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红的缎子上绣鸳鸯,五色的扣线啦配上; 五月端阳没跟上,碰给者六月的会上。 左手里拿的独独蒜,右手里捏的杏儿; 今儿的日子上团一个圆,再没有团圆的空儿。 锁呐伴着悠扬、清脆的“花儿”伊呀伊令儿,从瞿昙寺山沟里飞起,飞过高山,飞向云端……一年一度的农历六月十五瞿昙寺“花儿”会的大幕,徐徐地拉开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发表了荣孟源先生的《曾同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一文以后,我曾写了一篇题为《就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一文与荣孟源同志商榷》的文章,参加同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以后又将文字压缩,并把题目改为《李秀成<书供>原稿考辨》(下简称《考辨》),刊登在《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四期。《书供》是李秀成自己的说法,即清方所谓《李秀成供》。因有真伪之辨,荣文称它为《稿本》,本文称《原稿》。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有许多大作曲家,然而其中女性却为数甚少,瞿希贤则是中外著名的女作曲家。在几十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她不仅创作了饮誉世界乐坛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二等奖的《全世界人民心一条》、震荡人民心灵,鼓舞人民斗志的《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等声乐作品,而且还为《青春之歌》、《红旗谱》、《骆驼祥子》等几部深受人们喜爱的影片创作了电影音乐。瞿希贤在潜心从事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新华日报》头版报道了丹徒发现大批罕见的唐代银器的消息,其中“论语玉烛”龟形器一件,更是首次发现,尤为珍贵,该报第三版还刊登了它的大幅照片。同年第十一期《文物》发表专文——《论语玉烛考略》(以下简称《考略》),对论语玉烛和五十枚酒令筹作了一些研究和介绍。“论语玉烛”为唐人饮宴行令器具。《考略》说:“此器圆筒形,状如蜡烛,所谓‘论语玉烛’,系包括此器的内  相似文献   

5.
在绍兴沈园陆游纪念室内,有一副楹联光彩耀眼,令人瞩目: 禹迹问遗踪,犹传临水惊鸿句; 燕然寻梦路,未死冰河铁马心。这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64年9月为绍兴文管处结撰的。清秀圆润的行草,倾注了夏先生即瞿禅师对陆游的一片深情。上联立足沈园(陆游有《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寄  相似文献   

6.
沙门统昙曜在北魏文成帝复法之后,于延兴二年(472年)组织西域沙门吉迦夜翻译的《方便心论》(一卷),着重反映了佛教中辩论时所用到的逻辑学,但昙曜在当时翻译《方便心论》不仅是为了宣讲佛教的逻辑学,同时也反映当时北魏的政治背景及佛教发展状况,充分表现了沙门统昙曜护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它收集了《创造》、《自杀》、《诗与散文》、《一个女性》和《昙》等五个短篇。《野蔷薇》产生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八——二九年间,这是我国现代史上非常黑暗和反动的时期。在那“混浊的社会里”,存  相似文献   

8.
《六祖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禅宗门人记述其第六祖慧能生平事迹和言论的著作。慧能(638—713年),唐朝人。他本姓卢,原籍河南范阳,后定居新州(今广东新兴县)。662年,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当了行者,得到五祖弘忍的特殊教导和传世袈裟(法嗣的标志),成为禅宗六祖。677年,慧能正式剃发出家,在韶州宝林寺,大梵寺传授禅法。后来,由他的戒门弟子根据这几次说法,记录整理成书,即为《坛经》。  相似文献   

9.
敦煌高僧昙旷的经历和佛学思想著作不见于历代藏经。敦煌遗书问世以来,人们发现存留有多种昙旷所撰写的佛学著作,从此中外学者开始探讨他的经历和思想。然而,这些研究仍然未能有助于我们对昙旷自己最终成熟的佛学思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以和昙旷有密切传承关系的《百法手记》为依据,对昙旷晚年的佛学思想主张做了进一步地探索,认为:昙旷批判性地继承了唯识宗的一些主张;关于心法的认识,依从《起信论》说;在涅槃观方面,与昙旷《大乘二十二问》所主张的一脉相承;在依时判教方面,不同于唯识宗,也不同于华严宗,而是直接将如来藏法性缘起宗安于第四时分上。  相似文献   

10.
北魏神加鹿四年(431年)平城长庆寺《造七级舍利塔砖铭》,为王银田教授2005年12月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村不折书道博物馆所见。此石入藏后并无拓本流行,更未在日本或中国国内作过任何形式的介绍。此次不仅照录了铭文,而且阐述了作为皇家寺院的平城长庆寺的大致情况。铭文所记北魏平城长庆寺劝缘兼作铭记的僧人永慈、建造佛塔的僧人恬静、译大藏经30部并置之入塔的僧人苴倩和昙云,则对北魏平城时期的高僧有了新的认识。《长庆寺造塔砖铭》本身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魏早期书迹,其隶楷即楷书而带有隶意的面目,又揭示了北魏平城时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就是北魏早期的碑版书即铭刻书,或楷隶,或隶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全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碑石自身的规格,同时也取决于书手对各种书体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卷五0四郑巢有《瀑布寺贞上人院》诗,诗云:“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诗中之瀑布寺不见史志记载,故对其所在、沿革未能了然。然道宣《续高僧传》卷三十《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传》曾载云:“释慧达,姓王,家于襄阳,幼年在道,缮修成务,或登山临水,或邑落游行,但据形胜之所,皆厝心寺宇,或补缉残废,为释门之所宅也。后居天台之瀑布寺,修禅系业。”颇疑此瀑布寺或即郑巢诗中之寺。如二者为同寺,则瀑布寺在台州,且隋时已存。郑巢诗中之“瀑布寺”臆测@李芳民…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初春,徐州龙华寺成了徐州市民关注的焦点。《徐州晨报》对龙华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追踪报道。但各种报道从始至终也没有突破郦道元《水经注&#183;泗水篇》里讲的那几句话,只是论证了法显在徐州所建的龙华寺是中国第—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寺院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长沙寺是东晋南朝时期江陵一带著名的佛寺.长沙寺由长沙太守、江陵人滕畯"舍宅为寺"而成.自昙翼起,不断利用神异故事和制造神异事件的方法来宣传佛寺,渐至成为"天下称最"寺院.长沙寺首开质库,聚敛财富,成为我国典当业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荣孟源先生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称《考略》)一文中,从七个方面论证《书供》原稿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将其删改后派人重抄的“冒牌货”。我也写过《李秀成<书洪>原稿考辨》一文和他商榷。惟因篇幅所限,拙作对该文所说的《刻本》采用〔〕号的看法未加论列。现就这个问题补述如下。 《考略》第六节的末段说:“曾国藩制造了这个《稿本》,冒充李秀成的真迹,其大段删节之处,在《刻本》末尾加以说明,其个别改动字句,也用〔〕号标明。《刻本》中共有〔〕号十六个,在正文中十三个。如《稿本》‘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一句,曾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刻本》作‘〔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借以表示曾国藩‘正大光明’,从而也就掩饰了他篡改李秀成真迹的大罪行。”《考略》第七节还说,《刻本》〔〕号中的字,“是曾国藩派人抄录此《稿本》时加的。” 《考略》是把《刻本》所用的〔〕号(主要是正文中十三个)当作曾国藩为了“掩饰”其“篡改李秀成真迹”的罪行而制造的假相看待,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据我考察,《刻本》正文用的十三个〔〕号都是各有其原因和作用的,它们与篡改真迹并无关联。原因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15.
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 人的性格是世界上最高的美……石复生*)邢防和他的《石臼集》…………杨积庆(1) — —试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赐丁:《贲·屯》两卦几首交辞 美耻同归谗独受,此中真赏在 民歌中的“如”字考释—……·刘地生(1) 。孤行”…………………………王 俏(时 爱国主义是屈原的精神支柱……贾秀英(O — —从((归》看钟惺、谭元 鲍照交游考略(续)……………丁福林(1) 春的艺术鉴赏观 论黛玉之俗……………………··金实秋(1) 试论袁枚《续诗品》对写作理论 一首豪迈、慷慨、激越的爱国词 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二三八钱起有《津梁寺寻李侍御》诗。津梁寺何在 ?何时创建 ?志乘未见记载。王定璋先生《钱起诗集校注》于“津梁寺”下云 ,“津梁寺 :未详何地。”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九有《唐雍州津梁寺释法喜传》 ,载云 :“武德四年 ,右仆射萧 于蓝田造寺 ,名曰津梁。”据此 ,津梁寺乃唐高祖武德四年萧 造 ,在蓝田县。又同书卷十三《唐新罗国皇隆寺释圆光传》云 :“有弟子圆安 ,神志机颖 ,性希历览 ,慕仰幽求 ,遂比趣九都 ,东观不耐 ,又西燕魏。后展帝京 ,备通方俗 ,预寻经论 ,跨轹大纲 ,洞清纤旨 ,晚归心学 ,高轨光尘。初住京师 ,以…  相似文献   

17.
苏文系年补正(续)周裕锴颂类十六、《鱼枕冠颂》(卷二十)《纪年录》、《总案》、《考略》均未系年。今案:此文乃元丰四年(1081)作于黄州。《三希堂石刻》有苏轼自跋《石恪画维摩赞》、《鱼枕冠颂》云:“仆在黄冈时,戏作此等语十数篇,渐复忘之。元三年八...  相似文献   

18.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下简称《再谈》)一文中须待商榷的问题,笔者已经在《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中作了第一次答辩(简称一论).本文拟进一步和荣先生讨论《再谈》的其他问题。 一、关于“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问题 (一)有关间隔的几种说法 《再谈》第三节的标题是“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对于“间隔”,荣先生本人所说。颇不一致。如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第一节,先是指李秀成“每天开首所写”的各小段,后是指李秀成每天写的最后一叶剩下来的空行、空格。而在《再谈》里,又是把“间隔”和“结头处”及撕毁处的上下“接头”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中会寺系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中部五老峰南山坡上,因居千山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之僧多集会于此,故名“中会寺”。中会寺历史悠久,据寺内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碑记记载,中会寺“历汉唐宋元,中经水火,不知几变”。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碑记记载,“襄平南千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寺居中”。可见,中会寺于唐代已经建成,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几经水火,多次易址,后于明万历八年在现址进行了重建。至今在寺北山和西山等处有古庙遗址多处。现寺殿宇大多为明代建筑,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在《游辽东千山顶记》中曾记述:“中  相似文献   

20.
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长相思》注:“王云:长相思本汉人诗中语。……六朝始以名篇。如陈后主《长相思》、《久相忆》,徐陵《长相思》、《望归难》,江总《长相思》、《久别离》诸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太白此篇正拟其格”(《李白集校注》第2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瞿、朱校注将“久相忆”、“望归难”、“久别离”当作乐府篇名是不妥的,也不符合王琦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