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语动词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经验动词和关系动词四大类。每类下按动词配价能力又可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三类。动词支配的语义成分有主事、与事、客事和补事之分。  相似文献   

2.
英汉复合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多种关系及内在诸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在考察英汉复合词的基本分类情况的基础上,以复合词的中心词素是否含有动词为基础,将复合词分为动词类和非动词类,并通过论元结构及语义角色对动词类复合词进行次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其认知构建过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价动词连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会导致动词共价;而连用动词各自构成的简单动核结构则以共价成分为联结纽带构成复合动核结构,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复合动核结构的联结、语义结构模式、句法配位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宾语义关系是在入句之后才表现出来的,因此对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就不能不考虑句子的多种制约因素。从语义结构上说,本文的分类依据着眼于动词之后(或者动词之前)能否加进语义介词。不能加进语义介词的,其宾语是直接受事;能加进语义介词的是间接受事。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现代汉语动词中较为特殊的可表使动义的不及物动词入手,分析了此小类动词在语义底层和句法表层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并认为从支配论元的角度来看此小类动词属于非役格动词.制定了判断此小类动词的句法测试框架,并考察了小类动词句式中配价成分的语义角色及其句法规则.然后根据动词本身是否具有[ 主宾领属]和它所联系的客事的特征对这一类动词进行了下位分类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范晓、胡裕树的配价语法理论,按语义平面中最小的动核结构在句法平面中是否表现为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来判断动词的及物与否。是最小的动核结构且构成的主谓结构意义能够自足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并按动元联系的强制性成分的多少给不及物动词划价从而对其进行小类考察。  相似文献   

7.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三种结构。就汉语来说,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及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讨论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的基底─—动核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中的动核、动元、状元的类别和基干动核结构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构成成分投射为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一般规律和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8.
视觉动词是感知动词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并且动宾结构又是语言结构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共时角度出发研究汉韩视觉动词的语义及带宾情况。通过考察结果可知,各视觉动词的语义及语义特征之间存在相同性与差异性;其语义特征及引申义的差异会对其所带宾语的类型及论元范围造成不同影响;语言结构的区别也会使人们对宾语产生不一致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性语义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名词的动词性语义,剖析形容词的动词性语义,探讨副词的动词性语义,阐述倒序性动词和否定性动词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0.
动词语义是指由作为语法范畴的动词所负载的有关人、事物、变化和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语义信息在人脑长时记忆中的组织即称为动词语义的心理组织。动词语义是动词的内容方面,它与动词的形式(声音或书写符号)结合在一起构成动词。动词作为动词形与义的统一体,动词的意义是核心,它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动词之所以能成为动词,首先是决定于它的意义。意义成为人们识别动词与其它语言成分的最重要的标准。不仅如此,动词的意义还能对动词形式的存在状态产生去留变存股的巨大影响。动词意义的改变往往会带来词形的变化,而词形的…  相似文献   

11.
由"陪"类动词构成的"引陪"义句子,由于形式的趋简和语义的兼容,容易出现纠缠不清的局面.本文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引陪"义动词,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句法格式在句法、语义上的特点.通过对"陪"类动词的分布考察和句式变换,得出大致的结论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兼语连动融合式;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语义特征的,构成递系式;V1有[-使动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连动式.  相似文献   

12.
《史记》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其中秦汉以后纪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双宾动词后面的体词性成分处理为宾语。与多数学者从双宾动词角度去分析双宾句式不同,本文主要从语义角色角度来考察《史记》中的双宾句式,将其划分为九类:VNP与事NP受事、VNP受事NP与事、VNP夺事NP受事、VNP受事NP夺事、VNP使事NP受事、VNP受事NP工具、VNP受事NP原因、VNP受事NP数量、VNP受事NP处所,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史记》中的表现,另外也做了相应的历史考察,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源事题元角色具有[+事件起点]和[+参与角色]两个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立使用]的句法特征,可分为"数量""事态"和"性状"等三个变体;标记它的介词一般有"从、由、自"等三个。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谓核成分都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它与源事题元及其介词标记相互抉择、相互匹配,从而可以生成各种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之间的搭配受一定语义特征的制约。出现在“动词 来 /去”表实指趋向动补结构中的动词 ,在语义特征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宾语在“动词 来 /去”动补结构中的位置、语义性质、语用差异及对动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汉语语义结构中“工具”的性质和工具动词※本文是山东省九五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动核结构中动名语义关系研究》之一节,写作中得到范晓教授指教。陈昌来一1.1汉语语法学史上较早讨论到“工具”的当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1990)在讨论凭借补词时认为它是“代...  相似文献   

16.
谓宾心理动词与其后的非谓动词所表动作的语义所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谓宾心理动词和它后面的非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主语所表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心理动词和心理动词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否指向主语所表示的主体,取决于包含心理动词的述宾语结构中多个动词的论元潜在语义格,取决于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谓词性定语的语义指向分为单指单项,单指多项和双指多项三种,并以动词的配价,形容词的指,向,谓词的语义特征,定语与其所指项的深层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动词的配价和形容词的指、向以及谓词的语义特征对语义指向类型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惠安方言单动非重叠谓语句由光杆动词句和非光杆动词句两种句式构成。其主语的构成既可以是多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其对动词有较强的吸纳力;其语义特征比普通话复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惠安方言与普通话在单动非重叠动词谓语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和实例双重层面剖析了名词转类为动词的理据,如名动语义互含,弥补语义缺项,合作原则等;同时,用具体例句分析了名词转类为动词后产生的语义偏移、多重语义模糊等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连动句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讨论了连动句式的语义分析问题 ,然后对连动句式的语义从主语同谓语动词的关系 ,动 1、动 2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