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重概念的歧义与中国文学“现代性”阐释的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性"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阐释的关键词,然而,"现代性"这一概念却在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们那里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在今天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阐述当中,这些概念的歧义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对于实际文学问题的真切把握,影响到了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目前学术界的首要任务不是继续卷入"现代性"话语的混杂声响,而是重新检点我们的阐释立场,以期对中国文学的问题本身有真正新的发现.如果是为了"问题"本身的展开,"现代性"概念本身的存亡是无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现代性"与文学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写文学史”带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的新发展,这些发展也促使了文学史观的改变和文学史理论的发展,这其中关于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探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和文学史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文学“现代性”思考和文学史观探讨的深化,正在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这就是“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语言革命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五四"文学语言革命思想的现代性价值及其意义,认为进步与发展的观念是文学语言革命倡导者们极力宣传的思想及其价值基础;创造与理性精神是文学语言革命倡导者追求的另一主要现代价值;平民化与人化是文学语言革命倡导者追求的直接现实目标.这种论述将语言革命从传统的工具价值层面深发到思想、内容、哲学精神的层面,凸显了语言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正国 《学术论坛》2005,(12):172-175
媒介成为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技术与信息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多伦多学派,到美国传播学派,再到世界各国媒介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介的理论发掘,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人类技术与媒介发展的基本轨迹,人类文化的重要元素媒介由此得到关注与研究,媒介的建构性也因之逐渐得到澄清与认识。就文学媒介而论,发生学上的媒介即与文学并生,自此媒介既以延伸者身份也以建构者身份参与文学史的创造与演化,尤其是新媒介对文学的改造与综合,鲜明地凸显媒介的文学维度,从而为媒介研究的诗学理论提供了合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现代到现代的转换与确立时期,处于各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人们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组织他们所遭遇的充满断裂与动荡的现代生活,借助现代性别意识形态来解决他们由中国现代性的演变所引发的诸多现代身份危机与困惑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弘 《学术界》2004,(5):86-97
现代性的本质规定是时间性 ,在确定了文学现代性的内涵的前提下 ,以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为依据 ,考察了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认为它是生成性的 ,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够完善的特征 ,对此既不能受外来因素的制约盲目予以拔高 ,也不应走向另一极端一概加以抹煞 ,而需要以现代性的合理界定为基础 ,依据文本和文献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进而全面把握现代性随 2 0世纪中国文学而演变的生成形态。本文主要考察了 2 0世纪初期到五四的中国文学思潮中的现代性问题 ,但其基本观点适用于整个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现代性是在假定现代性是一种普泛化的、全球性的过程和社会发展性质的情况下,针对并非原发的现代性,也就是受到现代性的影响而兴起的现代性运动而提出的。后发现代性作为当今中国文学的语境,它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点,同时也应该作为文学研究的基点。后发现代性在积极跟进现代性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也有着不同于原发状态的现代性的特性。既要承认席卷全球的现代性对于全球所在之处的共同影响力,也要充分考虑到并非原发的现代性对于所在国家文学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欧美文学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学叙事与现代性展开的关系上。因为现代性的展开既是一个历史事件、一种现实进程,也是一个文本事件、一种话语建构。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文学叙事既发挥了建构新现实的功能,又在其参与建构的现实的挤压、制约和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存在形态和整体格局。换言之,现代性进程和文学叙事之间有着一种平行展开、互为因果、互相纠结、互相影响的共生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风行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提出之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维度,它不仅仅是对195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的解构,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增加了"世界"向度与审美的"现代"品格.但"现代性"概念的泛化与内涵的模糊也遮蔽了"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等文学史事件,以"现代性"视角建构文学史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论基督教被中国文学所体验和想象,成为建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内涵,创造了中国文学新型的意义传统和表达方式,进而阐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所呈现的本土性与西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以其深刻的社会良知和清醒的理智在<霍华德庄园>中率先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母题,"发育不良的心"的英国人形象也因多重文化的介入而以"物质至上"的"有产业者"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未能正常发育的心灵和情感促使福斯特呼吁以婚姻的形式作为"联结"的载体来拯救英国人冷漠自私、情感麻木的心灵,给普遍疏离的世界注入温情、睿智和灵魂.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把哲学理解为把握在精神中的时代。他所说的这个时代就是革命和变革的时代。他把这个时代说成是现代。黑格尔哲学就是对于现代社会不断变革状况的理论概括,是具有现代性的哲学。而现代性是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概念的核心内容。然而在黑格尔哲学中现实性除了具有现代性的意义之外,还有本体论的意义。黑格尔哲学中的现实性概念的本体论意义恰恰与黑格尔对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密切相关的。在黑格尔的早期哲学中,他试图从传统的宗教观念中来确证现代性的正当性,即用宗教来解决现代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分裂。然而用传统的东西来确证现代性不是对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后来黑格尔试图通过意识的自我反思来确证现代性。虽然这是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但是黑格尔的这种自我确证对于现代性进行如此有说服力的证明,现代性成为否定之否定中的一个必然环节(现实性的本体论意义由此而产生),以至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本身早就被预知了。哈贝马斯试图改变这种意识的自我反思的思路,从商议民主的视角来说明现代性的正当性。虽然哈贝马斯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社会的变革既不能用传统来确证,也不能借助于人的自我反思来进行,而要借助于商议民主的方式来证明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体验与文学现代性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一川 《河北学刊》2003,23(4):108-113
当前有关中国现代性的研究 ,忽略了它的基础问题 ,现在应当回到现代性的地面。人的现实生存体验正构成中国现代性的地面。现代性归根结底是人的生存体验 ,其基调是怨羡情结 ,含惊羡体验、感愤体验、回瞥体验和断零体验四种类型。从现代性体验可以对文学现代性提出一种新的分期 ,看到现代 1和现代 2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消解“单一的现代性”:重构中国的另类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一直伴随着我们并和我们无法分离,它不仅使得中国更加接近现代化,而且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思维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激励了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知识的生产。既然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那么现代性也就呈现出了新的面目,成了一种扩大了的现代性,或者说一种后现代时代的现代性,因为它经历了某种形式的裂变,从单一的现代性演化成了不同形式的复数的现代性。因此,我们也许能够在全球化的时代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立场出发,重新建构一种另类的现代性。显然,这两个话题是通过翻译从西方引进到中国的,而且不断地在我们的理论争鸣中被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引证并讨论。中国的另类现代性的形成,一方面消解了大一统的单一现代性的神话,为不同形式的复数的现代性在全世界各地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对全球现代性的宏大叙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是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再到“二战”,文化遗产所遭受的严重毁损和流失客观上导致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在历史演进中,以禁止战时掠夺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扩大保护范围、加重保护责任、加强保护措施,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从社会史观的逻辑理路出发,立足于神话与启蒙的双向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视域中的工具理性、主体性原则、进步史观的批判.而"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成神话"则是该书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总体性纲领.该纲领体现了对现代性的两种态度:其一,神话已经是启蒙,表征的是对现代性的规范;其二,启蒙倒退成神话,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关系结构上,亚稳态是稳定态到动荡态之间的临界面.在文化谱系中,亚稳态则是统治系统的滞效能或弱传导,也是一种现代性的裂变.作为后现代印迹中异的承接与续写,亚稳态意味着权力结构与现代性基因组的重排.亚稳态症候的不安,隐伏着现代性向后现代性变频的人类精神之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包含着多种层面的意义,其内在的诸多意义,本身就相互抵触和冲突.现代性的冲突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讨论现代性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冲突和文化-技术领域中的冲突.前者的冲突表现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意识形态的纷争;后种冲突表现为审美现代性和技术现代性的对抗,以及哲学领域中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皆源于对现代性阴暗面的揭示或意识,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性与作为一种行动的乡村旅游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密切关系、通达性或不谋而合。乡村旅游的命运取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较量 无论较量的结果如何,它的最终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后现代性包括有机主义、未来主义、创造性、消解责任和后父权制等特征,并进一步指出了后现代性分为建设性的后现代性和解构性的后现代性。从而反映了后现代性是一个极端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是上述诸特征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元现象的统一整体。它崇尚相对、多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倡导解构性、创造性、有机性和内在联系。它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全球化特性,是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