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日前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的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济南等地召开。来自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十四个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就地域文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现综述如下 :一、当前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特点第一 ,当前地域文化研究着力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 ,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形成了全国性的地域文化研究热。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随着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受到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学术单位、经济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地域文化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2.
近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书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山东省社科联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地域文化研究的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并于2004年5月倡导组织了旨在推动地域文化的整合性研究,传承优秀地域文化,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07,(2):19-20
3月9日,由省社科联和宜宾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向家坝电站建设与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活动动员会在宜宾召开。“向家坝电站建设与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活动领导组成员、区县委宣传部常委部长、部分社科专家学者以及市级有关学会负责人7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研讨活动领导组副组长王均,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研讨活动领导组组长杨冬生,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研讨活动领导组副组长吴光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域文化是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东北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不完全、不成熟性和世俗化倾向。东北文化的最大弱点是重感性而缺乏理性。经济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我们在研究并认识原有地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改造并发展地域文化传统,以现代文化精神洗礼与重塑人们的文化心理意识。以实现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八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步伐,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省社科联于2007年1月6日在郑州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与“两个跨越”为主题的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三届新年年会。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新杰代表省社科联致辞,省社科联副主席万兵主持了会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浙东学术的地域文化渊源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是植根于浙东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古越文化中那种自强不息、励志图强的人文精神是浙东学术文化经世务实精神的根基;从与湖湘文化的比较中可见浙东学术文化更具有注重经济民生的精神;从与岭南文化的比较中也能见浙东学术文化在追求思想“自得”中的特点和局限。明清以来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使浙东学术的“经世务实”精神渗透着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诉求。  相似文献   

7.
《四川社科界》2007,(2):21-21
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按照泸州市委的统一部署。2006年。泸州市委宣传部与泸州市社科联共同组织开展了泸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论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历时半年多.目前已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8.
那文忠 《理论界》2012,(5):146-147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必要对鞍山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与鞍山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客观的分析,这有利于鞍山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塑造和鞍山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鞍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周翔飞 《学术界》2005,(2):299-301
本刊讯 由安徽省社科联与安庆师院联合主办、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安庆市社科联协办的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新近在安庆召开。与会人员就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与开发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皖江文化的概念阐释及研究现状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挖掘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倍受关注 ,地域文化研究渐成热点。关于安徽地域历史文化 ,与会专家虽有异议 ,大多赞成以“淮河地区”、“皖江地区”、“徽州地区”三大板块进行划分。这三大文化圈内涵丰富又纷呈异彩、各具丰貌且相…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由中共宁夏区委宣传部、宁夏社科院、宁夏社科联和宁夏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庆祝宁夏解放 5 0周年暨迈向 2 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的研讨内容 ,主要有 :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深化。二是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研究有新思路。三是科教兴宁及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取得的可喜成果。四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宗教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4日至6日,由广东省社科联等5家单位联合在电白县举行“冼夫人文化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原中山大学副校长张荣芳同志在研讨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现摘要刊登。本刊还陆续推出研讨会交流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基于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一个全新的产业架构被逐渐搭建起来,通观各地文化产业的勃兴,不难发现地域文化资源是其重要依托。由此,展开对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不仅是文化理论命题,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一、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类项依据存在形态,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为物化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址、文化建筑、文化名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在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市举行。会议由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举办,胜利油田文联协办。来自北京、上海、西安、长春和山东本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及文学评论刊物杂志社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沿黄七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纪要1994年10月25日至28日,由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次沿黄七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山东、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在“重庆实践”演进中迫切需要一种文化来配套。这形同齐鲁文化对山东,楚文化对湖北.以及粤文化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重庆直辖以来,“文化强市”战略正深入推进,而独特、全新的渝派文化呼之欲出。《重庆社会科学》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对渝派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邀请学者就渝派文化的内涵、特征与表现形式,渝派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渝派文化与巴渝文化的异同,渝派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建构渝派文化的路径,渝派文化的未来愿景等问题展开研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建构渝派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制约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地域文化因素中,“金陵帝王州”的政治文化难以提供民营经济持续发 展的投资环境;超强的行政控制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江南佳丽地”的享乐文化所导致的资本倒流限 制了民营经济的扩大再生产;重文轻工商的市民心态难以形成领袖群伦的企业家群体。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挖掘.黑龙江地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独特的人口构成、独特的历史,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增强黑龙江人的认同力、凝聚力,提高黑龙江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黑龙江人的健康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