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我刊将推出一个新的栏目:秦学。所谓“秦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学术课题,三秦大地丰厚悠久的文化积淀,举凡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包括文学、艺术)及至于哲学等等,无不尽囊其中。于是,“秦学”之“秦”,就绝不仅仅限于先秦王朝的15年,而是上下纵横、贯通古今数千年的秦地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哲学的一个总括性,统摄性范畴。本期推出著名学者佘树声、赵馥洁、肖云儒、胡戟诸位先生有关“秦学”的一组文章,希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推动这项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贾兰坡、吴汝康两先生,据他们对人类化石博大精深的研究和文明时代的文字记录,撰文谈食人之风,分别发表于《化石》一九七九年’一期和三期。对此,杜玉亭先生提出了“另一类新史料。”即基诺族食人者(基诺语为“特缺”)传说,并引出新的见解,撰文《从“特缺”传说谈食人之风》,载《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方 《天府新论》1999,(2):79-86
闻一多先生选编(现代诗钞)收入穆旦的(诗人首)等诗作,将这位40年代诗坛的“新生代诗人”置于中国新诗发展史的重要位置。[1]而写得凄迷深醇的(诗人首),确也从此被几代人解读、索悟。尽管读它,一如徘徊于爱的迷宫;但在百般品味后,怕又渐趋认同了穆旦的同窗、诗友王佐良写于半个世纪前的第一篇穆旦评介文章中的评语:“这个将肉体与形而上的玄思混合的好作品(指(诗八首》)无疑是现代中国最好的情诗之一。”[2]本文拟对之作些探索。一、亘古的“真实谎言”的拆解歌咏纯美的爱情,堪为古今中外抒情诗的母题。“五四”新诗的滥临,…  相似文献   

4.
走出悖论定义理论的误区─—对黄展骥和几种流行的悖论定义的辨驳沈跃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者按:黄展骥先生来信说:“……沈跃春先生来信告我,他写好了一篇与我争鸣的文章,将投寄贵刊。他的文章,我虽未过目,但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预先推荐给贵刊。……”...  相似文献   

5.
《长江文艺》1996年第7期发表的长篇散文(楚都二千七百周年祭),是黄瑞云先生游览湖北荆州楚故纪南城(郢都)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有意思的是,这篇艺术散文却包涵着一篇研究楚史的学术论文,对楚国发展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点。文章根据历史上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长期与楚作战的史实,指出“周楚长期对立,并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接着,文章又根据楚熊渠于周夷王之世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乃立其三子为王,指出“当时中华大地上”,有“王”这一称号的只有周楚两家。而熊通于公元前704年自立为楚武王乃在东周平王…  相似文献   

6.
今年“理論战线”第2期上,发表了黄永軾先生写的“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文章。三月十四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陈道源写的“农业就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的文章,对黄永軾先生的文章的基本观点提出了批評。認为黄永軾先生的观点,严格說来,是同农业是  相似文献   

7.
旅游大市建设不等闲。陈强市长甫上任,即奔赴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市场促销黄山旅游,其热爱黄山、一心为民之情令人感奋!“一学一商一文化,两山两水两自然”,概括精辟,市情尽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刊特辟专栏,自本期起陆续刊登这方面的纪念文章,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8.
学贯中外的季羡林先生蔡德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被用来表达对道德崇高的人的一种仰慕之情。但这两句诗用在当代社会科学界泰斗季羡林光生身上,则不能这样单一,因为先生不仅道德使人仰慕,学术文章同样也使人仰慕。在他身上,道德和文章是融为一体的。仅从先生本兼...  相似文献   

9.
白兆麟先生的《陈垣的校勘方法》(载《学术月刊》1997年第l期)一文,高度评价陈垣先生的《校勘学释例》是“现代校勘学的奠基之作”,“他所归纳并界定的‘校勘四法’,越来越显示出自身体系的科学性”,实非过誉.然而,文章在对陈垣先生“校勘四法”颇多发明的同时,却也严重误解陈垣先生的观点,有穿凿附以己说之嫌,特提出与白兆麟先生商榷.我国校勘事业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然而  相似文献   

10.
192 6年鲁迅在《坟·题记》中说 ,他之所以把那些形式上截然不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是“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些文章是指写于 190 3年的《中国地质略论》、《斯巴达之魂》、《说钅日》,写于19 0 7年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和写于 190 8年的《破恶声论》等。对这些时隔很久的文章鲁迅有些疑惑 :“这是我做的么 ?”但又确认“似乎也确是我做的”。 1934年在《集外集·序言》中再一次谈到这些文章的写作时他说 :“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我的幼稚 ,……倘在这几年 ,大概不至于…  相似文献   

11.
从1924年秋季始业时起,至1925年暑假为止,我在北京大学听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有一次,下课钟响过以后,有位同学向先生提问道:“周先生,您的文章写得这么好,您可以教教我们文章要怎样才写得好吗?”先生听了微微一笑,略为思索,答道:“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好,我也没有什么诀窍可以传授给你们。目前市面上有《小说法程》、《文章作法》一类书籍出卖,但我从来没有看  相似文献   

12.
留白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13-129
中国文字中的“风”大有讲究,什么东西一旦成了“风”,真是了不得。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话用成语来表达,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上行下效。“风德”二字从此称为一个可以互称的词。但事实上,两者还是大有区别的。范仲淹写《严子陵先生祠堂记》时。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结尾。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读张海鹏先生的大作《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刊于《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张先生此文中还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特撰此文,以求教于张先生。一、关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张先生文中日:“轻易将孙中山的‘社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二辑刊载了杨志玖先生一九四三年四月的一篇旧作《定宗征拔都》。该文对岑仲勉先生一九三五年写的《蒙古史札记》“(五)定宗征把秃”。一节的论点提出异议。岑文将袁桷《拜住元帅出使事实》中之“把秃”一词释为阿巴斯朝哈里发所居之“报达”城。杨先生认为,“把秃”应该是术赤之子拔,都。杨先生的文章写出后,岑先生提出几点反驳。为此,杨先生一九四三年又写了《与岑先生之商榷》一文,对岑先生的论点逐点辩驳,分析得十分透切。我很赞成杨先生的意见。此外,我注意到岑仲勉先生怀疑历史上是否确有“定宗征拔都”一事。在  相似文献   

15.
一、“文章不朽”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不朽”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段话把文章的价值提到很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曹丕强调的是“文章”之不朽,据他的有关论述,“文章”是“成一家之言”的学术思想著作,如周代的《易》、《礼》和同时代作家徐干的《中论》。徐干“著《中论》二十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与吴质书》)“成一家之言”的什伦》使徐干留名于后世,而不是他写得不错而且大受曹丕赞赏的《玄猿》、《桔赋》一类辞赋。在曹丕看来,称得上“不朽”的只…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西安事变”70周年,本刊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特刊发殷首福先生的文章。 洋湖矼石刻佛像“美化美奥”,作家戴耕玖对此作“抛砖引玉”之考,其致力发掘黄山文化遗产之用意显见。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逝世前二十多天,写了他最后的一篇杂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那时,他正在一场大病之后,刚刚有点转机。“好像还可以写一点闲文,但已经没有力气。”但他终于力疾把这篇战斗性极强的文章写出来了。那年,章太炎刚死,吴稚晖就“反攻例算”,写了一篇文章讥刺太炎,企图推翻三十年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刊载了王荫庭先生的《“社会存在”范畴释义》一文,同年第6期又刊载了何祚榕先生与王荫庭先生的商榷文章。拜读两位学界前辈的文章,颇受启发与教益,但同时又觉得两位先生的观点似有进一步探讨与磋商的地方。笔者初涉学界,特别是作为曾受教于王先生的学生,不避浅陋之嫌,谈谈对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解,以就教于王、何两位先生及学界同仁,并冀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驳论手法简论崔旭光鲁迅先生杂文的思想性历来受人推崇,但他的驳论艺术却少有人提及。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作一简单论述。该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的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20.
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拿两个在生平践履方面很不相同、可又在文章事业方面有某些类似的学术界历史人物,来进行一些比较,从比较中可以获致一点两点前人未尝触及的看法。提到钱牧斋,早已不是不热门的题目了。吴晗同志在国民党统治晚期所写的讥刺“社会贤达”的名文,数十年来脍灸人口。陈寅恪先生晚年以80余万言的大篇幅写柳为是,而钱正是柳的“半边天”,写柳仍在于写钱也。窈窥陈先生之笔,于钱、柳晚年移居白茅港与海上暗通往来之事,三致意焉。人的认识总是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