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晋南朝门阀士族陈郡谢氏中的谢玄、谢灵运祖孙在会稽郡始宁县营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庄园——始宁墅(本文称始宁庄园)。根据笔者实地考察,其址主要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县江东乡、幸福乡一带,面积约为30多平方公里。始宁庄园是中国封建社会士族庄园的典型,它充分反映了东晋南朝士族庄园的社会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水平,以及阶级结构变化等。其经营规模之大,经济史专家傅筑夫教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中称“连古罗马帝国的大种植园相形之下也望尘莫及”。此外,风景秀丽的始宁庄园(位于剡溪之滨)还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之一。鉴于此,笔者根据谢灵运《山居赋》等之所载,特对陈郡谢氏徙居会稽郡始末、谢玄谢灵运对始宁庄园的经营及始宁庄园的盛衰状况等作一粗浅的介绍,敬请专家、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武陵、长沙、零陵三郡土著"蛮人"曾多次武装反抗当地官府的统治,以往的研究者在论及其动因时,大多仅在当地官府的压迫和剥削这一层面上做文章。本文以为,三郡"蛮变"具有深刻的移民背景,由中原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而引发的族际冲突,可能是三郡"蛮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4.
试论会稽郡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稽,向为历史名郡,在那里发现的母系时代之“河姆渡文化”,堪与中原“半坡文化”相媲美。春秋末期,吴越政权崛起于此地,曾先后一度争霸中原。秦汉以降,会稽本是扬州望郡之一,但因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偏于黄河流域,会稽的地位似乎无足轻重,或以为它与扬州各地相类似,“数百千里夹  相似文献   

5.
刘晓云同志认为,“五斗米”是指五斗米道教徒,延伸为权贵。此说未免牵强。刘说陶几次出仕均受到官场中五斗米道教的排挤和压制,但末列具体事实。有姓名可考“与陶渊明势不两立”的王凝之,是“会稽内史”,会稽郡治在浙江绍兴;而彭泽县属豫章郡,不归它管辖。陶辞官是义熙二年(406),王凝之却死于隆安三年(399)。从时间、地点多方面考察,王不可能是陶的  相似文献   

6.
汉末以来交游之风兴盛不衰。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文人集团为代表的士人交游,呈现出广泛性、开放性与复杂性等诸多特性。并且其交游大多为势交,这与当时浮竞的士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北朝汉族士人对待南朝政权的态度十分复杂,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汉族士人自身的因素,也有南朝政治环境的因素。北朝汉族士人对待南朝政权的态度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问题的本质在于他们以南朝还是北朝为正统。  相似文献   

8.
吴郡《辞源》的释义是:“地名。东汉顺帝时分会稽郡置,约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全部,及长江以北迤东之南通、海门诸县地。治吴。”这一释义不全面,不准确。“吴郡”一词最初见于《史记·灌婴列传》,灌婴“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汉书》中亦有,《高祖纪》:“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博阳节侯周聚。以卒从丰,以队率入汉,击项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布  相似文献   

9.
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对南朝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了士族士人集中精力从事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二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南朝皇族与士族在文学上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形成了一个由外籍和本土文化名人组成,几代家门相承、师友相传,并有大致相同精神追求的文人群体.该群体的出现,有赖于会稽深厚的文化沉积、富庶的经济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会稽山水对文人的生活、交游、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会稽文人深受般若、老庄濡染,儒学与佛法玄理交融,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1.
王史鉴,出身无锡望族。其族重道义,秉诗礼,敦伦励品,睦邻友善,素以仁爱和济之风为乡人所爱戴。作为一名清初学者,王史鉴为学敦本经史,转益多师;论诗主性情,提倡唐宋兼采,不拘一格,对当时学坛诗坛之陋习皆有所匡正。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玄学思潮的特殊作用,魏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出现了不同于先秦两汉的质的变化,士人逐渐形成了山水审美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当时形成了以洛阳和会稽为轴心的南北两个山水审美旅游活动中心;而这种时风和文学观念的演变又最终影响到魏晋山水文学的创作,实现了当时文学创作中山水自然题材的广泛扩展,而在形式上则孕育了山川景物记、山水游记等新的山水文学体裁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黄震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爱国学者和思想家.他在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了以正纲常、励士风、重人才、苏民瘼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及改革方案,希冀以此挽救南宋政权的统治危机.黄震政治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某些进步、合理的成份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4.
王永平 《南都学坛》2003,23(1):24-29
会稽山阴孔氏是六朝时期颇为兴盛的世家大族。孔氏在东汉后期南移会稽 ,在思想文化上未受玄学新风的熏染 ,因循汉儒经、律兼修的传统学风 ,与其他江东旧族一致。孔氏子弟重视仕宦 ,为政忠直 ,“秉公不挠” ;精悉朝仪典制 ,“谙练故实” ,故多有出任御史中丞、尚书仪曹郎等者 ,在当时文物制度的创设中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史界一般认为 ,至唐代 ,江南士族早已衰落。事实却是 :江南士族的衰落指一般而言 ,有些高门士族凭靠深厚的家学渊源和文化世家的传统优势 ,至唐代 ,又能顺应由门荫世袭制到科举选官制的转变 ,通过科举入仕 ,从而保持了世代勋贤冠冕的地位。唐代江南籍的宰相基本为六朝士族出身 ,表明江南地区在唐朝高层政权中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六朝士族 ,并非唐朝新兴的家族。特别是唐后期 ,江南旧士族在高层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发生于洪武七年(1374)的"魏观案",并非是因苏州知府魏观"浚河道"与"修府治"之举措所致,而是明太祖借机报复诗人高启的幌子.江南士子先前曾受元政府与张士诚政权恩泽,因而对朱明政权多持不合作的态度.朱元璋希望以"魏观案"为契机警告江南士子,此心愿落空后,他逐步开始以暴力手段打击江南士子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7.
隋代的南方政治集团是以江南士族为骨干组成的政治团体.其发展壮大逐渐改变了隋朝的政治格局,成为隋朝后期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根据历史事实,我们研究分析了南方政治集团的构成、形成发展的状况和深层次原因以及对隋代政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贵的原则贯穿于《黄帝内经》之中,奠定了其医德思想的基础。《黄帝内经》所说的"乐生"是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快乐、幸福感,它通过志闲少欲、精神内守等道德修养方式而获得。研究《黄帝内经》的贵人乐生生命伦理思想,有助于确立贵人的生命伦理原则,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戏曲艺术发展至明代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南曲声腔盛行于大江南北,而北曲杂剧在南曲迅猛发展的冲击之下,呈消歇之势,并最终在万历年间成为绝响。然而,在这个由北而南总的发展趋势之中,焦竑却在其依经论乐思想的主导下,一主北曲,从而对晚明南曲尚辞藻、黜本色的流弊有所纠偏。  相似文献   

20.
从<吕刑>看"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阶级重要的政治理念,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也发生了变化,周初以敬民保民为核心,民本是其最大特色;西周中后期,它演化成治民的工具,君本成了最基本的特征.王权的日益稳固和隆升,是促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