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日益巨型化的知识资源,制造型企业中的知识型组织如何对已有信息烟雾进行数据挖掘而发现知识,并通过项目团队组织的知识共享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转化及共享,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优化可行的基础上,采用AHP法确定各团队成员知识的重要性,借助李珈所提出的经济效益模型,结合制造业的特点修正模型,使得每个参与员工自身效益和企业效益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团队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同样会因为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和动态性而面临着隐性知识难传递、产生不满情绪、效率下降等风险。如果再考虑观念定位、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成员的构成、知识共享的渠道和技术等因素,那么这些风险还很大。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施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知识在同代员工间以及不同代员工间的传递、使用和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共享风险,形成跨时期团队知识的矩阵式发展范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华劼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27-31
知识共享是在反版权的浪潮中产生的.近年来,各司法管辖区域都在引入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的知识共享计划已于2008年11月开始推广.在分析了知识共享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知识共享组织和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知识共享在香港推进的优势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总结知识员工具有的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的三方面显著特征,分析其对共享知识产生的影响,最终得出提高知识员工知识共享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组织创新视角下的隐性知识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分享的知识”。由于自身的高度个人化以及意会性和难以模仿性,隐性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为促进、激励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与扩散,企业必须依靠人性化的管理,依靠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组织支持、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组织支持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的综述,发现组织支持与心理契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组织对于员工的关心和重视才是导致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内部、并为组织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组织支持来强化组织成员的组织支持感知,从而强化员工对组织的心理契约,并且心理契约是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切入点,可以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和权变的管理来实现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 相似文献
7.
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以及所有创意的发起者,对组织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尤其知识员工作为组织创造新想法和知识的最佳来源,是创新的原动力。本文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实践出发,结合组织创新理论中的不足之处,探讨知识员工激励方式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员工激励方式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创造活动在知识员工激励和组织创新绩效之间充当中介变量,通过这一中介机制,知识员工激励方式对组织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淑霞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83-85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员工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企业管理者要增加企业的智力资本 ,就必须首先了解知识员工的特点 ,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学习有效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无法共享。分析知识分类和组织学习的类型,寻求Ⅰ类组织学习和Ⅱ类组织学习的有效方式,构建改进组织学习效果的知识共享—组织绩效提升模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高校知识共享的两种主要形式为个体知识的外显化和外部知识的内部化,实现高校的知识共享,必须构建校园网络技术环境,营造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建立一定的激励补偿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推进高新尖技术的开发与转化是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主要方面,创新是对继承的发展和提高,高校作为累积、传承知识的主阵地,为知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还应为知识创新提供宽松、自由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充分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我国大学生心理需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元元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48-50
近20年来,我国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围绕大学生心理需要的结构、个体差异和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时期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结果表明:有的研究提出的大学生需要种类缺乏清晰的界定;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局限,大学生需要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思过去,可以找到大学生心理需要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乡村知识需求与社会知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存条件、生产结构变化促使农民知识和信息需求进一步产生。乡村知识和信息需求存在区位地理、农户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体现着当今农民知识需求的现实性。农民知识和信息产品获取具有自在性、被动性、潜在性、逐利性、系列化、自主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在辨析乡村知识援助的机会、质量、成本关系中,强调机会的质量至关重要。实证提供知识产品的实用性,开展服务的主动性,营造公共知识空间,提高农民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培育农民利用公共知识资源的意识,是乡村知识援助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知识创新与组织文化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 ,组织文化主要体现为“组织记忆” ,即对组织过去成功经验的记录。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市场环境是在急剧变化的 ,过去成功的经验今天往往已不适用。知识型企业为了应对竞争的压力 ,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创新来维持其竞争优势 ,而这种创新是必须以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基础的。同时 ,由于组织知识创新活动的复杂性 ,以及组织环境的多变性 ,因此组织往往不可能只有单一的组织文化 ,恰恰相反 ,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的文化都表现出多元多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知识共享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而知识共享对知识创造、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起着关键的作用.知识共享是通过知识在个体之间的流动和交换得以实现的,主要是基于个体层面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理论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可应用于知识共享研究的系列理论,如:经济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同时对各个理论在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认为各个理论之间应当相互融合,形成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也为今后知识共享研究中基础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组织文化理念的传播源自组织的有意建构和极力推动,更源自成员对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接受和体认。以成员视角分析组织文化认同,打破“成员应然接纳组织文化理念”的思维框架,是帮助他们从“被动身处文化情境”到“主动分享、实现文化理念”的关键环节。建立个体与组织在认知、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关联,促使成员在充分认可组织身份基础上达成共识,也是深化和拓展“面向成员”的组织文化研究视角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社群内社会资本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性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COP)已被发展为企业内以及企业间知识分享及创造的主要平台,其强调的是松散且非正式的社群架构,而当中的成员组成也是强调自愿加入,所以社群的维系来自于人际关系及社群意识的形塑,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就格外的被重视.本研究以具备实践性社群特质的社群成员为研究对象,在问卷中以社会资本的三大方面为研究角度,企图了解在以创新及知识分享为目标的社群特质下,其社群内人际关系以及社群内知识互动对社群成员的个人知识分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了认知面社会资本外,关系面社会资本和结构面社会资本都对个人在社群中的知识分享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遗忘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学习是双刃剑,一方面组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如组织不能甄别无价值的知识,不善于遗忘固有知识,也可能形成竞争力的刚性。面对这一管理悖论,组织遗忘管理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组织遗忘的概念和遗忘管理的四种模式,然后按照知识管理的四个核心流程系统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组织遗忘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组织须在学习中学会遗忘,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147-152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才能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此,从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策略,这对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核心前提是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视为组织内部高层管理者、业务用户、IT专业人员之间的知识整合过程。因此,文章主要研究企业如何设计IT组织变革来推动多样化知识的集成、整合,进而获取IT应用成功及商业价值。作者以IT组织结构、知识整合等研究领域为理论基础,通过访谈、内部文档等资料收集方式对神州数码的IT组织变革及信息化建设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神州数码的IT组织变革有效地促进业务、IT人员之间的知识整合,从而实现IT驱动的业务流程与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