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历,又称回历,即希吉莱历,以穆罕默德先知迁徙麦地那之年为纪元,是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历法。我国元代,伊斯兰历法学家扎马鲁丁献《万年历》,元世祖忽必烈颁  相似文献   

2.
天房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圣寺内石殿的名称,阿拉伯语念作“克尔白”,原意为“方形房屋”。伊斯兰教出现前的阿拉伯人和以后的穆斯林都把殿内的黑陨石视为圣物。早期,这座石殿是多神教徒敬神祭祀的中心,伊历八年,穆罕默德进占麦加,清除了殿内及其周围的多神教偶像,此殿便成了  相似文献   

3.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境内多沙,这里既居住着阿拉伯人,也生活着非洲黑人,具有浓郁的非洲阿拉伯风情。伊斯兰教是毛里塔尼亚的国教,每个人都信奉。每天黎明时分,随着扩音器里“快来礼拜”的宣礼声,人们即起床整装,进行一天五次中的第一次祷告。虔诚的穆斯林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刻,面向圣城麦加跪拜,从不延误。  相似文献   

4.
“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伊斯兰教历来重视商事活动.商事法在伊斯兰教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教法经《伟噶叶》第三卷以专章叙述商法.其主要内容有贸易成交法规,商业道德规范、债务债权、货币兑换等.所列法规反映了中世纪阿拉伯社会经济面貌,是伊斯兰教重视商贸、发展经济的真实写照.据《古兰经》记载,圣城麦加早在伊斯兰教初期就已成为商业重镇,当地的阿拉伯人非常重视并善于经商,把生活和幸福寄托在商业的发展上.当时古来氏部族每年冬夏两季都要外出经商,“在冬季和夏季的旅行中保护他们.”(106:2)这也是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造成的,麦加本是一个光秃秃的山谷,只有经商贸易才是他们较为适宜的生存出路.为此,当时一些阿拉伯商人用各种合法与非法  相似文献   

5.
一蜚声世界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位于半岛西部的希贾兹(汉志)地区,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离红海港口吉达约70公里,和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7.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宗教节日,固定在伊历10月1日.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最大佳节,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伊历10月与农历正月相逢须经30年,周而复始.上次相逢在1964、1965和1966年,这次相逢则在1995、1996和1997年,而下次相逢将在2029、2030和3031年.问其中原因,须从两种历法的原理来理解.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创于夏朝又称夏历、阴历,实属阴阳合历.所谓“阴”是指它的历月,以朔来计月,定合朔为月首,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不固定,变化大,一年12个月的总和为354天或355天.每隔一二年设闰月,13个月共383或384天.伊历旧称回历,是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之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纪元,是伊斯兰教通用的历法,故称伊历.伊历属纯  相似文献   

8.
艾布·阿里·穆罕默德·伊本·穆吉拉是阿拔斯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曾三度担任阿拔斯朝的宰相.是他首先摆脱角形库法体的束缚,创造了阿拉伯文草书——纳斯希手写体.这种书法体后来成为伊斯兰标准书法体,他也由此被誉为书法的“先知”. 伊本·穆吉拉后来又设计了塔乌吉手写体和更趋完美的苏卢斯体,从而把阿拉伯书法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对于如何写好阿拉伯文书法,伊本·穆吉拉曾制定了一些规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希贾兹一带,过游牧生活,大多以帐篷为居,极少房屋建设,唯一的大建筑是麦加城里一座近似立方体的建筑物,即现  相似文献   

10.
伊历,即希吉来历,以穆圣迁移麦地那之年为纪元,是全世界伊斯兰国家通用的历法。我国元代时,伊斯兰历法学家扎马鲁丁造西域浑天仪,行万年历,元世祖忽必烈颁引之称回回历。明太祖朱元璋征回回司天监黑的尔·郑阿里议历法,又得回回历书于元  相似文献   

11.
硕果累累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马坚一生中相对稳定的时期。他在授课,编写教材和辅导青年教师的同时,还从事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1950年10月,马坚编译了《回历纲要》一书,1951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小册子,全书约3万字,共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历纲要,叙述了伊历纪元的起源与确立,太阳年与太阴年的主要特点与换算方法及公式,以及伊斯兰教历对于中国历法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伊历与公历对照表,列出了伊历元年至1470年,即相当于公元622~2047年的详细对照表。这一部分比较容易看懂,因为马坚对该表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第三部分是伊历、公历和中国农历3种历法的月首对照表,时间是伊历1370年元月至1421年12月,共52年。相应的公历是1950年10月至2001年3月,共50年零6个月左右。 我在北大东语系工作期间,曾经问起马先生为什么编译这本小册子。他说有3个目的:第一、说明穆斯林是有科学的,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是有贡献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穆斯林都比较穷,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数人开饭馆、卖牛羊肉、做小生意谋生,加上反动统治者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影响,给人的印象好像穆斯林没有文化没有科学,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也没有什么作用。马坚  相似文献   

12.
像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阿拉伯人自古就有小说艺术,不过,早期的小说似应称为故事更确切。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半岛居民赋予小说崇高地位,阿拉伯古籍《诗集》、《艾玛利》、《璎珞珠玑》等记载了大量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古兰经》提到,伊斯兰教兴起前有很多关于先知的故事在阿拉伯人中流传,如优素福、素赖曼、穆萨、尔撒和鲁脱等。这些故事虽无文字记录,但它们的存在不容置疑。那时的阿拉伯人不仅重视故事,而且还善于讲故事。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文房四宝”之称,指的是纸、墨、笔、砚。阿拉伯人不称为“四宝”,但他们却有“三宝”,即纸、墨汁、笔。阿拉伯人的“文房三宝”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纸是不可缺少的文具。伊斯兰教初期,不少《古兰经》经文就是写在羊皮纸上的。公元570年以后,波斯人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南部,营建了许多制革工场,促进了半岛制革工业的发展。当时的萨那、扎比德(今阿拉  相似文献   

14.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初期的麦加、麦地那,在这以后,阿拉伯伊斯兰教势力扩展到北方以及东、西方世界。公元711年传入伊比利亚半岛,这势力一直保持到公元1492年。(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那一年)。在此时期内,伊斯兰教方面所使用的阿拉伯语给周围的语言世界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阿拉伯语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欧洲各国语言中的单词,数以千计。嗣后,即公元十六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殖民扩张和贸易开展,阿拉伯语直接被欧洲各语种吸收的单词,为数更多。  相似文献   

16.
麦加朝觐记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之一。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旅途安全的条件下,不分男女,一生中应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天房”(克尔白)一次,这是穆斯林履行的一项宗教义务。解放后,自1953年开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先后组织过十批穆斯林朝觐团去麦加朝觐,文化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严重破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回历九月是穆斯林的斋月。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在斋月里,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城市都要举荐最优秀的《古兰经》诵读者进行诵读比赛,期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斋月的夜晚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华灯齐放,阿拉伯人喜欢聚集在咖啡馆、俱乐部谈天说笑,而青年人则喜欢在夜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书法堪称世界书法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它是阿拉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凝聚着历代书法家的心血.本文要介绍的是阿拔斯朝时期三位书法艺术的先驱. 伊本·穆吉拉,伊历272年生于巴格达,是阿拉伯书法艺术的奠基人.他把阿拉伯字母书写成几何形状,率先把点符应用于阿拉伯书法艺术,并制定出一套规则,创造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先知40岁时受到“天启”,作为“安拉的使者”于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621~622年,叶斯里卜(后改名“麦地那”)的阿拉伯人承认了先知的传教使命,皈信了伊斯兰教,先后两次派代表向先知宣誓效忠,并请先知来叶斯里卜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规定了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正向,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的克尔白(天房)。伊斯兰教初期,穆斯林礼拜时可自由地朝东、西方任意一个方向。因为“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你们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真主确是宽大的,确是全知的。”(2:115)麦地那的穆斯林做礼拜时面向耶路撒冷方向。后来真主说:“我确已见你反复地仰视天空,故我必使你转向你所喜悦的朝向。你应当把你的脸转向禁寺。你们无论在哪里,都应当把你们的脸转向禁寺。”(2∶114)禁寺亦称圣寺,克尔白就在禁寺广场的中央。上述经文规定了一切清真寺的正殿必须背向麦加的克尔白,穆斯林做礼拜必须面向克尔白。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穆斯林传统上做礼拜时,都面向西,清真寺正殿也都背西,即认为是朝着克尔白的方向。然而,从《古兰经》严格规定的意义和地理学上讲,把中国所有地区穆斯林礼拜正向定为面西,与克尔白实际方向有较大出入,似值得商榷。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追溯到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我以为伊斯兰教最早是通过香料之路即海路传入中国的,经广州、泉州、扬州、杭州辐射到山东、东北再扩展到了中国内地。首批来华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经海路进入广州后,除进行正常的经商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