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户籍制度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并促进形成了两套相互隔绝的利益体系,强调"单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难以满足市场条件下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户籍利益在农村一端的固化,最终制约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来看,我国户籍制度需要全面调整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利益关系,平行推进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其中,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户籍利益界定为属地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户籍全面脱钩,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融入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农地(林地)承包、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户籍利益界定为保障性利益,从更好地保护这种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设计农村户籍利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条件构建户籍利益转化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求探索性改革农村户籍的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人口在山区农村到平原农村、平原农村到都市城镇之间出现了层级流动;不同层级的农户在契合地出现了社会融合问题。层级流动是当代农村人口为改善生存现状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直接反映。由于层级流动,“乡”与“土”在不断分离,以异地务农为基础的经营性农耕文化正在凸显,并可能对中国传统农村以宗族聚居为主要特征的社区结构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特大城市已进入郊区化阶段,由于资源、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化不能走西方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的郊区化模式,而必然走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交通导向模式。文章以广州为例,分析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镇化导致的特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长期困扰着这类城市的管理者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武汉市参照逆城市化理论,借鉴国外经验,采用了建设产业卫星城组群以达到合理分布人口,化解特大城市人口膨胀这一治本策略。在人口快速增长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压力的情况下,这一策略的实行对问题解决有可行性。与此同时,武汉市在实施这一策略中出现了问题与偏差。只有坚持城市人口分布规划的远景目标、争取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同步进行、重新考虑八大组团的选址、确保卫星城组群与中心城区的间隔与距离等措施才能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  相似文献   

5.
论人口流动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产业化”就是用产业化的观点来组织人口流动及其“回程效应”,使当地经济能变“输血”维持为自身“造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化的模式可归纳为四种:(1)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发展乡镇企业;(2)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促进城镇化;(3)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发展现代农业;(4)人口流出易地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化不仅能促进人口流动由盲目向有序的转化,而且也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大改革,符合人口流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研究的力作──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艾松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股规模空前的“民工潮”。这种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探讨人口流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在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对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人口流动低于门槛值时,合理的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在门槛模型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等控制变量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丰富人口流动及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创造吸引劳动力的优势条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旨在平衡“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别化待遇,它为研究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了弥补STIRPAT模型在政策评估上的劣势,可采用以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人口流动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地抑制城市碳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技术水平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与城市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关系。由此,政策上应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碳排放强度、分类控制不同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助力我国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人口作为社会经济行为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其流动方向、流动频率、流动方式不但能够最直观地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往往也成为衡量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社会联系之深度和广度的标志。在西藏,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全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援和帮助,另一方面则是内地各省为西藏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吸引和推动着西藏藏族人口自发地东向流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善于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繁荣之城     
今年,城市人口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而且这些城市都朝着更大规模发展。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特大城市,或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9座。到2025年,预计又将有8座城市加入这一行列,它们是钦奈、广州、雅加达、金沙萨、拉各斯、拉合尔、巴黎和深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客流需求因素、影响因素的分析 ,区分总体客流影响因素及分类客流影响因素、常规因素及突变因素 ,论述了现阶段都市圈中心城市及城际客流特性、都市带的带中及城际客流特性。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规模和欧美国家的发展进程有着显著的区别 ,结合我国目前的几大都市圈和都市带发展现状 ,提出了未来都市圈及都市带客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都市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水准阶段的产物。本文在对北京都市旅游发展潜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北京都市旅游创新开发思路,就北京都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日益形成正比甚至平方正比关系,以前的城乡剪刀差如今日益恶化为城市等级剪刀差。随着大都市轴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等级差距拉大,使得宏观层面上的不公平反而加剧。都市化竞赛的结果是使大部分中小城市变成大都市的附庸;大都市则成为资源高度集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轴心。这就是城市的立体化结构造成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大都市轴心化趋势。西方大都市的没落和中国大都市的繁荣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表面上看是中国式后发式发展优势的体现,而从深层解读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大都市发展同样需要走向“后大都市”的转型——从繁荣转向寂寞。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日益多元分化和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从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文化娱乐新闻等方面,为都市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报道题材,促使都市报的新闻来源市场不断形成与成熟,这是近年来都市报得以横空出世并笑傲江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于是否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体系来统领对上海的研究,学术界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今天我们再从宏观区域角度、都市地理学角度、大城市内部发展角度、大都市市民研究角度等方面探索上海学研究的几个重要的方向.建立上海学这门学科将推动整个城市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为优化北京市域空间结构,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应在市域层面上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重点开展包括促进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发展,加快四大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深化多中心间的专业化分工和职能互补,加速中心城区城市职能转移,建立紧密的空间联系在内的四大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市场"产品与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深港都市圈"的形成为深港特大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深港特大型城市的形成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并将赢得在新的区域格局中新的定位和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申奥成功为北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到2010年,北京将率先在全国实现现代化,向国际大都市迈进。未来北京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年龄结构、人口流动以及在京外国人等人口特征会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决定着未来北京报纸受众的阅报需求,进而影响北京报业的发展方向。北京报人要有超前意识,准确把握报纸受众阅报需求变化趋势,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北京报业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20.
过去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大都市中心区域,对于都市边缘地区的研究较少。根据核心边缘理论,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世界级大城市都经历了由大型商务中心到中小多级化商务中心网络建立的过程。这种演变模式为大都市边缘区域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可能,大都市边缘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大都市边缘区域独特的经济地理与人文环境氛围有利于建立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大都市边缘区域服务业聚集要与城市核心区域相呼应,建设物流特色商城,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要加大财政、金融与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集体学习过程",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