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进我国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知认同,关键在于谨防美国对华"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引起的破坏颠覆活动。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是"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大力推崇的有着严密的组织运作,其实质是美国冷战思维和政治价值观的网络翻版,是美国国家利益和霸权主义在网络上的延伸。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产生重大影响。只有消解美国"网络自由"议题,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才能规避美国"网络自由"渗透风险,提升我国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网络暴力游戏的盛行,对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接触网络暴力游戏时间的增长,青少年对暴力行为的赞成度会有所提高,也更易产生暴力情绪,同时考察了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效应,即曲解暴力符号、宣泄权力欲望,以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同。同时分析了网络暴力游戏的盛行原因、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解析了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传播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岳婕 《公关世界》2022,(3):62-63
全媒体时代,利用全媒体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全媒体的发展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创新,契合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目标导向.要借力全媒体丰富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供给,营造主旋律与正能量的网络环境,做好主流思想宣传,多维度促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培育网络空间中大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热衷使用网络流行语,除了受它的幽默诙谐、简洁创新等自身魔力吸引外,青少年群体特有的标新立异、渴望独立、叛逆等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喜爱和追捧。网络流行语隐含的功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但其特有的结构形式、内容及其传递的部分不当价值观念和态度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我们应重视青少年网络流行语隐含的心态和诉求,积极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充分发掘和利用流行语蕴含的教育价值,合理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亚文化层出不穷,注意力和影响力正在追赶甚至赶超主流文化。作为网络亚文化中规模最大、使用最频繁的群体,网络亚文化的兴起给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网络亚文化改变了青少年被动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网络语言和网络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实现话语权的建构,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行动实现群体的身份认同。然而,网络亚文化的过度使用又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需求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正常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教育,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青年关乎祖国的未来,是境内外敌对宗教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目标群体。以网络宗教在青年中的渗透时代背景为基础,从西方民主人权输出、西方宗教文化、宗教事件舆论、网络宗教渗透四方面介绍青年在信仰认同中存在的潜在威胁。阐述宗教网络渗透的方式、政治危害和渗透特性,指出宗教在思想阵地、文化阵地、网络阵地、宣传阵地对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渗透影响,进而提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青年对待宗教网络渗透影响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Cosplay是青少年通过扮演动漫作品中的角色从而表达自我的青少年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抵抗主流社会、父辈阶层对于自我角色的强行刻写,夺回话语权与重新刻画认同描述。构建认同机制是推动青少年参与Cosplay的主因,具有个体认同、组织认同、制度认同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个体认同使青少年获得反抗主流文化强行认同的亚文化个体身份;组织认同聚合了青少年亚文化个体认同进而为形成亚文化组织奠定基础;制度认同则创造了亚文化场域,构造制度结构来确立青年亚文化秩序及其合法性,进一步反向支持亚文化个体认同、组织认同。青少年通过构建这三类认同机制,促使Cosplay文化成为由青少年编码角色形象图式、获得自主话语规范从而抵抗主流文化的青少年亚文化。  相似文献   

8.
首都青少年消费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于2005年3~6月对1161名首都青少年的消费能力及具体的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及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的构成状况,并指出追求享受型消费者并不是青少年的主流。青少年对品牌的认识与对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价值持积极的态度,对它们的使用与消费有助于维护自我的形象并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去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通过形而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削弱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降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力,并进而影响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政治安定。因此,必须从意识形态安全、国家软实力等方面考虑,重视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方面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抵御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隐蔽性、时尚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手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必须辩证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所产生的影响,努力探索如何发挥手机媒体的优势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