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茂军 《江淮论坛》2005,(6):109-114
本文致力于对苏轼散文的研究,将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理解为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苏轼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文人觉醒的意味,是苏轼人格的升华;自由抒写胸臆,体现了散文的自觉精神,使苏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其美学风格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与人们已研究较多的前期散文相比,张爱玲的后期散文具有创作主体淡化,理性精神增长,语言风格从辞藻华美、意象繁复转为质朴隽永三个特点。分析其后期散文的美学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张爱玲这样在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卢云峰 《理论界》2005,(12):183-184
张爱玲的散文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肯定人生,她那独语式的个体语境、深深的市民情结与孤独感和苍凉美的浓郁渗透,观照了芸芸众生的寻常人生。张爱玲散文苍凉与凡俗的底色提升了她散文的艺术品味,奏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一首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散文表现了人生的虚无和存在的荒诞,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焦虑、孤独和绝望,这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生存体验。张爱玲散文的虚无主义意向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一般对张洁的“大”散文缺少关注,其实,这些“大”散文占了张洁散文创作的绝大部分,而且它们很鲜明地反映了张洁心灵深处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契合,那就是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信念和乐观主义品质.这与她诚实、正直、进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散文是最自由的、最真实的,并且“有一种人便有一种散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洁的散文也反映了她自己的心曲.  相似文献   

7.
谢聪 《南方论刊》2009,(5):91-92
琦君的散文包孕着童心、母心、佛心三个情感内核,是她人格和性灵最直接的流露,也是她创作理想的寄托,统摄在对人间大爱的抒写下。  相似文献   

8.
在缺乏必要的界定和辩证分析的前提下一味片面强调散文的"自由抒写",否定散文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的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写作总体质量的下降和散文理论研究及散文教学的混乱.所谓"自由抒写"应是相对的,要正视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并积极地予以继承借鉴.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散文主题的思考贾焕亭80年代,是散文嬗变的时代,是散文观念更新的时代,是散文创作冲出旧套路、不拘一格、开拓思路和视野、自由潇洒地抒写自我的时代;但也是疏离现实社会、膨胀“自我”倾向开始冒头的时代。90年代,是散文走红的时代,是对散文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梁琴的新著《难以诉说》,既包括她以往最擅长抒写的个体生命的返顾,又含有新的精神“原乡”,而新开掘的精神资源及其相关联的新的写作方式,或许正是她艺术上自我超越的先兆。因此我有一种感觉:如果她在散文创作的路途中上顽强地走下去的话,那么《难以诉说》很可能成为她创作道路上重要转折的一个标识。据我所知,有一部分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在个体生命记忆的抒写中要么咀嚼一己的苦难经验,沉溺于不无夸张的伤感情绪;要么过滤掉往日生活的苦痛,试图抓住由此蒸馏出来的如梦如烟的温馨氤氲,总是以矫情、自恋和伪饰的方式,显示甚至…  相似文献   

11.
王本朝 《河北学刊》2002,22(6):98-102
张晓风是汉语文学里很有个性风格的散文家 ,她延续了汉语文学的人文性与诗性写作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了她的思想和散文创作与基督教的复杂联系 ,认为张晓风立足于个人的精神立场 ,既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又蕴涵有“基督徒”的悲悯情怀 ,在自然与历史、自我与神性之间消融了汉语文化和基督教的矛盾 ,实现了文学与人生的诗性言说和神性关怀的汇通  相似文献   

12.
杨绛的散文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运清 《文史哲》2004,(4):127-131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其"魔幻散文"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钟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及其创作中,存在着“参差的对照”,实际上就是并不尖锐的矛盾。它构成作者观察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的独特视角,以及对立而和谐的情绪体验,也形成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张建伟 《齐鲁学刊》2012,(3):152-155
《无字》饱含了张洁的生命和感情,是其思想与艺术积累的一次总爆发。《无字》对于张洁创作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对其创作中的男神镜像的建构和解构。张洁创作中的男主人公由"男神"到魔鬼的蜕变是她内在矛盾冲突的多向呈现,这多向呈现可作为研究张洁思想性格变化的依据,她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又形成她文学创作的种种新面貌。  相似文献   

15.
我的导师张政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言诚 《文史哲》2007,(6):27-34
张政烺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便已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力,得到傅斯年先生的赏识。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史语所,管理图书的工作为张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并最终使他成为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一生从事古文字研究,在甲骨文、金文、陶文、战国文字、简帛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震惊学界的是他破解了古文字中的奇字,开创了数字卦的研究。张政烺先生道德学问兼而有之,他奖掖后辈、扶持学子的精神,令几代学人都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贺玉庆 《云梦学刊》2006,27(3):95-97
审美创作主体是沟通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过滤器",在创作过程中其主体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张爱玲这一创作主体后期因为没有克服自身内外的矛盾冲突,出现了价值观创作观的左摇右摆,演绎出了审美创作主体失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洪本健 《文史哲》2003,(6):38-44
朱自清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文学观又是沟通古今的,因此,他的美文创作很好地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从他的审美观念及以情动人、写景如诗如画、构思注重文眼、语言新而不失自然的创作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古代散文的现代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冰心和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心从不隐讳自己同宗教的关系。她对待自己所受洗的基督教虽不重视其仪式,却稔知《圣经》,尊重教义。她总自觉不自觉地将自然神论和自由主义神学融合在一起。她对基督的“爱的人格”尤为钟情;由她自己提出的“爱的哲学”,其核心正在于“爱的人格”。20世纪下半叶,冰心的宗教意识淡出,但她以调和之态对待其他宗教,并视宗教为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贡献。冰心文学的审美,倾向于上帝-自然-艺术三位一体的建构,她相信艺术创造有“神助”之力,由她主张的语体、所呈现的艺术风格,也都烙有《圣经》的投影。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主要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苍凉感.究其原因,文化、民族历史、时代、个人生活经验及其心灵感悟都是张爱玲苍凉感存在的渊源,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