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有为在诗题制作、诗序写作和诗注运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文章化、纪实化倾向,这表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突出的政治意识和"诗史"精神,也是这位文人政治家过人才情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康有为的这种探索和努力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也具有创新价值,他的这部分诗作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人干谒活动中创作的那些反映干谒活动,或成为干谒活动媒介的诗歌作品即谒事诗,它既指直接反映干谒主体干谒意愿的诗作和反映干谒行为的诗作,也指用于干谒活动的诗歌,可分为干谒诗、省谒诗、行谒诗、送谒诗、答谒诗等五类.谒事诗概念的提出和分类,一是有利于厘清干谒诗的概念;二是对唐诗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三是有利于对唐代干谒活动之于诗歌的影响作更深入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陆游诗尤其是其蜀中诗集中地表现出"兵魂"特征,传达出陆游杀敌报国敢为国殇的情感。陆游蜀中诗"兵魂"的表现既有现实的"兵魂"、历史的"兵魂"也有梦想的"兵魂"。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领域,陆游以"兵魂"为代表的诗作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赵颖 《理论界》2012,(2):106-109
左秉隆是中国首任驻新加坡的领事。他职任期间,不仅维护华侨利益,大兴文教设义塾、开文会,更是创作了大量旧体诗作品,例如文人对答诗、新加坡风光的描写、感怀诗以及其他主题的诗作。这些诗作为我们今天研究新加坡社会的发展以及华侨史具有极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民俗题材的诗作在清代西域诗中占有极大比重。从产生和发展来看,清代西域民俗诗的创作具有逐渐深入和成熟的过程,多以组诗的形式、纪实性的手法,呈现具有多元色彩的西域民俗景观。同时,这些诗作也是清代诗人民族自豪感的载体,具有保存社会生活资料的诗史价值,是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清代西域民俗提供了绝佳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6.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杨廷理的西域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汉 《西域研究》2005,(2):75-80
杨廷理对台湾宜兰的开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在此之前, 曾因事谪戍伊犁。其进入西域的诗作, 几占全部诗作的半数。本文就其西域诗予以评析, 以见其创作心态、创作得失和在历代西域诗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坛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僧侣的诗歌作品,这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僧侣诗作中,题材以佛理诗居多,主题重在宣扬佛教的义理,也有部分诗作赞扬佛德并藉咏物以抒情通理。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之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豪侠小说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唐代咏侠诗为其提供的文学和文化积淀。一方面,侠主题在初、盛唐时由诗歌先期引入,当咏侠诗达到高潮之后,侠主题又在中、晚唐由诗歌向小说转移。另一方面,咏侠诗为豪侠小说确立了侠的观念,丰富了侠的形态,为豪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启示。当然,唐代豪侠小说在对唐代咏侠诗作大面积的继承时,又表现出一定的超越和流变。因此,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代省试诗题可分为咏物、咏事、典故等三大类型,其或以长安春景为描写对象,或以时事节令为表现中心,或以儒道名言为主要内容,它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唐朝之思想倾向及文化风尚。研究省试诗题有助于理解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二者的关系,对正确评价省试诗作也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俞樾勤于著述,诗作数量颇为丰富,其晚年(1880—1907)诗作因更能表达自我、记录社会变化,自传性质尤为突出。俞樾的晚年诗作表达了衰老、病痛如何磨蚀生命,回忆如何暂时缓解内心的迷茫;记载了他面对西洋物质文化和技术时的惊奇、接纳与徘徊;还保存了他在明白生寄死归道理时对留名、扬名的强烈念想。俞樾未能进入近代文学史著作所包涵的作家系列中,然他晚年诗作所叙写的时间感觉、生命体验、对西洋器物的接受态度以及自我留名的诗学实践行为,都表现出他徘徊、犹疑的内心状态,这一混杂的状态正是过渡时代文人的普遍情感结构。以俞樾晚年诗作为案例的“向内”研究,可深化近代文学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0,31(2):104-110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写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等的心苦;以心苦的展示,来抒发对战争的否定和反对。  相似文献   

13.
送别诗是唐人诗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唐人送别诗从情感和艺术上体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美学风貌。这种审美追求只能存在于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与人生际遇跌宕起伏相结合的背景之下,唐人送别诗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可从唐代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方面进行探讨,借此可以窥测唐人审美价值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称作“边塞诗人”的李颀,其多数诗作却带有宗教色彩。殷璠说李颀诗“(道家)玄理最长”,其实李诗佛教禅理也很鲜明。玄理并不全是糟粕,禅理也有积极因素。研究李颀诗的宗教意识,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李颀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15.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1,22(6):81-83
杜甫湖湘诗一直是杜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杜甫寓湘中期的行踪及诗作重新加考订、编排,可以廓清前人的种种失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杜甫的湖湘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爱霞 《理论界》2010,(9):136-137
《次韵遂敏斋主人落花四首》是近代诗坛非常有名的四首落花诗,为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作品。这四首落花诗作于一九一九年,距离满清覆亡已有七年之久。陈宝琛在这四首诗歌中借对落花的感怀,抒发了对世事、世运的感慨,传达出一种遗民情怀。这四首诗写得凄美哀婉、动人心魂,是诗坛难得之佳作。  相似文献   

17.
王春 《理论界》2019,(6):79-86
在黄庭坚一生创作的大量诗歌中,有不少是歌咏艺事的,其中主要涉及音乐、书法和绘画,这些艺事诗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关注于艺术创作主体精神的熔铸,与此互为表里的,是不同艺术形式所常用的表现手法,也在文本中交融互动。于此之上,黄庭坚此类诗作中依然秉持着对"韵"的追求,通过"赋而有比"等艺术手段,使其诗作在理趣的探讨和情感的抒发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诗作无论数量还是成就皆远不如词,但在其作品中却可以看出稼轩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这说明辛弃疾"诗不如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文章结合史料,以稼轩词作为基础,对其"诗不如词"的现象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同是以“我”为主人公的抒情诗,实际上又有作者自言、代言之分,其甄别结果,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诗的把握。《诗经·国风》中有一批语涉男女的抒情诗作,汉代《毛诗序》全以代言视之,进而以为是“刺淫”之作;宋代朱熹《诗集传》又全以自言解之,进而以为是“淫奔”之作,由此生出《诗》学史上汉、宋之争的一大公案。其实,这乃是他们对《风》诗本身所具有的自言、代言双重层面不同理解的结果。而这种不同理解,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刺诗”“淫诗”说的对峙,则是由他们作为接受主体“先在”因素、条件的差异性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20.
岳进 《殷都学刊》2009,30(3):68-73
<诗归>是一部代表钟惺和谭元春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古诗归>选录陶渊明诗作数量最多,且评价极高.本文通过<诗归>对陶诗的选录与评点,以复古派对陶渊明的评价为背景,研讨钟、谭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