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最早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他的新诗理论与创作,不仅是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转型的一种中介形态,其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美学意义。因此,全面地透视胡适的新诗理论与创作,对于我们科学地研究20...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最早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从胡适的《尝试集》里的英译诗《关不住了》与原诗Overthe Roofs的对照中,可探讨胡适对现代汉语诗歌节奏形式的初步尝试,阐释新的节奏运用对诗歌功能表达的作用;新诗草创期诗人在传统的继承和现代诗创格中,外来翻译诗歌的意义值得详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诗歌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新诗运动是中国诗歌转型的开端,回顾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胡适是不能被忽略的。他以大胆的"尝试"精神,引领着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胡适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自不必说,胡适主张新诗"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口语入诗",并穷毕生之力创作和实践白话新诗。文章拟从胡适诗歌中的叙事性因素探究胡适新诗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诗”概念是研究早期新诗的一个关节点。这个概念的发生、确立,构成早期新诗寻求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诗”概念的来源显得相当复杂,既有纵向的来自晚清“诗界革命”的某种继承,也受到美国新诗运动等外来影响。作为“新诗”发明者的胡适,是这个概念的大力推行者。  相似文献   

6.
无可讳言,诗歌的生命历程,已步入她有史以来的最低谷,人们对诗歌的态度,冷漠得令人心颤。究其原因,自然可以列出种种,但诗歌要想再度复兴,则还在“自己救自己”。然而如何“自救”?或者说新诗努力的方向何在?有了於可训先生的《新诗体艺术论》,似乎可以窥见诗歌前途的一缕曙光。作为国内第一部论述新诗文体艺术的专著,其开创性的价值已无庸多说,更重要的乃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诗歌发展变化的定律。这部专著的理论构架可说是以胡适的“诗体解放论”为基础。胡适归纳了中国诗歌从诗经到辞赋、到五七言古诗、到词曲再到自由的白话诗的四次大变化,然后总结出一条定律:“我们若用历史进化的眼光来看  相似文献   

7.
1916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白话新诗,不过是二十世纪初发生的中国诗歌革新运动的前奏曲。这场诗歌革新真正演为一种“运动”并逐渐形成高潮,是经由“五四”的风涛推动之后。“五四”的影响,使白话的传播遍于国中,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这无疑为白话诗的流传准备了读者的基础。与此同时,白话的报刊纷纷成立,登载新诗的日见其多,几乎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白话诗的作者自然也渐渐的多起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觉悟,对于包括白话新诗在内的“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渐渐地把从前那种仇视的态度减少了”,白话新诗因此而得到了“自由发展”。加之实际的需要,更把白话新诗作了抒情、记事、写景、论理的工具,借白话新诗表达对于新时代的新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8.
以往论者对1925年象征派异军突起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体察鲜有论述。该文注重实证,通过对《新青年》、《小说月报》、《少年中国》、《诗》等的译介统计以及新诗批评和理论文章征引的统计,认为在1925年之前,中国报刊就有关于象征主义的大量译介和评论。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期待视野催生了象征诗派,引发了胡适“白话自由诗”运动之后新的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9.
“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是胡适在新诗的初创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诗写作的纲领性美学主张。这一主张的形成,既缘自于胡适对于白话新诗写作中所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敏感,同时又与他业已形成的中西诗歌经验背景密切相关。它的内涵虽难于确切认指,但仔细分梳,却自有其意义流向。其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于胡适和整个新诗写作给予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新诗形式的营造及贡献———从《死水》和《再别康桥》看闻一多、徐志摩对新诗形式尤其是新“格律诗”的贡献要了解《死水》和《再别康桥》的意义,我们需首先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历史上“新格律诗”的产生及其背景。从多种意义上来看,如有人所说,诗歌都是一种“在自由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早期白话诗运动兴起时胡适所提倡的“诗体大解放”(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旧传统”决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胡适《谈新诗》),到郭沫若的火山爆发式的自由反叛诗歌,中国现代新诗在其…  相似文献   

11.
袁枚的两则涉红诗话一度曾是胡适先生新红学的奠基石之一。后来由于其学生顾颉刚先生的质疑,袁枚就成了对曹家的不知情者,以致他那两则著名的涉红诗话也被打入冷宫,不再被采信。然笔者根据袁枚的人际交往圈的考察后认为:袁枚对曹家不但知情,而且知之甚深。所以对袁枚《随园诗话》中两则涉红诗话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不应再继续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胡适轶文《中国的小说》系国内首次发表,是作者小说史观的一次系统表达,不但可以填补胡适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而且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相比,这篇讲演明显具有更加开放性的世界眼光,同时又强调要把小说的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无疑是开拓了一条新路。然而,忽视民族特点的坚持,在此文中也很明显,这也暴露了他的小说史观中的某些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具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这即是说,它们已经包含着先后向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趋势。胡适的《尝试集》就缩影着这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胡适现代诗学创建于“五四”前后,它的核心理念是“诗体的大解放”,环绕它的“白话利器”论与“自然音节”论则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两个命题,它们三位一体构成胡适的新诗学。近百年对其评述有毁有誉,但若重新发现、重新解读,便会真正认识胡适诗学的理论价值及其所具有的对于汉诗解构与建构的内在张力与不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阐述了朱光潜与胡适在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不同主张,进而指出朱光潜文化保守主义与胡适文化激进主义、功利主义的对立,最后尝试对中国诗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16.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轫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表述对象。对他功与过的评判自然都是为当下诗之缪斯的迷惑寻找通路,也是为把曾经断裂的文化链条重新进行粘合。笔者从社会学、地理学的角度辨析胡适早期文化场的转换对其思想形成、诗学观念和创作的影响,旨在揭示中国现代诗歌构建过程的复杂性,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压力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白话诗歌理论及"诗体大解放"的主张,立足于平民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习惯,使诗歌从"庙堂"走向民间,体现了可贵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以实证为中介,将西方实验主义与清代乾嘉朴学的考据方法以及传统治学思想中的怀疑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科学方法.胡适的科学方法,为中国现代学术开辟了注重方法论的方向,也有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但由于其方法过于注重假设,易倾向于主观主义、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19.
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让我们看到人是善和恶的混合体.人性在善和恶之间摇摆,人所掌握的科学也随之或造福人类或危害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胡适文学思想研究,是"胡适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胡适文学思想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对其整体性特征与研究范式意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把胡适文学思想放在胡适思想的哲学背景中,从胡适治学的跨学科角度,探讨其文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