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问题是费希特知识学以及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主题。在费希特知识学中,自我的形而上学特征直接决定了自由的特性。可以大致从这样三种自我和自由的类型来概括费希特知识学不同的发展阶段:绝对自我与先验的自由、现实自我与实践的自由、宗教中的自我及其自由。我们试图阐明,自我在费希特知识学的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规定性,这样的自我是如何实现自由的,他的自由思想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克剑 《东南学术》2006,1(6):115-123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其美学或艺术思想虽未必可许以相应的地位,却毕竟表明了审美之反省相应于哲学运思之延续而不曾中辍.  相似文献   

3.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自我”是人对“我是谁”的一种认识。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自我有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自我把自然自我转变为文化自我,达到一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受限与自由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交错、辩证统一,这一点需从马克思的视角予以解析。人从动物进化而来,既有自然规定性需要,也有自我规定性需要。满足自然规定性需要的活动,哪怕出于主观自愿,依然不自由,满足自我规定性需要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自我规定性需要与自然规定性需要共存于一身,规范着自然规定性需要。若突破了自我规定性需要的管制,满足自然规定性需要的活动就是恶,限制作恶之人其实是帮其恢复自由,此时受限与自由就是同一的。除引起恶之外,自然规定性需要还能异化自由的活动。但人自我生成的本性一定能压制住恶,一定能克服异化,一定能使满足自我规定性需要的活动充实人类所有领域,这便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我的幻像 --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喜 《东南学术》2002,(3):157-164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干伯林,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人(欲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黑格尔及同道则强调"欲望"的"主体间性",强调人与人相互承认,是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标志,由此,马克思继承并突出地提出"只有打破人的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才能以人与人相互对待的态度,获得自由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自由理念具有鲜明地反对形而上"自我"概念预设以及对人性迷信的立场,强调应该从入与物、个体与类的关系角度对"自我"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因而,当可作为对"世纪末的自由主义"批判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焦点就是"权利"和"善"何者优先问题,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自我"的地位,是镶嵌于共同体之中的,还是无拘的自我?罗蒂在"民主先于哲学"一文中围绕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实用主义立场,试图把"自我"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借助对尼采的"自我观"和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学进行创造性地解读,提出信念和愿望之网的自我观,从而在政治框架,而不是在哲学藩篱中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李守明 《理论界》2010,(11):199-200
"自我"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也是当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教育问题。"自我"虽然在世俗文化中已经被泛滥使用,但究其实质与根基,却仍然在于哲学的理论渊源。尤其是西方哲学,明确地把"自我"问题放置于个体、自由、人格、本性等关联项的框架内加以探讨,为我们今日思考大学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问题提供了既经典又常新的路径与视域。高度重视"自我"的教育,最终就是重视"人"的教育,也就是实现大学的终极理念。  相似文献   

8.
自我解放在人的解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从自我解放出来,才能彻底从自然和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获得真正自由和健康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对人的自我解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自我解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解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李高君 《齐鲁学刊》2007,46(4):127-130
当代社会人的自我矛盾甚至自我分裂已是灾难性问题。人之为人必须实现自我和谐,其要义是努力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现途径是打牢人的自我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培育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丁国旗 《人文杂志》2008,2(3):107-110
一 马克思对于"自由"的阐释是从对黑格尔"自由"的改造开始的,他将黑格尔哲学中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的绝对精神的"自由"还原为以自然为存在对象的人与人化的自然的实践的一致,从而使被黑格尔抽象化了的东西重新回到了具体对象上来.  相似文献   

11.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12.
荀子《解蔽》的实质是以“己之蔽”解“人之蔽”,他在知识与价值、天道与人道、道与物、认识途径与实践环节、认识前提与目的、认识的无限性与终极性等问题上均暴露了他的认识之蔽。因此,他不但未能解人之蔽,更未能如当前学术界有人所说“发现自我”,而是将自我价值淹没在“圣王”、“群体”的光辉之下,最终造成自我价值的泯灭。  相似文献   

13.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自由主义,其独特的"自我"观念构成了它的理论基石.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义原则,将自我界定为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存在者,确立了个体优先性原则,进而为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自由主义对"自我"作了片面化处理,使自我变得与自然、他者和社会相对立,成为了空洞化和抽象化的存在者.实际上,正如自由主义的批判者所指出的那样,自我的存在需要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脉络之中,自我的发展需要依赖特定的叙事框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把哲学理解为把握在精神中的时代。他所说的这个时代就是革命和变革的时代。他把这个时代说成是现代。黑格尔哲学就是对于现代社会不断变革状况的理论概括,是具有现代性的哲学。而现代性是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概念的核心内容。然而在黑格尔哲学中现实性除了具有现代性的意义之外,还有本体论的意义。黑格尔哲学中的现实性概念的本体论意义恰恰与黑格尔对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密切相关的。在黑格尔的早期哲学中,他试图从传统的宗教观念中来确证现代性的正当性,即用宗教来解决现代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分裂。然而用传统的东西来确证现代性不是对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后来黑格尔试图通过意识的自我反思来确证现代性。虽然这是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但是黑格尔的这种自我确证对于现代性进行如此有说服力的证明,现代性成为否定之否定中的一个必然环节(现实性的本体论意义由此而产生),以至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本身早就被预知了。哈贝马斯试图改变这种意识的自我反思的思路,从商议民主的视角来说明现代性的正当性。虽然哈贝马斯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社会的变革既不能用传统来确证,也不能借助于人的自我反思来进行,而要借助于商议民主的方式来证明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18.
徐秋实 《学术研究》2023,(10):28-34+177
受当代心灵哲学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解读康德的先验自我。其实,论证即使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先验自我也要被视为有绝对自发性,所以需预设本体与现相的区分,而功能主义因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迥异的形而上学背景无法解释先验自我的这种特性,因此以克切和布鲁克为代表的对先验自我的功能主义式解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自我观建构的“他者”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近代哲学以"自我"为基点的自我观建构带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当代西方哲学"他者"理论则强调自我观建构的"他者"维度,从而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哲学在自我观建构的问题上虽然并不缺乏"他者"的理论资源,但由于"他者"之"他异性"的维度并未在中国哲学中得到彰显,因此,如何处理"求同"与"求异"的关系就成为中国哲学自我观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