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鲁迅小说人爱情感的展现雨箫人爱情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爱的情感,它不仅包括情人的爱,而且还包括父母和儿女的爱,亲朋之间的爱,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等等。它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它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积极力量。因此,它是文...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施人本管理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是高校管理的理性价值信念,它自始至终应贯穿一种"人性之爱"的情感内核.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际关爱,惟有在高校管理中建立起相互关爱的无私情感.  相似文献   

3.
人的心理现象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种心理活动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着心理的发展.人的情感与智力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智力要影响人的情感的变化,情感也会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注意发挥情感的作用,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他论述了爱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和一门艺术的思想.弗洛姆以独特的视角对爱进行了情感和原则的分析,认为爱是人存在的根本.他提出了爱的“五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的存在和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句话道破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然而,亲师是以爱生为前提的,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亲师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双向激发的情感,这主要表现为:爱生、亲师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动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取得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保障.爱生亲师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一种心理属性,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情感的作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孔子“爱人”的思想从孝顺父母、兄爱弟恭的亲情出发,推及到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是一种合乎自然的、最基本的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广泛的爱.文章从孔子“爱人”思想的“内”、“外”、“反省内求”以及当代价值四个方面论述生而“爱人”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文本,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则需要通过这个载体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的共融共生也得以显现。一、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赋予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情感。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联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交往闭锁性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交往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指人的情感、兴趣、思想和观点的相互交流,目的是建立一定的相互关系,组织成群体,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只有生活在社会中,在与他人的交在中才能成其为人,产生人的意识,形成人的个性。因此,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要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古人赋诗以言志,借词以抒情.本文所提出的建筑观念当中,正在试图趋向于这种手段与情感.建筑是人类自古以来具有的一种营造活动,而在整个活动当中充满了人的意识.无不体现着建筑师对情感与个性的表达.而建筑本身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在其被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漫漫时间,不自觉的承载起人们对它的情感,也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呈现的宇宙从毁灭到重建的图景是统一在大宇宙、个人小宇宙和社会这三个层次上的.三者之间相互对应,互为一体,统一在宇宙重建的主题下.宇宙重建源于宇宙秩序的破坏.宇宙和谐的打破促使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重申了宇宙重建这一"世纪主题",并呼唤仁爱的回归.由此加深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意识.使他们的宇宙世界里充满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万物秩序井然又紧密联系的仁慈和爱.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诗歌重视感官意识,其中触觉感知尤其突出.触摸是劳伦斯诗歌中亲子和两性之间爱意的传达,在劳伦斯看来,健康完整的人应当是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触觉的最终目的不是肉体的触摸,而是达到触摸人类的情感和灵魂,形成人、环境与宇宙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个机械和物质文明占主导的时代,劳伦斯触觉意识为生活在“唯我”状态、感知钝化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回归完整、和谐与爱的神秘通道.  相似文献   

14.
三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  相似文献   

15.
“责任理性”是暗藏于韦伯命题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是人独立自主地认识自己行为后果并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一种道德实践能力,是一种能化责任为信念,以激情、欲望为动力,以理性思考的判断力作保证的道德实践理性,一种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相互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支撑、理性与情感相互亲和的现代理性.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高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是指高校内部各级组织成员之间,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所形成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好,人们之间就会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真诚帮助、友好竞争。在这种心理环境中,既可激励人们对事业、目标的执着追求,又能  相似文献   

17.
宽恕是一种美德。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应当讲"宽恕"。宽恕真的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误会或不愉快的时候,有些小矛盾、小问题能相互谅解、忍让、大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能成为最好的朋友,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18.
帕雷托一反社会学研究中的理性主流倾向,认为情感等非逻辑行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派生物和剩余物与逻辑行为和情感行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派生物与剩余物比较起来,具有虚伪性;情感比理性更接近社会实在,是解释社会行为乃至社会历史变化的真正原因。历史就在组合的本能情感和保持组合的持久性情感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中循环运动,实现这种历史运动的人就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精英阶层。  相似文献   

19.
徐静蕾说爱,不应该只是一种情感,而应该是一种能力。爱的情感大家都有,爱的能力未必。所以我想说一说爱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说一个人爱上另外一个人,不如说是爱上了爱情本身。一半一半吧,我想,爱上了50%的那个人和50%的心中的幻想。时间长了,幸福生活可以继续;不那么幸运的是,50%的幻想的肥皂泡逐渐破灭,幻想  相似文献   

20.
无私的师爱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永久的期待,爱是一种关怀,爱更是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死亡中重生,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绝望中燃烧希望,爱的力量可以点燃幸福欢乐之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需要回报。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我们应该做到:一、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