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儿子与情人》看当时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军 《唐都学刊》2008,24(4):111-114
为了揭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运用作品解读和文献学比较研究的方法,结论认为:小说中莫瑞尔太太,米莉亚姆和克拉拉这三个主要女性身上体现出在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这一过渡时期.妇女们在经济、政治、受教育和爱情婚姻方面已取得部分的平等权利,又未能得到完全的平等权利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近两个世纪以来,以自由平等为价值目标的民主理念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而且已经成为各国构建政治制度的价值基础.然而,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民主政治对于女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女性不仅没有被赋予和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有被日益边缘化的危险.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女权主义者以性别差异为视角,重新考察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出女性被排除在政治权力运作之外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强烈地批判民主政治忽略性别差异和女性权利的事实.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使女权主义在对传统政治观和权力观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吴帆 《社会》2007,27(3):142-142
本文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从国情出发,参照反映家庭领域中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常用指标,尝试构建了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作出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均处于中等发展程度,与健康、教育和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相比,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还相对滞后,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以及男女两性家庭责任分担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3):165-172
1980—2000年间,瑞典政府为适应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克服中性-平等政策的不足,对性别平等政策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性别平等政策目标由关注家庭中的性别中立转向关注两性的权利与责任;性别平等政策的范围由关注家庭内部与劳动力市场拓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性别平等政策的内容由关注女性的地位转向关注男性的责任;性别平等政策的本质表现为从关注女性的角色与地位转向关注女性的权利与利益。性别平等主流化开启了社会政策制定的新视角,使各政策领域纳入了性别平等的向度,并进一步拓展了性别平等政策的范围,使性别平等延展到社会的各项政策中去。瑞典政党虽更迭频繁,但性别平等政策保持了制度的连续性,并使性别平等机制进一步制度化。瑞典这一时期性别平等政策的改革为世界各国性别平等政策制定与发展提供了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5.
丁小萍 《浙江学刊》2007,103(3):214-218
社会性别是旨在实现性别公正而识别性别不平等的理论和法律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妇女法,我国妇女法仍存在明显的性别盲点,主要表现为:妇女法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不衔接;法律语言以男性为参照;在两性权利冲突时法益权衡的非正义性;规则缺乏或与原则相冲突使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虚化。为实现妇女法的性别公正的立法目的,必须完善妇女法,使妇女法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相应的措施有:在妇女法法律体系中明确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完善妇女法的立法技术;弥补法律规则的缺失;探索男女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王蕾 《求是学刊》2008,35(3):89-94
为把握宪法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文章从适用方式的角度界定.原则",借此指出宪法平等规范自身并非一个原则.作为原则的乃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与"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这两个平等规范的子项.宪法平等规范的确切含义由这两个子原则在具体情形下的权衡而定.从原则的视角出发.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能够得到融贯一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主流经济学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它的经济人的前提假设把客观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简单化,使妇女、儿童被排除出经济人的范畴;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确立了一种男性话语霸权,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重构,为女性在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呐喊并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性劳动即妇女的无酬劳动、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即有酬劳动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经济问题,它的目的是引导经济学成为客观的、平等的、民主的经济学.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的中国女性,女性主义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揭艾花 《浙江学刊》2003,(5):210-213
追求平等的权利是妇女解放实践历史与逻辑的起点。经过上百年的奋斗历程 ,妇女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接受 ,并被落实为法律制度。但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充分表明 ,法律及国家根本制度对妇女平等权利的确认 ,并不意味着妇女就获得了现实的平等社会地位 ,名义上的平等同实际生活中的境遇往往有天壤之别。由此 ,在社会资源首先按照市场贡献来分配的现代市场社会 ,能力的发展不能不成为妇女获得真实的平等地位的重要现实依据和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 ,这种对能力或市场竞争力的追求 ,只有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理念的关照下 ,才能解构能力概念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父权意识局限 ,才能避免妇女解放实践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女性研究在美国学术界获得制度化 3 0年之后 ,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女性研究是在美国历史、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女性主义历史的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 ,要理清学术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 ,可以利用F .豪、B .M .所罗门等人所描绘的图表。根据她们的描述 ,女性研究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妇女为争取获得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而斗争的第三阶段。内战之前就曾有妇女提出要求 ,其中有些被获准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但是她们学习的只是与其性别相应的特殊课程 ;1 9世纪后半期 ,又有一些妇女直接提出要求参与到为男性提供的课程中去 ;在 2 0世纪 60年…  相似文献   

10.
朱斌  李路路 《社会》2015,35(5):218-240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比较了20世纪末中美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后发现,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并不表现为平等化程度的高低,而是观念模式的不同,中国社会的分工平等意识强于美国,但权利平等意识弱于美国。本文认为,20世纪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以性别平等为目标,对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有重要影响。中美性别平等观念模式的差异与两国女性主义运动所提出的共识框架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动员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对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那些在美国能够影响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却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能够借助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将性别平等观念渗透到整个社会,而美国女权运动的动员却没有这样的优势,人们因此有较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1.
走出性别刻板化印象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红 《社会》2001,(3):30-31
妇女多少与低收入和低职业地位联系在一起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都是现实。关于这个现象已经有诸多的理论论述。例如劳力市场歧视理论认为在劳力市场上 ,雇主具有性别歧视倾向 ,没有平等对待能力相当的男女两性 ,从而造成女性在劳力市场上的劣势地位。人力资本理论则从男女两性人力资本的不同积累角度 ,解释了女性由于生育使得职业生涯间断 ,使得在职培训、受教育程度和经验方面逊色于男性 ,因此得到的回报较男性少。这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妇女在劳力市场的劣势地位。如果说妇女的低收入和职业地位不高主要是劳力市场歧视造成的 ,…  相似文献   

12.
闫晓茹 《社科纵横》2009,24(2):171-173
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英国创作女性主题小说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描写了五桩婚姻,凸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观和生活现状。本文通过作品中揭示的妇女低下的法律、婚姻和教育地位,透视19世纪英国女性的生活状况,剖析她们彷徨、苦闷与无奈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必然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探索过程。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共产党一旦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便自觉地将它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平等、差异、融合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愈晓 《社会》2012,32(4):112-137
一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最近甚至开始出现女性超过男性的趋势。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本研究探讨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并着重检验影响教育获得的各主要因素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性别不平等存在城乡差异,农村户口居民的性别不平等程度高于非农户口居民;第二,父亲的职业地位指数(ISEI)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低,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第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群体,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最后,不同教育层次入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不相同,教育层次越低,升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笔者认为上述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模式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父权制观念或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认同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晓焘 《社会》2011,31(4):158-174
有关收入性别不平等研究的现有文献过分关注市场转型,忽视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指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影响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变量。基于2004年青年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非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表现突出,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但在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并不存在。这一现象与独生子女的出生家庭和教育获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马淑静  贾博雅 《社科纵横》2006,(10):180-181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主人公西丽的经历,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意识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她在文中极力倡导民族平等、两性平等思想。因此,《紫色》充分展示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和黑人妇女求解放、民族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6-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发现这20年居民休闲时间不平等现象与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的休闲时间差异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休闲时间越短;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间越短,休闲时间越长.群体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带来时间经济价值的不同,从而导致休闲时间的不平等以及收入的不平等,而收入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加剧休闲时间的不平等.另外,受教育程度低群体的休闲时间主要来自于无业群体的非自愿休闲,从而拉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休闲时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救助的对象是有性别身份的,现行的教育救助因缺乏性别视角,未能很好关注处于教育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依据对广西上林县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状况的深入调查,呼吁以性别平等理念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救助的内涵及范围,积极干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教育困境,为之提供必要的教育救助途径和手段,引导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分享社会教育资源,依靠科技知识的力量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善于吸收的民族。妇女运动也不例外。1975年第30届联合国大会宣布:1976年至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妇女十年的宗旨和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后半期的行动纲领又加上了三个目标,即就业、保健与教育,围绕此目标,开展各项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平等权利的活动。这项国际性的妇女活动,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在墨西哥首都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日本国政府便在这一年建立了“妇女问题企画推进部”,由内阁总理大臣任本部长,总理府总务长官任副本部长。它的办事机构——“妇女问题担当室”设在内阁总理大臣官房。与此  相似文献   

20.
庄家炽  刘爱玉  孙超 《社会》2016,36(5):88-106
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是非使用者的1.38倍;同时,互联网溢价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90.6%。此外,本文发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与人们的网络行为密切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女性互联网使用者之间,性别观念更平等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传统的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框架下,本文着重于探析性别文化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偏好和使用方式,从而成为导致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