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冷暴力"正在成为家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有着隐蔽性、影响持久性等特征。家庭"冷暴力"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后果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形成社会良好风气,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主义和谐社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低头族"是一个新兴群体,它的出现是以智能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的。"低头族"群体的出现,不仅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小觑。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探析"低头族"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社会影响,探讨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龙霖 《职业》2014,(7):77-77
随着《咱们结婚吧》一剧在中央一套和湖南卫视黄金档的热播,在该剧中饰演恐婚男“果然”的男一号黄海波,再次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却少有人知道,他的星途走得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4.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5.
晚婚化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农村则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基于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及观察发现,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早婚现象在"剩男剩女"问题的警示下愈加严重,并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家庭及社会问题。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整理出早婚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以期促进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看过大嘴美人茱莉亚·罗伯茨的《落跑新娘》吗?惧怕婚姻的五金店女商人曾经在婚礼上逃跑4次呀!为什么?惧怕婚姻!可是现在,“恐婚族”成了我们的身边人。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与文化环境逐渐开放的形势下,城市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个人以及社会的种种因素,越来越多的“恐婚族”接连出现。都市青年占全国青年的大多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恐婚问题若不及时干预,不仅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疾病,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本文中会系统研究都市青年恐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借助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对恐婚问题进行介入,帮助恐婚族摆脱心理疾病,以期能够为后续各界人士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雪 《现代交际》2014,(12):244-244
帮助大学生摆脱"宅"生活的影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文中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对导致"宅"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设性的提出了做好"宅"男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4年,东南亚"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已连续第八年呈现上升趋势,西南边境仍是该地区向我国渗透毒品的重点地段,我国的毒品问题仍然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复杂的毒情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国所面临的禁毒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多管齐下,治理我国当前存在的毒品问题已迫在眉睫,禁毒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静 《职业时空》2012,(5):41+43
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各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有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爱情APP"     
自从三年前家里安装了无线路由器后,电视成了摆设,手机成了我和妻子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工具.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各自打开手机,看看微信朋友圈里哪些又失眠了,哪些又上传了昨晚夜生活照片,哪些又转发了有意义的心灵鸡汤.然后匆忙吃完早饭,坐公交去上班.如果运气好,遇见有座位,就会急忙摸出手机与耳机,看下载到手机里的电视剧或电影.  相似文献   

13.
A case report of a 36-year old female-to-male transsexual who was attracted to males prior to and following sex reassignment is described. For many years, even before hormonal and sex reassignment, this individual considered himself to be a gay male. This represents an unusual clinical finding with import to theories of sexual development, our definition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identit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This case may increase awareness that tenninology is flawed. Gender identit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re separate phenomena and theories of sexual orientation are inadequate. It also l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ases such as these.  相似文献   

14.
15.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