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年3月15日的中午,我们来到了海原县树台乡大嘴村的大岘小学,学生正准备吃午饭。四年级的穆凤花来到厨房门口,这里已经有五年级的学生在排队了,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学校统一发放的不锈钢饭盒。因为校舍紧张,没有吃饭的食堂,每天孩子们都是按年级过来打饭,然后拿到教室去吃。今天吃的是米饭、肉炒萝卜,饭菜的香味不时地从厨房里面飘出来,很是诱人。穆凤花以前每天中  相似文献   

2.
来到上海工作已有一周时间,每天从早晨八点干到晚上十点多钟。一日三餐都是在公司里的食堂里吃,伙食非常不错,只是上海菜偏淡偏甜,不下饭,常常是菜吃完了,饭还剩下许多。我这个皖人的口味喜欢辣一点和咸一点,有点不适应。不适应的还有经常迷路。上海太大了,高楼林立,高架桥纵横交错,马路、里弄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密麻麻。一样的路口,一样的红绿灯,一样的广告牌,我一上路就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公司在天目东路,我住在天津路的单身宿舍里,从浙江中路一直走就行了。第一天晚上朋友还陪伴我去过一趟,他把自行车留给我用,说这样方便。第二…  相似文献   

3.
老话说:破集烂镇穷窦店.过去一亩地打十几斤麦子.“顶天立地男子汉,干一天不如母鸡下个蛋”,忙乎一天,日值1角9分7.能不穷? 如今窦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形.生产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能不富? 穷变富,窦店走的是思变之路. 书记双腿迈进农科院——窦店冷不丁冒出来六月底的骄阳之下,100多张大锄闪进地里.铲麦茬儿,锄二遍玉米.地里蒸人,最棒的劳力也渐渐怯  相似文献   

4.
漫步铁炉坪     
天刚蒙蒙亮,我便爬了起来。一晃12年过去了,这里的一切早已今非昔比。待会儿我们还得行色匆匆地赶路,我得趁同伴们起床之前打个“时间差”,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昨天到铁炉坪时已经很晚了,在乡政府食堂吃过晚饭,天就黑透了。故地重游,不免感慨万端,我迫不及待地要到镇上去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耿马县盂定公社恩展寨的竹林后边,有一口野草丛生的芦苇塘,晚归的牛群每天都要来这里喝水、洗澡。这一天,当傣族的放牛人龙崽像往日一样把牛群赶到塘边时,它们象触了电似地惊恐骚乱,吼叫着四散逃窜。一连数日都这样。“水神显灵了!”“妖怪要降祸了!”一时寨子里谣传四起,人心惶惶。有的人忙着烧香  相似文献   

6.
来到上海工作已有一周时间,每天从早晨八点干到晚上十点多钟。一日三餐都是在公司里的食堂里吃,伙食非常不错。只是上海菜偏淡偏甜,不下饭,常常是菜吃完了,饭还剩下许多。我这个皖人的口味喜欢辣一点和咸一点,有点不适应。不适应的还有经常迷路。上海太大了,高楼林立,高架桥纵横交错,马路、里弄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密麻麻。一样的路口,一样的红绿灯,一样的广告牌,我一上路就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公司在天目东路,我住在天津路的单身宿舍里,从浙江中路一直走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我到达庫倫旗哈尔槁人民公社下养畜牧生产大队的时候,这里的养畜牧河已經封冻了,它象一根銀带,鑲嵌在这塊狹長的“盆地”的周圍。河的对面是三座并列的村庄。村后是一片收割了的田地,泥土在阳光下黑油閃亮,一望而知是肥田沃土。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六,大队每到这天要举行一次晚会,讓社員們共度周末的欢乐。我一到队里,热情好客的主人就把这个消息告訴栽,并且邀約我参加。不用說,我对这个已經普及了文化的生产队早已向往有时,参加晚会正好可以看看他們的文化生活,所以一口答应了。晚会是在生产队的食堂里举行的。大队長哈尔其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老大哥”是指汉族老大哥。五十年代,少数民族把汉族同志亲热地称呼为“汉族老大哥”;而汉族同志则称少数民族为“兄弟民族”。想起那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那种兄弟之情,心头就难以平平静。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区。记得刚解放那年,一队解放军驻在咱村里。一天,我好奇地走近部队驻地,偷看这些新来的客人吃饭。只见他们当中一个最年轻的象是发现了我,向我招手微笑。我怯生生地挪动步子·"…突然一声呼救:"村里失火了!"战士们撂下饭碗,冲向村里,消  相似文献   

9.
1968年8月我来内蒙古插队。从踏上草原的第一天起,困难就处处伴随着我。但在牧民乡亲的帮助下,我很快便适应了牧区生活,学会了放羊,骑马,习惯了睡蒙古包。“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在内蒙古制造了“新内人党”大冤案,把蒙古族干部和群众中的许多人都打成“新内人党”分子,实行惨无人道的迫害。我给周恩来伯伯写信汇报了这一冤案,使党中央了解了实情,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1970年草原上征兵。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  相似文献   

10.
我品人生     
人生是一个深奥的课题,每个人都在探求、剖析它的答案.我的人生很平常,但并不平淡. 我从小学、大学到研究生的学生生活,几乎都是机械的“三点一线”(图书馆、宿舍、食堂).那时,我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今后为社会做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踏入社会,方明白所谓惊天动地只能融化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在生活中,我细细地品尝了它的酸甜苦辣. 先说苦吧.我们这一代不能以“苦”作为人生的主旋律.因为我们未曾经受旧制度下的苦难,也不会为温饱奔命.妻说我:“你够顺利的了,没有受过什么挫折,17岁上大学,25岁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镇,有三四百户白族人家。滇藏公路从小镇中穿过。由这里北抵丽江、中甸,南达大理、下关。无论是平时或街天,小镇上总是车来人往,酒菜飘香。南来北往的游人旅客,喜欢在牛街小憩或住宿。究其原因,除了牛街食堂小有名气和有温泉池塘供人沐浴外,更主要的是牛街坝子里的土特产——荷包豆和乳扇风味独具,遐迩闻名。有“豆中之王”美称的牛街荷包豆,既是极富有营养价值的席上佳肴,又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据滇西民间传说,因“靖南之变”漂泊西南,在牛街眠龙洞身着袈裟、隐居数年的  相似文献   

12.
读了贵刊去年10期赵健君《如何理解“本民族内部事务”》一文,我有几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商榷。一、自治法序言第二段的意义是什么?赵文说“……也规定了实行自治的基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行政区域上规定了自治权行使的范围,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划出了民族内部事务涉及的范围”,从而认定“本民族内部事务”是指实行自治的自治地方内部的一切事务。我觉得这种解释超出了“本民族内部事务”之“本”的固定含义。“本”在任何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有固定的具体对象的,是对应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银边的木碗     
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居住在锡林河两岸的牧民,差不多每天傍晚,除了在马群上打更的人以外,大家总是集聚在一起,唱歌、喝茶、讲故事、谈理想,真成了他们每天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件事。说也奇怪,我来了没多久,也未经过任何人的动员,便自动的加入了这一项集体活动。这一天,我们照往常一样,都集聚到哈达老人的蒙古包里了。将近八十岁的哈达老人,笑容满面的迎接着我们,并为我们准备了醇香的奶酒和热菜。因为我还是个生客,老人特意请我坐在贵客的位置上,并从怀里掏出银边的木碗,斟满了奶酒,放在桌上说: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你想走很远的路,但走到了这里就会止步——这里就是坎木其都。到了这里,你会感觉自己走到了尽头,走进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世界。2012年9月的一天,我走到这里,手机失去了信号。我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坎木其都,它依附在古河道——棋盘河边,这里属于新疆莎车县喀群乡。站在河岸上,古河道里高大的白杨树的树梢就映照在脚下,整个村庄被古树林掩映着,看不清住着多少人家。  相似文献   

15.
小深山见闻     
过了金沙江,进入小凉山。这里滿山遍野开放着迎春花、野梅花,山谷中靜謐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股清香气息。到宁蒗时,只見衛生院所在的那山坡上,盖了許多漂亮的房子,有人民銀行、民族貿易公司、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委員会等。在衛生院后面那兩排新房子門口,挂着“皮革生产合作社”、“铁業生产合作社”、“縫紉生产合作社”等等木牌。記得去年我在这里时,連一个个体手工業者都沒有看到,现在已成立了这末多生产合作社。短短一年的时間里,發展是多么上迅速啊!  相似文献   

16.
初夏的一天傍晚,我来到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泮山岭村,只见掩映在竹林丛中的几间红瓦木屋里,晃动着畲族姑娘和小伙子的身影。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附近几个村的青年都来这个“青年之家”里学文化、科技,看电影电视,排练节目。这里是畲族青年娱乐的好场所,是传播致富信息的课堂。“青年之家”面积200平方米,是全村18户畲民自力更生,投资1万元新建的一幢二层小洋楼。里面设有图书室、电影放映场、电视室、广播室、教学室及象棋、乒乓球室等。室外还有水泥篮球场,羽毛球场,配有政治、文化、军事、美术教员和图书管理员、电影放映员、播音员等等。“青年之家”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了文明和欢乐。走进“青年之家”,看到劳动了一天的畲民有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者不了解“民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日本民族学的国际性日本民族学会借此创立50周年之际,号召我们就当前日本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状况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我作为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者之一员,在这里妄论什么“障碍”和“阻难”之类的事情,正象对天啐唾沫一样,有些不自量力。因此,本文的通篇叙述都是基于我本人的自我反省写成的。此外,在这里我是把“民族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同义语使用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尽管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合交叉的地方,但就其词语的来源和学术  相似文献   

18.
我的西域     
泥土 刚到新疆,在去伊犁的路上,我忽然发现泥土是最可亲的东西。 那些小块绿夹夹在辽阔沙漠之间,土就像水一样,一丁点一丁点从沙石里流淌出来,出现浅草小树、屋舍和牛羊马群,还有高居马背的西部汉子。别人忙于吃饭,我啃一块干馕一个大苹果,蹲在沙石和黄土的过渡地带,这里就像两条大河交汇之处,草木庄稼便是它们交合的产物。粗砺的沙石与松软的黄土掺和一起,沙石便有了生命,仿佛一群活物,游动于天山脚下,培育出一堆堆金灿灿的黄土。好像地球上的上都是从这里产生的。我这位农民的儿子,直到此时才真正触摸到泥土的源头,我该有…  相似文献   

19.
“怎样响应党的号召呢?”自农业生产运动在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寨子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后,60多岁的扎妥就盘算着。后来,他想到寨子附近那个小荒山头,就决定把它开成梯田。有一次,扎妥和村干部李张发出去干活,把这件事提了起来。李张发一听,高兴地说:“阿叔,这太好啦!在我们这里要想增产,开梯田是个很好的办法。”“是啊!照过去那样砍树烧山、刀耕火种,一年种一年丢的办法,要想大增产就难了。”“我们寨子水源多,把山地变成梯田是有条件的,就是寨里的人有的还信心不足,只要你做出个样子来,大家就会跟着干的。阿叔,不要怕,有困难我们帮助你!”“我怕什么!如果怕,我就不这样想了。”扎妥很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天,我們在新疆烏苏县东風公社作調查的时候,有一天我專門去甘河子大队訪問了他們的妇产院。妇产院座落在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它的左边是一条清徹的渠道,水流潺潺,渠旁一棵棵美丽的鑽天楊高聳入云;它的右面及后面濃密碧綠的垂柳、白楊、榆树丛生,对面雄偉的天山頂上的白雪閃放着亮光……。我剛一踏进妇产院的大門,从右边第一間房子里走出来一位四十来岁的維吾尔妇女,她是这兒的一个接生員,名叫帕塔木汗。甘河子是一个汉、維吾尔、哈薩克各族杂居的生产大队。产院里除她之外还有一个汉族接生員。帕塔木汗告訴我,当这里的妇女一听到要成立妇产院时都表現了无限的热情,她們爭先恐后地拿来了鷄蛋、飯碗、碟子和茶杯等用具。許多人还慷慨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