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据统计,鲁迅曾经在103家报刊上发表过742篇文章.同时,鲁迅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先后参加过18种报刊的编辑工作,有着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生平表明,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两者在鲁迅身上是统一的。显然,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不能不研究鲁迅的教育工作实践及其教育思想。鲁迅的教育工作实践及其特点鲁迅(1881—1936),终年五十六岁。就鲁迅一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除了最后十年在上海作职业文学家以外,自1909年7月从日本回国后到1927年秋定居上海之前的约十八年期间,一直是以从事教育工作为主要职业的。鲁迅先生丰富的教育工作实践的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研究一直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何以如此?我以为:这是由于我们在研究鲁迅杂文时,把鲁迅主要地作为一位文学家、把其杂文主要地作为文学作品来对待的缘故。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去研究这一特定课题的。而这就影响了我们对鲁迅杂文的伟大思想价值的研究和认识。诚然,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杂文,便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蕴含极其丰富的伟大的思想宝库。它们是鲁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为着战斗的需要而写成的思想论著。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特殊课题时,也应首  相似文献   

4.
1992年11月16日,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卓越的革命活动家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郭沫若百周年诞辰,缅怀他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于1992年11月28日到30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了题为“鲁迅、郭沫若与‘五四’新文化”的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对于该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论文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有着特别的意义.本综述共分四大部分:关于鲁迅的综合研究;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鲁迅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研究;关于鲁迅与其它文学家的比较研究.在总体上显现出2006年度中国鲁迅研究的特点,并启示着未来中国鲁迅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几十年来,研究鲁迅生平、思想、著作的专著、文章,不乏上乘之作,然而,如何以新的视角深化鲁迅研究,却是摆在鲁迅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彭定安同志的新著《突破与超越——论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辽宁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鲁迅研究虽然已有许多建树,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仍是大有可为。鲁迅不仅是具有思想家气质的文学巨匠,而且是具有文学家气质的大思想家,他往往立足于文化学视角思索中华民族的命运,因而应将鲁迅研究更多地引向文化学的范畴。鲁迅是直面人生和潜心体验的感受型思想家,具有浩瀚的心灵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因而在研究鲁迅所提供的大量心灵史、精神史、思想史材料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剖析鲁迅全部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多少年来,人们对于鲁迅早期思想已经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最令人瞩目的领域。但是在早期鲁迅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宗教观与科学观却较少有人涉足。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伊藤虎丸先生近年发表的《早期鲁迅的宗教观》一文,不仅标志着日本学界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深化与拓宽了中国同行的视野。伊藤先生是日本鲁迅研究的大家,他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在日本别树一帜。他没有沿袭日本传统的出典论方法,而是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与启示,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着重对鲁迅的精神世界进行形而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研究中引入"经济伦理"的概念,给鲁迅文化研究一个较为确定的分支点.鲁迅对当时中国的伦理判断,有许多是直接关涉经济的,这就为鲁迅的经济伦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可能性.本文以《药》为例,说明了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研究鲁迅的初步所得.  相似文献   

10.
曹聚仁是位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就的卓越。本文主要从作家所具备的史家眼光和研究鲁迅独到的见解两方面着手,探讨曹聚仁鲁迅研究的特点,以期引起大家对曹聚仁及其鲁迅研究成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宗教观是鲁迅博大精深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鲁迅广阔襟怀和高远视野的体现。其宗教观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由早年的欣赏与肯定到后来的批判与扬弃,无论是对宗教的褒扬还是批判都是基于他"立人"以"兴邦"、改造与重塑民族灵魂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宗教观影响其创作并体现在作品中,显示了一代思想与文学大师博大的襟怀、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中国鲁迅研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关鲁迅的综合研究除了对鲁迅的“人”学思想、左翼文学信念、后期思想等的关涉,更多的是集中在心理、学术、艺术观等方面。对鲁迅创作的研究大多围绕小说、杂文、散文诗等文体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进行。对鲁迅的比较研究在古今中外的多维度对照中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前22年,我的文字,正确错误参半,教训多经验少.新时期以来,基本上不作违心之论,但杂事仍不少,未能"专心著述",只是在中国新诗史研究、鲁迅小说研究、鲁迅与尼采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藤井省三、李今、冯光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野草》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汪卫东的文章堪称力作。鲁迅杂文研究收获颇丰,陈方竞、黄健、陈迪强、王学谦的阐释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李新宇、阎真、杨义、王锡荣、刘家呜、王晓初、姜振昌、吕周聚、陈汉萍、吴康、靳新来、钱理群等的文章(专著)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和传记写作研究以周楠本、冯光廉的文章最为突出,且出现了一大批初版和再版的鲁迅传。鲁迅教学研究中张梦阳、冯光廉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赵延年、崔云伟的鲁迅与美术研究,王富仁、贺仲明的鲁迅研究之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1904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开始学习医学,两年以后,他弃医从文。这个时期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医学训练,他同藤野先生的关系,他的弃医从文的决定,成为许多著作和论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对有关鲁迅与仙台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展望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思考着的,于是有属于他个人的尖锐难察的痛苦;鲁迅又是生活着的,于是也有属于他及其身边人的可察的温馨。从"神"到人,从成人到孩子,从思想者到生活者,鲁迅有着多面的形象,他带着不同的情绪和思想,穿梭在他自我创制的不同的文学世界中。生命与生活,在鲁迅的笔下,是两个层面的世界。《野草》体现了鲁迅不明来路、未知去路的生命意识;《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及至今日、未忘昨日的温情意识。  相似文献   

18.
鲁迅研究若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研究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理解"民族魂"的含义?鲁迅是否属于苟活者?鲁迅传的写作应运用怎样的视角?鲁迅创作自述研究中存在哪些薄弱点、空白点和偏误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中归纳出应该吸取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经验教训,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而且也会给广大的当代作家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学"蕴含着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其二,遭遇"国学大师"与鲁迅实际学术贡献的有限确认;其三,"纯"学术的眼光不仅低估了鲁迅实际的学术水准,也人为切断了鲁迅整体性生命追求中学术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他对五四运动的似乎冷淡的态度代表了五四运动中一种更深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五四时期以至离京南下前所作的小说杂文,丝毫不曾偏离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启蒙主义的宗旨.对一度颇为时髦的工读主义和新村运动,革命派的鲁迅和改良派的胡适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