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看法。一在近代哲学史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哲学大变革的时代。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李德顺在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价值理论的兴起和确立,是同“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应用分不开的。二者之间表现出深刻的内在联系。理解这种联系,对干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纠正旧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应适时地把它的理论要点与旧哲学教科书的相应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一、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有一种说法是:“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主要谈二者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我认为从时间上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是在实践唯物主义(唯物史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学术探讨又进展了一大步。随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了。综观这一阶段的讨论可见,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的理解,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枢纽点之一。争论各方对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这种超越的实质却莫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随便一提,不能由“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推出“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般概念,笔者却认为,现实的共产主义是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提升的实践过程,用实践做武器,实现人类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这个过程它既是唯物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的运动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以及稍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实践观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使“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成了近几年的“理论热点”。这场讨论本身对于推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认为,就目前的讨论所达到的层次来看,由于人们普遍地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作了某种并不确切的理解,因而使得人们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的理解显得过于偏狭。本文打算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的分析,揭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有的论者把它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它的“偏离”或“附加”,有的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根本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有的断言两者不能同构。这些不同的说法的共同点是: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义作二律背反式的理解。笔者认为,就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行程而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而言,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主体维度(或主体论维度)对世界的理  相似文献   

9.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作了明确的、系统的表述,这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走向社会主义实际的实践唯物主义──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分析》张一兵在我国哲学界,实践唯物主义已经“火”了好一阵子。1988以降,这场讨论已经完成了一般外在结构和理论原则的论争,进入专题和深层逻辑的建构。这也是较为艰难的一步。由此,能在实...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14.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综述商逾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是继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讨论之后我国哲学界的又一热潮。这次讨论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也推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6-4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热潮,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却逐步走向沉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而是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向前发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急待突破的瓶颈:在核心观点和核心理论上远未形成共识;对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关系、恩格斯等哲学著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对话不够。  相似文献   

17.
我过学术界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这期间形成了诸多成果,取得了一些学术共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推进了理论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文章对我国当前学术界的实践唯物主义探讨作了一个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合理性)的统一、“天择”与“人择”的统一。一、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及其诞生宣言书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它作进一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告“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在  相似文献   

19.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申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①等等。对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并就此谈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