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就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结合我国情况,...  相似文献   

2.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研究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并结合我国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为使企业界的同志能掌握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本文拟侧...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农业生产专业户。专业户的经营规模基本适应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状况,因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但如何在实践中确定农业专业户的适度规模,以获得规模效益,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一般说来,经营单位的规模,是指诸经营要素的组合规模。经营要素既包括生产过程诸要素,也包括流通过程诸要素。流通过的要素既包括产前流通过程的要素,又包括产后流通过程的要素。这些要素有机组合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规模,就是适度规模。专业户经营的适度规模,就是指以专业户为经营单位的、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亦即可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规模。影响农业单位经营规模的决定因素多种多样,而且随着  相似文献   

5.
广州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是在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因素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由于直接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的主因素是一种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难有逆转下降的趋势,企业内部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可控因素及深层因素大多涉及到生产中的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市场不同程度的疲软对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仍将续续存在,所以,在现实的条件改善广州工业经济效益的出路是:实行内部控制和优化外部环境并举,采取短期治标措施和中长期治本措施和两者结合的方针,逐步将工业发展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集群企业成本优势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对其难以做出好的解释.成本优势既来自于集群所创造的竞争环境,也来自于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生产组织的变革.集群既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又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还通过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集群环境以及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作用下,企业不断收缩纵向规模,网络规模效应不断扩大.生产的同质性、企业选址、与客户交流都具有节约成本的意义.由此启示企业成本管理应该另辟蹊径,关注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关注企业之间的联系,从产品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中获取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7.
论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规模的增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和资本集聚的加快,生产组织的一体化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在生产组织的一体化形式中,存在着一些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结构:M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企业联合体,它们在成员单位之间构建起了一种“有组织的内部资本市场”。这种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可能因为内部代理问题和缺少有效外部监督而面临着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一方面需要发展内部资本市场来应对不发达的外部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缓解内部代理问题所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行为。  相似文献   

8.
农业内部,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有一个经营规模问题.所谓规模问题,是指经营单位的效益或劳动生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长,反之则低下.这里所要谈的是禽畜饲养规模问题.就目前总的趋势看,不成规模的农户分散的饲养业已逐渐被禽畜饲养企业或具有企业特征的专业户饲养所代替,这一趋势,我们称为规模经营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是经营乏力,效益下降。其内部原因是企业改革没有涉及深层次的产权制度,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落后;外部原因是国家宏观导向的影响,外延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社会负担沉重等。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素质;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大力发展基础产业,为大中型企业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湖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规模经济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研究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规模经济的主要涵义、运行规律及其买现途径,以供企业微观投资决策时参考。规模经济的涵义和意...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协同可以表现为外包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企业内审人员合作内审、与其他企业内审机构合作实施交叉审计等三种模式。内部审计外部协同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难以和企业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泄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最重大变化,就是提出了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应该说,这些年来大家已经注意到了经济效益提高问题,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经济效益并未得到稳步提高,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半期,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继经济“过热”,市场疲软后,人们注目的又一个“热点”。 1990年治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的微调措施已初见成效,剧烈的通货膨胀被遏制,物价稳中有降。但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1990年1—3季度,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925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可比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在上年基础上继续超支6.3%,资金利税率降为13.49%,大大低于去年同期20%  相似文献   

13.
自“二战”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生产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的国际生产已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地区或全球范围内按照各国的比较优势配置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并且将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方式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战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日益一体化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公司外部经济环境看,主要是由于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各国经济结构的变革与企业的私有化以及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成本的不断下降。从公司内部因素看,它是跨国公司趋于成熟的表现,代表着现代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战后国际一体化生产的发展加深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促进了公司内部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零部件贸易的发展,增强了国际投资与贸易之间的联系,也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生产提供了机会,对各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系统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所谓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就是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效益,把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被人为割裂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紧密联结,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一体化经营,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扩大生产和销售的批量规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产生新的经济增量,提高农户经营的附加值,通过产业一体化组织和服务系…  相似文献   

15.
半殖民地落后农业国要通过工业化促成经济发展,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投资需求。影响经济的因素中,来自本国经济系统内部的,主要有产业结构转换、投资政策;来自本国经济系统外部的,属于国内性的主要有政权效应、内战冲击波、天灾冲击波、宏观经济状况合力,属于国际性的主要有国际政局效应、国际贸易动态、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英美经济圈等。  相似文献   

16.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谈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国平  林馈悟 《东岳论丛》2007,28(6):178-180
目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膨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教学质量下降、规模不经济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极大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讲,高校要寻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领高校的财务工作,既注重财源的培植,又注重效率的提高,建立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涵义。前者仪表示经济规模的增大,后者则不仅意味着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且意味着经济机能的改善。因此,农业增长仅包括由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农业增产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发展除此之外还包括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业产出结构的改进以及对其它产业的补充和推动,耕作方式与技术的改进以及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物的施用、农业制度的变迁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8.
本轮经济周期经过3年上升,去年达到高点后逐步缓转,今、明两年将处于一个温和调整阶段。所谓温和调整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不太大,从客观趋势和政策主观追求相统一的角度看,估计比去年9.5%的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大约在7%-9.5%的区间内。这一阶段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在五个方面。一是及时应对经济形势最新变化。二是合理调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三是积极推动三大需求均衡增长。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7%-9%)内,防止出现过度下降,下一步的总需求管理应当着力抓控制投资增长下降速率,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外贸顺差规模。四是努力促使“短边产业”加速增长。特别是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来考虑,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具有短期平衡的意义,又具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意义。五是为企业创造一个效益增进的宏观环境。今后,应当采取更多政策措施,为各类行业之间提供公平合理的外部成本条件,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经营环境。这是长期有效地改进企业效益的外部途径。  相似文献   

19.
规模效益是生产力诸要素通过改变比例结构达到最佳组合而形成的经济效益,其效益目标应该表现为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的双重效益,比如在种植业中,劳动力与土地的最佳组合,将达到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双重目标。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界一般认为,规模效益主要是指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在微观的生产范围内,改变劳动力与土地的组合,使部分劳力向其它生产领域转移,土地向种田能手集聚而产生的规模效益,可以称作“相对的规模效益。”在我们新  相似文献   

20.
一、外商投资对开放区域产业发展的直接效益分析及其指标外商直接投资对开放区域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即直接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并借助于一些指标来加以评估。(一)产业结构总体变动趋势及其指标对于某个区域而言。从投入的角度考察,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大,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反之,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小,其促进或影响作用也越小。外资投入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投入,既缓解了财力薄弱、外汇短缺,兼顾了资金与物资的平衡关系,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压力。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引起区域内生产诸要素实现重新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