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辛格和尼克松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结合美国的实力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宏大构想".体现这种"宏大构想"的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结束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改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美国同盟国关系的发展等,都是实施缓和战略的重点.而缓和战略的实施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梅 《兰州学刊》2002,(1):78-79,37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国外和国内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研究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多数注重对均势理论的历史性的探讨和归纳性的研究。本文在对传统均势和现实均势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几组概念进行划分 ,进行一定的理论性的分析 ,探索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锐 《阴山学刊》2007,20(5):82-85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尽管如此,均势原则仍不失为国际政治的一般原理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友  宋喆  尹荷蓉 《兰州学刊》2003,(1):27-28,15
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学派存在很大分歧。但丁、杜布瓦等人的思想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 ,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对人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善 ,现实主义主张人性恶。对战争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实现国际和平 ,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手段。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国家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以协调的。对权力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 ,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对国际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5.
杨紫翔 《理论界》2013,(11):10-12
“均势”既指代国际关系中的客观态势,也指代行为体的行为策略.三国时期的均势体系是有代表性的均势模型,其存在形式表现为吴蜀的结盟行为和蜀魏的南北对抗,并由此产生了对当代具有参考意义的均势战略行为与思想.文章基于对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的官修史书解读,认为三国时期的均势理论与战略行为可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即国家实力、地缘政治、身份认知与结盟压力.三国时期在均势理论视角下衍生的战略思想及战略行为,值得在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贺青 《理论界》2007,(1):218-219
目前,学术界对基辛格外交思想的研究很多,但对基辛格联系战略(Iinkage)却关注得不够。联系战略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这一战略的内涵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并思考它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摩根索均势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实践。摩根索均势理论主要包括均势的基本含义、发展模式、实现方式等内容。本文通过对摩根索均势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评估,探析摩根索均势理论在新时代对国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亨利·基辛格(Henry A·Kissinger)博士,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理论家,曾在1969——1977年初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担任尼克松和福特两届政府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等要职。他不仅以几百万字的著述系统地阐发了关于核时代的战略理论,而且得益于担任公职期间,不可避免地把这些理论贯穿于他参与制定的政策中加以运用和检验,从而产生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基辛格的战略理论由于深刻透彻地认识和分  相似文献   

9.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10.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焦兵 《江汉论坛》2014,(4):105-112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某些不利于中国的变化,要求中国必须制定清晰而明智的大战略。中国未来应实行均势战略,积极塑造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这样才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具体来说,这种战略包括:坚定不移地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国防;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和地区均势;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塑造亚太地区的战略均势;力避日本主导地区事务,营造于我有利的亚太均势;妥善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均势最早源自于欧洲的历史实践,随着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理论得到了系统的阐释.然而,从汉斯·摩根索到肯尼斯·华尔兹,均势理论关注的只是大国的实力分配,小国只是均势的被塑造者.最近,朝鲜半岛形势危机四伏,扑朔迷离,各种势力都在较力.笔者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朝鲜半岛的均势态势得以继续维持,但是其中积极运用均势策略的却是朝鲜这个小国.这表明均势并非大国的专享工具.本文试图从均势理论的角度对半岛形势进行梳理,重点分析朝鲜如何维持均势态势,以求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3.
战略管理能力决定国家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领导人在战略管理上犯下许多致命错误。首先,在对环境分析上,苏共领导人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抹杀了阶级斗争的存在,看到了苏联当时存在的问题却没有抓住要害。其次,在战略选择上,舍本逐末,重政治轻经济,销蚀了苏共执政根基。最后,用人不当及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建设成为有效战略实施的桎梏。战略管理上的致命错误为苏共亡党亡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战略协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因地制宜采取“目标因素”与“资源因素” 不同层次系统进行双向战略协整和协整创新演进,能够创造点域系统共生的异质性价值品牌,借助该品牌的价值动力可以推动该区域城乡经济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此外,战略协整的协同性、适应性与竞争一致性,也决定了这不仅利于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对所属县级城镇、近距离都市圈及远距离小城镇与新农村进行辐射的承接和传导,也会促动反向产业链的专业分工合作及市场梯度培育,成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根植性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探索,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了各自对世界秩序范式的设想。理想主义把集体安全原则作为全部秩序设想的核心;现实主义崇尚以均势秩序维护世界和平;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制度创造秩序,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是世界秩序的核心,需要发展促进合作和有助于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安排,建立以多元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合作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在世界秩序重构的变革时代,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世界秩序范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天府新论》2006,(Z1):38-39
后冷战时代,美国为了保持和巩固其对整个世界的霸权,利用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均势"战略.在欧亚大陆制造并保持均势,以达到控制中国和俄罗斯以及西欧的目的,从而维持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传统伦理当中包含经典伦理与世俗伦理两套伦理系统,而目前的传统伦理教育则主要是经典伦理教育,忽视了世俗伦理教育。在古代,经典伦理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人们主要受到世俗伦理的影响,所以,世俗伦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道德状况。经典伦理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是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特征导致它脱离了人生与社会的实际。正是由于世俗伦理在传统伦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传统伦理教育必要对它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平衡区域发展,理论界提出了"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政策思路。"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政策取向和实现机制,面临不同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冲突。相比较而言,"产业西移"思路的现实主义成分更多一些,"人口东迁"思路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一些。基于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需要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人口东迁"为主、"产业西移"为辅的平衡区域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关系 ,同时当利益一致且发现两国立场相同时 ,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 ,反对第三方。当前 ,美中印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国际警觉印证了弹性均势论的合理性 ,但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的学理缺陷。第一 ,美中印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因素还远未达到足以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地位 ;第二 ,三角关系中的均势论明显地忽视了其他大国的作用 ,而这些大国足以对三角关系施加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 ,当战略因素中渗透了历史、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因素后 ,三角关系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这也决定了均势论的解释力度还相当有限 ;第四 ,三角关系的存在并不像均势论所揭示的那样必然地使一个国家对其他两个国家事态的发展作出机械的、单维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李方祥 《天府新论》2007,3(1):121-125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经世思想的凸显、思想汇通的趋势、启蒙哲学的形成以及中国本土的政治理想主义在近代的滥觞,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基础。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嬗蜕与传统学社向共产主义小组的演化,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