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桦铭 《科学咨询》2009,(17):17-17
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必须为人们创造和建设宜居环境.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要构建宜居环境必须利用好风、水、阳光,利用好自然景物.建设和谐现代城市、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建设好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决策导刊》2010,(4):49-49
黔龙阳光花园是重庆黔龙阳光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互动公园式社区。互动公园式社区是宜居社区的一种新形式,是对宜居社区的具体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景观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改善与提高成为广大群众首先考虑的问题,如何规划建设创造出更加舒适、便捷、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阳光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充满光明,充满温暖,有爱,有生长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构建阳光课堂呢,我觉得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开放等研究上下功夫以外,首先还得注重构建阳光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阳光课堂得到更大的成效。如何营造阳光的课堂环境:一、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布置充满生气的教室。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筑平等的心理环境。三、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培养文明友善的交流习惯。四、构建积极向上的认知环境,传播真善美的人性标准。五、构建健康的竞争环境,创比学赶超的班风班貌。总之,阳光课堂,环境先行。它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去反思,从而构建真正的阳光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地处豫中南的漯河市,始终把创建“生态宜居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2002年,漯河市以其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当前,苏州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拐点、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着眼生态宜居,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苏州城市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建设低碳苏州是其最佳选择。尽管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起步较早,但由于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较低、低碳消费氛围尚未形成、低碳技术水平较低,苏州在低碳城市建设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建设低碳苏州必须弘扬全社会低碳文化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度重视城市管理、高位推进城市建设,高效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畅通、靓丽、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市容市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8.
建设宜居城区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武汉市青山区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具有建设宜居城区的优势条件。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青山区要建设宜居城区,必须搞好城区建设规划设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夯实居民安居乐业基础,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民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潘殊 《科学咨询》2009,(15):6-6
对高层建筑无序修建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阐释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主心骨,为达到"宜居'的目的,应根据地区详细规划精心布设,并提出合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推进园林绿化大投入、大建设、大整治和大创建,城市绿化和城市建管水平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行为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有显著影响。而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态消费品特征,生态消费环境和消费者的个体特征等。通过对于唐山市居民生态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培育居民生态消费理念,建设唐山市"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眼于新时代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的愿景与要求,对自贡发展路径提出发扬光大“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三大绝对优势文化品牌,培育壮大“一老三杰”红色品牌、“三线建设”、“盐帮美食”三大比较优势文化主题,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文化名村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载体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阳光政府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阳光政府的含义以及阳光政府的建设路径,认为阳光施政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村改居社区作为农村向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依托在小城镇宜居性建设背景下,自觉与之进行匹配性建设,致力于人与环境、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打造社区建设中观层面与城市整体宏观层面相匹配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冉杨 《科学咨询》2010,(13):66-68
笔者针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善人居环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宜居重庆”建设的重大决策,如何加强重庆物业科学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再就业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重庆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物业管理的科学发展,助推“宜居重庆”建设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宜居作为一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其工作内容涵盖居住舒适度、出行便利度、环境适生度、服务满意度等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动态、持久的民生工程。宜居黔江建设总体目标是: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水源水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该文通过对发达国家水源应急管理机制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我国应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颜强 《决策导刊》2010,(8):23-24
2010年.宜居大足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重庆的决定与工作部署。立足“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和“联合国人居范例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周超 《领导科学》2020,(14):118-121
新加坡城市高宜居度的基本框架包括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高品质的生活三个指标。新加坡政府从制定科学长远规划、实施公共住房政策、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注重城市绿化、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融合政策等六个方面打造高宜居度城市。借鉴新加坡打造高宜居度城市的经验,我国应优化城市布局,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加大住房保障政策改革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城市管理标准;促进社会融合,提升社区的和谐度和宜居度。  相似文献   

20.
《决策导刊》2011,(4):6-7
市长黄奇帆在全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会上充分肯定了全市国土工作房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切实抓好房地产调控,为建设“宜居重庆”。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