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隐蔽课程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蔽课程由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隐含于显性课程中的隐性形态等要素构成,它具有非学术性、隐蔽性、广泛性、动态性、持久性和差异性等特.走,这就决定了隐蔽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人格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等等。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建构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开拓德育课程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教育学中隐蔽课程理论对高校德育的指导意义 ;认为隐蔽课程具有不同于显著课程的若干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隐蔽课程能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提出了高校如何自觉利用隐蔽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隐蔽课程及其对高校德育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形成了隐蔽课程的一种新形态——网络隐蔽课程。网络隐蔽课程具有开放性,传播速度快、流量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共享化,虚拟性和平等性,自主性和个体化,隐含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网络隐蔽课程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有:为宣传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提供了新的阵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为缓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提供了新的渠道;其负面影响主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网络中的信息"垃圾"可能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可能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成瘾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凡是关心青年大学生的人们都愈来愈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大学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作了较大的改革与尝试,但是,我们工作的实效并不十分理想。在少数同志看来,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道德水准下降,似乎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使人困惑的消极状态。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总的说来是合理的,也是比较科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又把德育实效不高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诚然,近几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的德育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是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和积极意义。心理咨询的德育价值,在于心理咨询对高校德育的贡献满足了学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要,心理咨询的德育价值表现为功能价值、主体价值、过程价值、结果价值。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高校德育富有成效,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隐蔽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隐蔽课程从结构上可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它具有隐蔽性、无意识性、无逆反性等特征。高校隐蔽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可将其分为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等四个二级机制。高校隐蔽课程的设置应坚持与德育环境的优化相结合,坚持与显性课程的设置相结合,坚持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的营造相结合,坚持与校本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德育价值主要有导向价值、规范价值、情感价值等方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德育价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主体的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现从发展性德育的价值追求着手,阐述发展性德育对医德目标的实现、医德情感的培养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隐蔽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既有第一课堂 ,也有第二课堂 ,同时还有隐蔽课程 ,存在于各教育环节中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作用。这个作用是隐蔽的 ,但是可以调控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德育课学生参与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校的和社会的重视。部分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不重视德育课理论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逃课,或在德育课上学习其他课程。还有些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大班环境下高校德育课教学质量与水平,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的不懈追求,深化当前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劳斯于1901年在《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控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它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及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我国学者对社会控制的定义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认为"社会控制就是所加个人行为的任何约束","就是种种行为规则与制度对个人行为约束的作用"。[1]还有的认为"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社会控制"。[2]"所谓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施行约束的全过程"。[3]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3.
刘予庚 《南都学坛》2000,20(3):108-109
数学隐蔽条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一般所关联的内容较多 ,范围和跨度都较大 ,因此它的隐蔽条件也较多。正确地发掘、识别和使用数学隐蔽条件 ,是培养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立足学生现实需要,构建融合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德育的价值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评估德育的价值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强调德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使社会臻于至善,称之谓“工具价值”,或“工具论”;另一种认为,德育的价值在于使人的个性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从完善人格的角度出发,强调德育为人服务,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体臻于至善,称之谓“理想价值”,或“本体论”。其实这两种价值观并不是绝对排斥的,而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比如“工具论”不完全否认德育的个体价值;“本体论”也不完全否认德育的社会价值,只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观点认为德育主要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实现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以及社会大德育作用的日益增强 ,德育法制化变得更加突出 ,而探讨德育法制化也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阐述德育实效与德育价值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德育实效与德育价值的联系是,德育实效的实现与德育价值的实现是同一过程,德育实效的效果等同于德育价值。德育实效与德育价值的区别是,德育实效与德育价值的主客体不同,德育实效的零效果与负效果没有价值。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结论:德育实效包含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性质是复杂的,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德育价值最终表现为社会、个人德性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为我性;德育目的是对德育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德育目的之实现上,而不能泛化到一切德育功能之实现上。  相似文献   

19.
阿普尔致力于揭示隐蔽课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他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了学校的选择性传统如何处理课程中的冲突问题并导致了一种静止的意识形态观.又讨论了学校课程通过标签过程使控制和支配蕴于常识性的实践和意识之中 ,并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阿普尔课程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学校里的隐蔽课程充当了再生产意识形态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