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既有繁华的现代大都市,也有广阔的生态腹地。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划分的五大功能区域,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构成重庆的"大都市区",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构成重庆的"大生态区",大都市区内也有大生态,大生态区内也要谋求大发展。推进重庆科学发展,要坚持"大都市"与"大生态"并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鱼"与"熊掌"要兼得。  相似文献   

2.
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立足重庆特殊市情,在坚持深化、细化“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出了五大功能区域(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起着核心功能作用的金融行业如何更好地支持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在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实践中大有作为,近期,重庆三峡银行调研课题组对金融支持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分析认为:重庆金融业支持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实践将面临六大机遇、七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市委生态涵养功能发展定位,梁平县被确立为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生态涵养双重任务,如何才能处理好加快发展和生态涵养的关系?如何才能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和协调发展?"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是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重要途径。处理好"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关系"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重庆实际的创新,是"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  相似文献   

4.
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立足重庆特殊市情,在坚持深化、细化“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出了五大功能区域(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作为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起着核心功能作用的金融行业如何更好地支持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在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实践中大有作为?近期,重庆三峡银行调研课题组对金融支持服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判断。通过调研分析认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既是重庆未来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建设及行政管理服务的总战略、总定位、总目标,又是对重庆社会经济建设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发展效果的新创造、新考量、新检验。因此,大力实践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将给重庆社会经济发展效能及行政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概括起来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决策导刊》2007,(5):1-1
重庆直辖以来,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主城都市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近期又提出了“一圈两翼”(“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6.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策,将黔江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点开发区。在此架构之下,破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难题,黔江需要探索生态与经济并驾齐驱的全新发展路径。结合黔江实际黔江必须把,人口经济高度集聚、先进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地域在城市,资源环境约束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城市,发展生态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在城市。只有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才能充分发挥生态  相似文献   

7.
正市长黄奇帆赴秀山、酉阳、黔江调研。他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连日来,黄奇帆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三个区县的工业园区、生产企业、商贸物流、城市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听取三个区县的工作汇报后,黄奇帆说,去年以来,全市贯彻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用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与金融比率对重庆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市发达经济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比率明显大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而金融发展效率却刚好相反,都市发达经济区明显低于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并对此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赋予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城口建设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全市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进一步为城口明确了功能定位,让城口生态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城万快速公路通道的建成通车,让城口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口旅游面临着全新的发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庆五大功能区之一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新的功能定位,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治理模式,科学合理的治理能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生态涵养发展区又好又快的发展。从渝东北的社会基础和治理传统出发,顺应人类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就要走一条政府主导——多元治理的模式,从而兼顾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各个利益主体,以政府为核心,调动社会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治理中来,开创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理格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是市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欠发达地区、欠发达阶段的特殊市情,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确定开县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对开县进行了新的发展定位,掀开了开县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开县扶贫开发部门,按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结合区位实际,采取九条措施主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表明,高度的开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打通大通道、推动大通关、建设大平台,都市功能拓展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实现GDP1070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这意味着,这块只占重庆市总面积6.29%的区域,将为重庆贡献37.5%的GDP及44%的工业  相似文献   

13.
正城口、巫溪山高路远、地处偏远,发展相对滞后。市委书记孙政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情况十分牵挂。8月20日至22日,他在两县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谋定而动,坚持不懈,着力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下功夫,把扶贫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  相似文献   

14.
《决策导刊》2001,(2):24-24
为了更好地参与西部开发,加快自身的发展,重庆决定建立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其地理范围是: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下的黔江区,要实现"双核"目标,就要加强统一战线的思想建设,完善协商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提出了把"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作为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将渝东南片区建成武陵山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黔江区采取了有力措施,依托独有的生态、区位、资源和气候优势,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推动旅游业发展走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重庆直辖以来,秀山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市委关于“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并致力于引领渝东南板块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民族政策等比较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促进区域协作,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直辖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24):15-15
正政绩考核过多过滥,导向不尽科学、"一刀切"现象突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认真调研,科学决策,将县区的271项各类政绩考核大幅"砍"至27项,根据各县区的发展实际和功能区域定位合理制订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从去年开始,重庆启动"优化考核助推区县科学发展"专项行动,大幅度精简考核项目,解决考核过多过滥和重复问题。专项行动对考核项目实行"三个一律取消":凡是中央部委文件未明确规定的一律取消;重庆市委根据当地的实际,将38个区县划分为都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新高度,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战略部署,巫山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全力涵养好青山绿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自觉担当起保护库区生态的历史重任三峡库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全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三峡工程核心保护区,特殊的地理  相似文献   

20.
笔者按照中央对重庆市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根据“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要求,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交通大变革、产业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实际,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就如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瓶颈,促进城乡统筹及连片扶贫开发,提出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