发展衍变历程。这一历程,实际亦是我国多数民间说唱艺术发展。以此证明:只有适于社会条件,满足观(听)众审美需求的民间说唱才可以生存、发展,否则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是特定空间内民众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独特的乡村地域空间。山西南部的绛州民间花鼓说唱是民间杂技、舞蹈和说唱艺术的综合体,是当地民众节日期间的集体狂欢。古绛州繁盛的民间庙会和节日活动给花鼓说唱提供了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花鼓唱词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题材丰富,如与农时、月份和各种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生产劳动、家庭关系、人生的喜怒哀乐和道德教化等等,呈现出晋南农耕生活的系列画卷。城市化的进程促使乡村转型,花鼓说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期道教注重通俗化的弘道宣教,由此促成唱道情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结合.元明时期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反映出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域特点,深入探索、研究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歌曲、说唱艺术以及蒙汉歌唱艺术融合等音乐文化特点,使蒙古族歌唱艺术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宣卷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随着"常州宣卷"被挖掘整理和申报保护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文化工作者、民俗研究者和民间收藏家亦对之投以重视和关注的目光。文章分析了"常州宣卷"的历史渊源、形态构成和遗存状况,使其呈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吕剧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文化的产物,深深植根于地方音乐文化生活之中。吕剧是在地方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吸取了《凤阳歌》等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成为“化装扬琴”,而后又经发展,成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昭示着黄河三角洲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的发展,是当地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凉州贤孝是主要流传于甘肃武威凉州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其演唱采用不同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组织形式.在中国音乐史上,将若干曲牌连缀起来形成联套结构以演唱长篇故事,是从宋、金时期产生的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开始的.西夏统治河西走廊,凉州府地位仅次于西夏首都,《刘知远诸宫调》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说明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流行诸宫调,加之西夏说唱贤孝之风盛行,因此,凉州贤孝曲牌联套音乐结构组织形式直接源于诸宫调.  相似文献   

10.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艺术歌曲是中外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演唱艺术歌曲是演唱者提高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必修课程。完美的艺术歌曲表演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优秀的二度创作能力、丰富的声音技巧以及钢琴伴奏和歌唱的结合,以共同表现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具有丰富的口头文化遗产,蒙古说书艺术“胡仁·鸟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是说书艺人用低音或中音四胡边拉边唱古今中外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由于多种原因失去往日的辉煌,濒临消亡的境地。1.“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正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听众;2.“胡仁·乌力格尔”的载体胡尔奇(说书艺人)日益减少;3.胡尔奇演唱“胡仁·乌力格尔”的地域范围越来越缩小;4.胡尔奇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之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活动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业余”的,是传统的带有人格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载体,所以也是“自娱”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相同一部分是职业艺术家所为,从社会画师到说书艺人、戏剧班子,他们的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们的一切艺术活动为“娱人”而出售的对象总是要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念”,当然也就在艺术活动中反映出一种审美的意趣倾向。在文人士大夫审美观念中往往认为是“粗俗”的东西,却反而会被他们奉为神往的目标。由于中国历史上文盲充斥,“高雅”的文人艺术及其审美价值观念远不及后者对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表演行业是一个兼有经营性和事业性、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行业。经营性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则,事业性意味着它的生存必须得到政府的扶持。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艺术表演行业同时存在适应市场体制和逆市场体制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5.
“唱新闻”是起源并流行于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说唱形式的口头传播活动。这种传播形态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说朝报”,在近代浙江地区兴起,后扩散到上海等地,是留存至今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活化石。根据推动“唱新闻”发展的动因和社会传播功能的不同,可将“唱新闻”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唱新闻”的传播者身份、传播的“新闻”内容以及表演的空间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市场和受众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媒介技术因素是影响“唱新闻”变迁的重要因素,每个历史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又有不同。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唱新闻”的变迁,对于揭示地方曲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声唱法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歌唱流派之一,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发声体系,尤其在高音区的演唱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花儿"歌手应通过掌握美声唱法科学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洋为中用,提高演唱水平,使"花儿"这一民族声乐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歌唱来抒发、交流情感的艺术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表达的。体现作品深层的思想内涵,使歌唱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还需要表演者在歌唱中深刻理解作品的词意、曲情,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揭西龙门寨木偶戏是植根于民间的传统艺术,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在木偶造型、服装与道具、舞台与乐器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剧目形式、演出技巧、唱腔音乐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还保留了不少演出习俗。揭西龙门寨木偶戏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上海民间故事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全国各地 ,特别是江苏省的移民或移民的后裔 ;二是来自上海本土的民间故事家。其特点 :由于年龄和经历不同 ,传承故事的构成不一样 ;演艺生涯对故事传承有深刻影响 ;具有更为开放的民间故事社会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侗族曲艺交流会”的召开,是侗族曲艺艺术研究的开端,也是侗族曲艺研究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曲艺”这个概念首次进入到侗族文化系统内部.侗族曲艺的研究对侗族歌谣系统中的说唱艺术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侗族民间艺术的整体研究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