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协状元》中“甚”系疑问词语均是近代汉语产生的,形式多样。“甚”系疑问词语主要用于询问,“甚、甚么、甚底”主要是询问事物或人,“做甚么、则甚、则甚底”主要是询问动作行为或其目的,“因甚”用于询问原因。“甚底”询问句有的属于陈述句与询问句糅合而成的疑问句。“甚”系疑问词语还可以用于反诘或虚指。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疑问与否定转化的方向性和起止点时,“逆转(Q→N)”是相对于传统研究的默认转化方向(N→Q)而言的。疑问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向主观范畴的子类“否定”的回溯转化。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词从基本的疑问标记到失去疑问标记到最后获得无标记否定的过程。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这两类句法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与疑问标记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过程同步。就疑问代词而言,在否定命题主观化的过程中,疑问代词从主观活性成分到与否定词共存到最后挤走否定词并代替之,疑问代词从疑问标记向无标记否定的转化可从逻辑推断上得到支持。对疑问副词来说,通过语境吸收而获得的疑问语义、主观的否定的[+不确定性][+推测性][-结论]等词库语义特征以及语言的主观化规律,分别是疑问副词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前提条件、内在条件和必要条件。主观化是疑问发生否定性逆转的主要动因,由主观化推动的疑问词的无标记否定相对于“不/没”等有标记否定词,有可能是一种常态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上古汉语里,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何、曷、奚、胡、谁、孰、岂”等后面及指示代词“此、是、彼、夫”等后面常跟着一个“其”字,它们一块儿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后世仿造的句子也不少,但要说清这个“其”字的作用是什么,它跟前面的疑问词和指示代词是什么关系,却是件困难的事。原因在于“其”是个虚词,意义本来就不实,当它出现在上面那些词之后时更显得似有若无,难以捉摸。从汉代起学者们就已开始注意这个“其”字了,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我们在仔细审读大量例句的基础上(幺由)绎出“疑问词和指示代词 其”的使用条例,兹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特指问句是指用疑问代词作为疑问焦点的问句。山西方言特指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疑问代词上,疑问代词在官话区和晋语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晋语区问人的疑问代词有单数“谁”复数“谁们”领格“谁家”等;官话区没有复数形式和领格形式,问人代词有“谁”或“哪”,还有很古老的“孰”。问物的疑问代词“甚”主要出现在晋语区;“什么”及其合音形式“瑟”“嗦”等主要出现在官话区,“啥”既出现在晋语区也出现在官话区。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在晋语区和官话区都是多以“哪”为词根构成,吕梁片的“阿”不应是“哪”脱落声母的形式,而应是来源于近代汉语代词“阿”。问时间时山西方言多用“甚”“啥”“多”“哪”和“什么”及其合音形式为中心,与“时候”“会儿”等构成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5.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时期,疑问代词“那”、“那里”及其复合形式都较为常见。根据明清山东方言材料来看,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是其主要的语义功能,其中虚指和任指用法都是由询问用法发展而来。疑问词“那里”的反诘用法也源于询问用法,而“那”反诘用法的来源则略显复杂:一部分是汉魏六朝时反诘用法的延续,一部分则是从询问处所的用法发展演变而来。随着“那里”的“里”音的弱化、磨损,出现了“那儿”,“那儿”的“儿”语音又进一步磨损和脱略而出现了“那”。据此推断,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那”是原有疑问代词“那”和“那里”——“那儿”——“那”的合流。  相似文献   

7.
疑问词“为”的词性、意义和来源,有一段时间引起过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本文以汉魏六朝佛经材料为主要依据,联系先秦以来的其他典籍中有关用例,力求对疑问词“为”进行彻底的探究,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疑问词“为”来源于固定词组“何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产生于先秦,是语助;一类产生于汉代,是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语原位疑问词的允准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移位说”认为疑问词本身是算符,逻辑式移位到辖域位置;“原位说”认为疑问词是变量,由处于辖域位置的疑问算符约束并赋予其疑问性质。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对韩语、德语等语言的研究表明,量词或焦点阻隔原位疑问词的逻辑式移位。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原位疑问词的阻隔效应现象,认为疑问词在向辖域位置逻辑式移位的过程中受到弱式量词或焦点的阻隔,弱式量词具有焦点的特征;阻隔效应是“移位说”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原位说”无法解释与阻隔效应相关的语言现象。跨语言的证据表明,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不能作为“原位说”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多种多样,对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的说明或解释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特别是语用问题。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这种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是学习的难点。本文以“怎么”为例.归纳了几种常见非疑问用法及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论衡>是东汉时期一部论辩性强、口语化程度高的著作,该书中有大量的特指式反问句.语法上,以"何”、"谁”等为代表的疑问词在这些反问句中可充当各种主要句子成份;疑问代词仍以前置为主,但后置结构已有少数用例.语义语用上,各疑问词用于反问均表否定,并使原句句意或转表否定或转表肯定.  相似文献   

11.
清代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聊斋俚曲集》中出现了合音式疑问代词“嗄”,偶又写作“煞”,用来询问人、事物及事因等,其功能主要有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具有多种句法和语义功能:表示纯粹的否定;否定兼虚指;否定兼任指。而且语境不同,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表现出的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中的“阿堵”为远指代词,相当今天的“那个”、“那里”,它的源头是“何处”;作为远指代词,魏晋演变作“阿堵”,唐宋元时作“阿底”、“兀底”,今方言中作“兀搭”;作为疑问代词的一支,古书或作“何处”或作“阿堵”,今方言中作“阿搭”、“阿坨”等。“阿”是“何”的同音通假,意义发展或作疑问代词,或作远指代词,不是传统所说的语气词。“兀”作为“阿”的音变,是远指代词,也非语气词。  相似文献   

13.
除了表示疑问,汉语疑问词还可以用作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都/也”投射为功能语类DistP,疑问词在推导过程中经过[Spec, DistP]获得逐指解。疑问词处于是非问句、正反问句、祈使句中或受否定词或情态副词成分统领时为存在量词。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作从句时可以不表示疑问,说明疑问句都有非疑问用法。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反问、设问和祈使等非疑问用法主要由语用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4.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语(以下简称彝语)的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如:ne你、nga我;指示代词,如:cyx这、azzyx那;疑问代词,如:kaxddi谁、xix什么,三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形式同汉语大致相同,本文不多赘述。本文主要就人称代词表达“数”和“格”等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中的疑问代词“何”仍居疑问代词之首,且出现了较多的凝固形式。本文试从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看其究竟有哪些用法。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任指用法的使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可归为三种格式:“疑问代词(……)都/也”、“不论(不管、无论……)+疑问代词,都/也……”、“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这三种格式除表周遍性外,还有其他的语义特点,即表态性和概括说明性。这两个语义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条件———说话人强调所说事物范围广的同时,要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者对所说的进行概括性说明时,才可能使用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找到这一使用条件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练  相似文献   

18.
疑问代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疑问范畴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 ,这些研究都涉及到对疑问代词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对疑问代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 ,对疑问代词的界定、疑问焦点及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代词(疑问代词)、付词中都有“多、多么”两词,在数词(组成概数词的一种形式)、形容词中又有“多”一词。到底如何区分这些词的词性?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不同点又表现在哪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如果区分不清,在分析句子和翻译句子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现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试作如下分析: 疑问代词“多、多么”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疑问句焦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非问句都存在焦点,但有的焦点透明度较低,需要借助语境确定。特指问句只有一个疑问词时,只有一个焦点;含有多个疑问词时,则有多个焦点;多个焦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正反问句的焦点总落在“X不X”上。选择问句的焦点可以是选择肢中的某一成分,也可以是整个选择肢。特殊疑问词进入特殊构式后,疑问焦点被消解,产生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