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新增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劳动者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而同时失业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存在大量闲置。因此,提高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效率对缓解就业压力和稳定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福建省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为例,强调失业保险金的使用必须从原先的事后救济为主转为事先预防与事后救济并重,提出在保持与国家政策原则一致性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补贴范围、调整补贴方向、提高补贴额度、加强政策落实等方式提高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哪些人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保险金要办哪些手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有多久?对此,2000年11月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和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厦门市失业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研究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经济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失业保险金、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显著,而年龄、学历和身体状况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大了失业保险金征缴和发放力度。从2001年起,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为期3年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我市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努力做好失业并轨工作,加大失业保险金征缴力度,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今年6月底,我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658814人,其中企业单位554192人,事业单位73256人,私营个体31366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并指出了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条例》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之处。为此,必须强化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重新设计失业保险费率、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失业保险立法层次,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实行失业保险税。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并指出了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条例>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之处.为此,必须强化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重新设计失业保险费率、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失业保险立法层次,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实行失业保险税.  相似文献   

7.
国家劳动部最近重新界定了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规范标准,明确规定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视同失业;劳动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可暂不停发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未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者(工作稳定,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除外),不列入再就业人员范畴。  相似文献   

8.
周海珍 《兰州学刊》2012,(10):129-134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增加,老年人对专业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市场上长期护理保险的销量却十分有限。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因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单一及条款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在借鉴美日德三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基础上,从产品形态、保险金给付、保险保障范围等方面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失业保险机制促进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再就业服务 ,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措施 ,是当前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一方面保证了下岗职工的生活 ,同时也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一、现行失业保障制度 ,在促进再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我国近几年的失业保险运作来看 ,失业保险机制对促进再就业保障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如下 :(一 )我国失业保障筹资机制的缺陷 ,削弱了失业保障基金对再就业工程的保障力度。在失业保障基金收缴入库中 ,其中企业收缴入库较少 ,尚有部分企业不为在岗工人交纳保险金…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71-177
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相对较晚,现有失业保险立法关于失业保障的规定较为全面,但关于促进再就业的规定有诸多不足,存在着基础概念界定不清晰、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较窄、失业保险金给付制度不合理、再就业培训措施欠缺和职业介绍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为实现社会法治,促进经济发展,在立法上应当合理界定基础概念、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实行有差别的浮动性失业保险费费率和递减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模式;在执法上应当具体化再就业培训措施、优化职业介绍功能、规范职业介绍活动,以完善我国失业保险中的促进再就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该办法于2001年1月1日施行。 《办法》明确,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现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人员失业后,都可按此《办法》申领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办法》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在终止或解除劳  相似文献   

12.
张安立 《家庭科技》2010,(12):43-43
2009年,李先生购买了一份10万元的两全保险,保险期间为10年,并趸交了保费。当时,他填写的受益人为儿子小李。没想到,在2010年的一次交通意外中,父子二人均不幸身故。此后,在保险金的给付上,李太太与李先生的父母产生了矛盾。李太太认为,李先生的受益人是儿子小李,小李去世后自然由她这个母亲继承保险金。而李先生的父母则认为,儿子和孙子同时死亡,他们也应当拥有一份继承权,且在保险金中占到2/3。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关两国养老金发放公式、养老金受领资格、退休年龄设计及退休后兼职工作收入核冲减设计等方面的对比,发现美国的养老保险与福利一体化运作理念、公平与效率兼顾理念、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理念、劳动收入的激励理念是通过技术设计贯穿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环节的.而我国养老保险在技术机制运用方面还不够成熟,有改进的空间.为此,笔者对中国养老保险的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和养老金受领资格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尹中安 《兰州学刊》2008,(7):113-114
我国大陆和台湾两部保险法就受益人的规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文章指出有些差别只是形式的,而实质则是相同的,如受益人的指定与约定,保险金请求权与赔偿请求权只是表述不同,而实际上并无不同;其次,文章针对二者之差异作了从立法和理论两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86年10月开始,配合劳动合同制的实行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建立了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考察企业保险制度10年多来的运行状况,可以发现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如失业保险金收多支少,结余基金面临贬值的风险;筹资率虽不高,但由于企业隐性失业人员还需自身安置,实际上加重了企业负担;基金被挪用,浪费现象严重;用于生产自救和转业培训方面的支出使用效益差,失业人员得到培训机会少,再就业困难大等。显然,若要使失业保险制度达到良性运行,需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必须使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机制相吻合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  相似文献   

16.
刍议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彪 《兰州学刊》2009,(9):127-129
文章在对我国失业保险的变迁进行描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我国现行失业保障水平上偏低;制度的定位以及设计上对促进就业着力不够;资金实力不足,筹集渠道单一;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缺位。为此,必须以失业保险的特点为依据,在失业保险资金筹集、支付、管理上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措施是:国有企业按照全部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1%提取失业保险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这种通过社会统筹来筹集资金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小,享受失业救济的对象少,造成失业机制和保险机制的错位,使几乎没有失业机制的国有企业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而有失业机制的企业则几乎没有保险制度,这显然不符合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的要求。二是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单一,随着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多,失业基金开支的增大,地方财政和企业难以承受,同时也不能体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失业保险法就业保障目标的讨论偏重于其促进再就业的目标实现,而对其预防失业、支持新增就业的目标与功能关注不够,这在现行制度设计中也有体现。将失业保险法的就业保障目标扩展为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和支持新增就业的"三维"结构,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在当前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中,应当从这三种维度落实失业保险法的就业保障目标,实现失业保险法从"生活保障型"向"就业保障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民政部最近对我国低保收入核实政策作出调整:对连续6个月以上没有领到或者没能足额领到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养老金的人员,在其申请低保时,将不再按照过去有关规定计算其“应得收入”,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和未来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对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和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预测。目前失业保障体系的现状 :体系结构上失业保险“独木难支” ;制度效用上存在绝对和相对的不足 ;就业促进上呈现被动缺乏主动性 ;制度实施上问题诸多难尽人意 ;管理水平上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监督机制上形同虚设力度不强等。同时 ,失业保障体系又面临覆盖范围、统筹层次、基金来源、管理监督、理念选择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