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与滚雪球抽样,设计家庭资本存量量表并选用林迪奇等设计的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对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有效对象134人,家庭社会资本得分为(60.22±13.11),人际交往能力得分为(76.65±12.70)。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庭阶层、父母学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小学学历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均得分最低,本科及以上人际交往能力平均得分最高;低保户家庭个体得分明显低于小康与中产之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社会资本对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β=0.44,P<0.05),具体而言,家庭资源对人际关系建立、冲突控制与自我表露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51,0.300,0.503;P<0.05);家庭内信任对情感支持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3,P<0.05)。结论 :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情感支持、冲突控制等维度有显著影响,要强化对家庭资本的地位认知,完善家庭资本,帮助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家庭中,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比其性别角色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其中独生子女受父母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的影响力大于母亲,而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影响力大于父亲。这两类家庭中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代际传递的特点,与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父母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可能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丛菁 《现代交际》2012,(6):46-4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妻子、子女进城务工,进而产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本文简要列举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从制度、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角度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影响因素,旨在提出一些保障和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淑英  邵军  李彦宏 《职业》2011,(23):125-12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人格素质、态度观念以及社会行为等,均会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化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强化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不理解孩子,爱唠叨,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等,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因此,家长要积极反省家庭教育的误区,注意营造民主融洽的家庭人际交往氛围。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城市角色,但童年时代留守或流动的不同经历对其社会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对511名"90后"农民工的调研发现,父母与子女团聚的抚养模式对于子女的社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而一直与父母分离在农村留守的童年经历,会对子女成年后的城市适应、职业发展等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了城市,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本文着重阐述了学习资源缺乏、公立学校排斥和家庭环境对农民工子女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针对原因尝试通过构建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家庭社会工作:当因社会或经济变迁使家庭的正常生活遭遇困难.进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因夫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失业、疾病、迁移以及单亲等原因致使问题较严重时.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社工一般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